王抗震 王育淵
(1.扶風縣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陜西 寶雞 722200;2.西安市北方醫院耳鼻喉科,陜西 西安 710043)
膽脂瘤型中耳炎是由脫落上皮擴張、堆集以及鄰近骨質破壞等因素所引發的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易導致患者發生聽力減退、間斷性流膿、鼓膜穿孔等多種并發癥[1]。患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耳鳴、中耳漿液、聽力下降等[2]。手術為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其手術目的以清除病灶、防止并發癥為主逐步轉向保存患者的聽力與重建傳音結構[3]。本文主要探討改良乳突根治術聯合外耳道重建對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聽力改善及復發率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選擇我院診治的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110例,隨機分為改良組和對照組,各55例。改良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25.40±5.02)歲;病程(4.59±0.32)年;發病位置:左側28例,右側27例;受教育年限(15.72±1.01)年;對照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24.01±3.82)歲;病程(4.89±0.33)年;發病位置:左側27例,右側28例;受教育年限(15.84±0.83)年。納入患者均確診為膽脂瘤型中耳炎;影像學檢查提示鼓室積液征象;單側發病、年齡18~60歲,病程遷延≥2年;聲導抗鼓室壓圖為“B”型或“C”型;依從性好。排除化膿性中耳炎、感音神經性聾患者;臨床資料缺乏者;有惡性腫瘤患者;合并精神異常或難以配合檢查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對照組給予傳統乳突根治術治療,患者局部麻醉后,在耳后位置做一個“C”型手術切口,使得患者的病變位置得以充分暴露,將病變組織徹底清除。改良組給予改良乳突根治術聯合外耳道重建治療,患者采取全身麻醉(n=30)或局部麻醉(n=25),常規消毒、鋪巾,患耳朝上,于距耳廓后溝中點1.5 cm左右做外耳道切口、耳后“C”型切口。建立帶蒂肌骨膜瓣,充分暴露與磨除上鼓室乳突、骨質、鼓竇等組織部位,徹底清除后鼓室、乳突腔、中耳、竇腦膜角等位置的病變組織,切除骨性外耳道后壁,沖洗患者的術腔。實施外耳道重建,耳屏軟骨置于上鼓室,鼓膜修補顳肌筋膜,采用明膠海綿小球填充鼓室,使用外耳道皮瓣修剪成形外耳道,采用明膠海綿及碘仿紗條填塞手術耳腔,縫合手術切口并進行包扎。
1.3 觀察指標于治療后1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總體療效判定,分為痊愈、有效、無效;于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進行聲導抗各項指標測試的測定,包括鼓室壓、耳道容積等,全部病例采用臨床聽力儀在隔音室內按國家標準進行判定,可在患者睡眠情況下進行判定;記錄兩組在治療后1個月出現的并發癥情況;隨訪1年,比較兩組膽脂瘤型中耳炎復發情況。

2.1 總有效率治療后1個月,兩組痊愈、有效、無效的情況分別為,改良組50例、4例、1例;對照組35例、13例、7例。改良組的總有效率為98.2%,高于對照組的87.3%(χ2=4.853,P<0.05)。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治療后1個月,兩組發生肉芽腫、粘連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等并發癥的情況分別為,改良組1例、0例、1例;對照組3例、4例、4例。改良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6%,低于對照組的20.0%(χ2=7.066,P<0.05)。
2.3 聲導抗指標治療后1個月,兩組的鼓室壓與治療前相比顯著提高(P<0.05),且改良組高于對照組(t=18.033,P<0.05);兩組治療前后耳道容積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聲導抗指標的比較
2.4 復發率兩組治療后均隨訪1年,改良組的復發率為1.8%(1/5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7%(7/55)(χ2=4.853,P<0.05)。
隨著醫學技術的提高,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早期診斷已成為可能,但是在根除患者病灶的同時保留患者聽力,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膽脂瘤中耳炎患者在多采用手術治療方法,其中傳統乳突根治術可將患者的聽小骨以及鼓室等位置加以充分暴露,可充分進行病灶清除,但是對患者的創傷比較大,可損傷患者聽力,且術后易復發,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膽脂瘤型中耳炎的具體發生機制還不明確,涉及的病因包括耳周圍器官病變、炎癥因子大量釋放、免疫功能等[5]。膽脂瘤型中耳炎在聲導抗檢測中主要表現為傳音系統質量因素增加的特性,純音聽閾表現為以高頻聽力下降為主,鼓室導抗圖表現為“B”型或“C”型曲線,伴有平坦型或輕度上升型曲線[6]。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1個月,改良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改良組治療后1個月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改良乳突根治術聯合外耳道重建在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應用并發癥發生率低,療效較好。從機制上分析,改良乳突根治術聯合外耳道重建有利于重建患者聽骨鏈,可助患者鼓膜振動并提升鼓膜抗聲波壓力的能力,連接鐙骨及鼓膜,對氣骨導差有正向調節作用,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1個月后,兩組的鼓室壓均顯著提高,且改良組提高更顯著(P<0.05);兩組治療前后耳道容積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均隨訪1年,改良組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改良乳突根治術聯合外耳道重建在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應用能提高患者的鼓室壓,降低患者的復發率。從機制上分析,改良乳突根治術使外耳道和中耳腔接近正常解剖結構,有利于患者的聽骨鏈的重建,能夠改患者的氣骨導差,可以提高鼓膜抗聲波壓力作用,降低患者的隨訪復發率[7-8]。
綜上所述,改良乳突根治術聯合外耳道重建在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應用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鼓室壓,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還可持續降低患者的隨訪復發率。由于經費問題,本次研究隨訪時間比較短,沒有對患者進行總體生活質量的判定,將在后續研究中探討。
利益沖突說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過扶風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