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娜 翟隨娥
(1.黃陵縣人民醫院婦產科,陜西 延安 727300;2.西電集團醫院手術室,陜西 西安 716100)
妊娠期高血壓當前在臨床上較常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嚴重威脅孕婦和胎兒健康,是導致孕婦和圍產兒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對疾病認知相對缺乏,且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妊娠期高血壓產婦易產生心理問題[1]。部分妊娠期高血壓產婦在分娩期間不得不采用剖宮產手術,在提高分娩安全性的同時,也容易導致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容易形成護理風險事件[2]。安全護理模式要求一切以產婦為中心,落實全面安全改進程序,用安全性思維尋求最佳護理行為,也注重產婦對健康問題、健康需求的需求[3]。本文主要探討安全護理模式對妊娠高血壓產婦手術室中的手術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進行手術室擇期剖宮產的妊娠高血壓產婦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實驗組年齡(29.22±3.24)歲;孕周(38.10±2.09)周;孕次(3.33±0.33)次;產次(1.98±0.45)次;收縮壓(154.87±22.87)mmHg;舒張壓(95.99±6.45)mmHg。對照組年齡(29.14±4.10)歲;孕周(38.15±2.33)周;孕次(3.42±0.19)次;產次(1.92±0.52)次;收縮壓(154.29±24.89)mmHg;舒張壓(95.98±9.13)mmHg。納入產婦年齡18~40歲;單胎分娩;符合妊娠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具有剖宮產的指征;無語言表達及理解方面的障礙;足月妊娠(37~42周)。已排除合并心、肝、腎功能異常者;合并有高危傳染性疾病者;多胎妊娠者;合并腫瘤者;合并精神分裂癥、雙相障礙等重型精神疾病產婦。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在手術室期間謹遵醫囑進行護理干預與指導,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安全模式護理,(1)建立安全護理模式小組:包括科室主任、護士長、心理咨詢師各1名,責任護士2名。科室主任、護士長督促監督各項計劃的正確執行;責任護士負責收集研究期間所有數據資料并進行護理操作;心理咨詢師負責個體化心理健康指導的實施,緩解產婦疑慮。由科室主任組織神經婦產科和專家給小組成員進行護理授課,最終使每位小組成員熟練掌握妊娠高血壓產婦在剖宮產的護理流程及評價標準。(2)改善手術室護理流程:實施責任護士—護士長—科室主任三級查房制度,交接班者就產婦醫療、護理及護理記錄等均應詳細交接。以橫軸表示時間,以縱軸表示妊娠高血壓產婦接診、檢查、轉運、護理以及診斷治療等,按照綜合性、適用性、科學性、共享性的原則,制定妊娠高血壓的護理方案,使護理人員在嚴格的流程與時間框架內進行護理操作。(3)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安排丈夫或者產婦母親陪伴分娩,保證產婦足夠的休息。創造合適的護理與分娩環境,使產婦在舒適、安全、輕松的環境下順利手術。在整個產程中為產婦提供一對一的持續心理、生理及感情的支持,安排進行節律性呼吸,輔助輕微按摩其腹部,減輕產婦的疼痛。
1.3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產婦在產后7 d出現的護理風險情況,一級:重度殘疾或重大醫療事故;二級:中度殘疾或產婦組織器官受損,功能障礙嚴重;三級:輕度殘疾或產婦組織器官受損,功能障礙情況一般;四級:有其他顯著人身損害的后果。于產后7 d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比較滿意)/組內例數×100.0%=滿意度。觀察所有產婦產后1個月的預后情況。于產后1個月采用SF-36量表進行調查,高分代表產婦生活質量較好。

2.1 手術風險事件發生率產后7 d,兩組均無手術一級與二級手術風險事件發生,實驗組出現四級風險事件1例,發生率為2.5%;對照組出現四級風險事件5例、三級風險事件1例,發生率為15.0%,實驗組的手術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顯著低于對照組(χ2=3.914,P<0.05)。
2.2 護理滿意度產后7 d,兩組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的情況分別為,實驗組0例、2例、38例;對照組5例、5例、30例。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7.5%(χ2=5.333,P<0.05)。
2.3 產后并發癥發生率產后1個月,兩組發生產后出血、產褥期感染、產后尿失禁等并發癥的情況分別為,實驗組0例、1例、0例;對照組2例、3例、2例。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7.5%(χ2=5.000,P<0.05)。
2.4 生活質量評分產后1個月,實驗組生活質量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后1個月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n=40]
護理風險在妊娠高血壓的剖宮產中表常見,具有復雜性與不確定性等特點,不同于一般的風險特性,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都存在。在常規護理中,缺乏突發狀況處置預案,存在部門協調差、確診時間過長等問題,導致護理風險的發生[4]?,F代護理必須是重視產婦的整體護理,從而全面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安全護理模式有利于正確的識別潛在的風險,并進行評價,從而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甚至消除,也有利于減少護理風險對醫患雙方造成的損失,從而保障安全健康[5]。
本文結果顯示,產后7 d,實驗組的手術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產后7 d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安全護理模式在妊娠高血壓產婦手術室中的應用能降低手術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產婦的護理滿意度[6]。本文結果顯示,實驗組產后1個月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產后1個月,實驗組生活質量的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安全護理模式在妊娠高血壓產婦手術室中的應用能降低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產婦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安全護理模式在妊娠高血壓產婦手術室中的應用能降低手術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產婦的護理滿意度,也能降低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
利益沖突說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過黃陵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及家屬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