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研究基于教育學、體育社會學和課程論的理論基礎,剖析初中校園足球教學的現狀,揭示其在價值引導和品格塑造方面的潛在優勢與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的策略。這種融合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促進其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品質的提升,豐富了思政教育的途徑和方式。得出校園足球融入思政元素是提升體育課程教育功能,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途徑。此研究為初中體育課程改革和思政教育創新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校園足球;課程思政;理論基礎;實踐策略
校園足球是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提升學生體質、培育團隊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重任。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強調要深度挖掘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體育、藝術等所有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解決好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課程思政理念一提出,教育界積極推動課程思政的實施,力圖讓每一門課程都成為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載體。校園足球作為一項集體運動,具備團結協作、公平競爭等思政教育元素,可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團隊精神、愛國主義情懷等,具有多種方面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這為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筆者通過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融合策略,為提升初中生的綜合素養,形成全面發展的教育格局提供有力支持。
一、校園足球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理論基礎
(一)足球教育的理論
足球教育的理論基礎是多維度的,它融合了體育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以及課程論等多個學科的知識,為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一是從體育教育學的視角看,足球作為一項集體運動,其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化實踐,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領導能力。體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足球活動,學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信心,在競爭與合作中磨煉意志,形成良好的體育品德。這種體育教育的實質是塑造健康人格,與思政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二是足球教育的社會學理論基礎強調了運動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角色。足球不僅是一種體育運動,更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承載著民族精神和國家認同感。通過足球運動,學生可以學習到公平競爭、尊重規則等社會價值觀,這與思政教育中關于公民素質的培養目標相一致。同時,足球比賽中的團隊合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這些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課程論為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設計和實施的框架。課程論指出課程不僅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更是教育目的的體現。這種課程整合的理念,不僅豐富了課程內容,也提升了課程的教育功能,使體育課程成為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
在運用這些理論時,教師需要明確課程思政的目標,即在足球課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設計以足球競賽、教學活動和文化活動為載體的思政教育環節,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如,通過足球比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并實踐團隊精神和公平競爭,通過展示和討論體育歷史、文化和精神,加深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在教學評價中,不僅要考查學生的運動技能,還要評價其在比賽中的道德表現,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實現課程思政的教育目的。
(二)課程思政的理論
“課程思政”是在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和強調其他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同向同行、協同發力的形勢下提出來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2]。其理論根基深植于馬克思主義教育觀、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和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中。這一理論的提出,旨在通過挖掘和整合各學科知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以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班人。在足球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不僅符合課程思政的理論內涵,也是對這一理念的具體實踐。通過足球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公平競爭意識,自然地傳遞歷史、文化和道德價值觀,這些都與課程思政的目標相契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具有思政教育意義的教學活動,如,以足球競賽為載體弘揚團隊精神和公平競爭價值觀,以足球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認同感,以及依托足球文化進行多方面的滲透教育,都是課程思政理念在足球課程中的具體體現。課程思政的理論為初中校園足球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它強調教育的全面發展特性,要求教育不僅傳授知識,還注重價值觀的塑造,與足球課程在培養學生身心素質、塑造人格特質方面相輔相成。通過將課程思政理念付諸實踐,可以期待初中校園足球課程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的同時,更促進其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的提升,實現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
二、初中校園足球開展的現狀
(一)足球課程的實施情況
隨著國家對校園足球的高度重視,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足球課程在許多學校已經成為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投入資源建設足球場地,聘請專業的足球教練,甚至有的學校還將足球訓練納入日常教學計劃,定期舉行足球聯賽,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這些舉措無疑為足球課程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和氛圍。然而,足球課程的實施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一是師資力量不足。根據調查,我國中小學校園足球教師缺口較大,長期存在不足情況。部分學校通過聘請第三方教練員方式補充,但教練員的專業背景和教育理念與課程思政的要求存在差距,在教學中專注于技能訓練,忽視了思政教育的融入。二是課程設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在一些學校的足球課程被擠占或在時間安排上與文化課沖突,導致學生無法充分參與。三是評價體系單一化。許多學校過分關注足球技能的提升,而忽視了對學生品格和道德素養的綜合評價,這與課程思政的初衷相悖。
(二)思政元素在足球課程中的現狀
在當前的初中校園足球教學中,盡管足球課程在實際操作中已融入了一些思政元素,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元素的體現尚不充分,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和效果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一是從教學內容來看,許多學校往往側重于足球技能的傳授,如射門、傳球、防守等,而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不夠深入。如,團隊精神的培養僅停留在口頭強調,而非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親身實踐和體驗,導致學生對團隊協作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層次。二是在教學方法上,由于教學時間有限,以及對體育課程的功利化追求,教師傾向于以競技性比賽作為主要教學手段,這使得比賽結果和技能提升成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而思政教育的軟性指標,如公平競爭意識、尊重規則、愛國情懷等,常常被忽視。三是評價體系的不完善阻礙了思政元素的落實。在當前的足球教學評價體系中,學生的技能進步和比賽成績仍然是關鍵指標,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團隊精神等軟性素質的考察往往被簡化,甚至流于形式。這導致學生在追求技能提升的過程中,可能忽視了思政元素的培養,使思政教育無法真正滲透到足球課程中。
三、初中校園足球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策略
(一)明確目標設定與課程設計
在初中校園足球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實踐中,明確目標設定是首要任務。目標設定旨在確立足球課程在思政教育中的定位,指導課程設計和實施,確保教學活動能夠達到預期的育人效果。一是課程思政的目標應與學校教育整體目標一致,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在足球課程中,思政教育的目標可以具體化為通過足球運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公平競爭意識,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遵守規則、尊重對手的體育道德。以足球競賽、教學活動和足球文化三大模塊為載體,激發學生團隊精神和公平競爭價值觀,確保思政教育元素的自然融入。二是在足球教學環節,教師應設計以思政為目標的教學活動。教師應當深入了解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學活動中講解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案例,以引發學生思想共鳴,使其在足球課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4]。如,通過區域防守、集體反擊、三角配合等戰術訓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團隊協作的價值,強調無私奉獻和團隊優先的理念。同時,通過講述足球歷史和著名運動員的事跡,將愛國情懷、堅忍不拔的體育精神融入教學,使學生不僅提升技術,還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依托足球文化,教師組織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動,如足球知識講座、觀看經典比賽、討論足球人物等,甚至是開展足球主題的寫作或藝術創作,以此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道德素養。如,在討論足球傳奇人物時,可以選擇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國家榮譽感的運動員作為榜樣,讓學生在了解他們的故事中,學習如何將個人榮譽與國家利益相統一。三是課程設計中,教師還需注重評價體系的改革,將其作為實現思政教育目標的重要工具。除了對足球技能的評估,還應考慮在比賽中學生的團隊合作、體育道德以及公平競賽態度等方面的表現,以確保思政元素在評價中得到體現。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關注學生技能提升和自身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四是課程設計應具有靈活性和創新性,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教師可以嘗試引入項目式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足球相關的課題進行探究。如,足球戰術分析、足球歷史研究等,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個性化教育。
(二)創新教學方法與活動實施
在初中校園足球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實踐中,教學方法與活動實施是實現目標設定的關鍵環節。融合于體育教學中的思政教學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在“潤物細無聲”中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這是一種隱性教學。因此,既要避免在課堂中硬性植入思政元素,又要于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受到教育[5]。
1.實施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將思政教育與足球教學聯系起來的有力工具。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實際比賽場景,讓學生在模擬真實比賽的過程中體驗團隊合作、公平競爭的價值觀。如,教師設置“以少打多”的情境,讓學生在人數劣勢下通過團隊配合來達成進球,以此來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在比賽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公平競賽的實例,以此強化規則意識。
2.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足球課程中同樣適用。教師可以設置足球技能與思政元素結合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如,要求學生在比賽中,不僅要注重個人的技術發揮,還要注意對隊友的支持和配合,通過團隊任務的完成來提升團隊精神。教師也可以將思政教育融入技術評估中,如,對于在比賽中表現出團隊精神和公平競賽精神的學生,給予技能評價的額外加分。
3.實施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足球課程思政教育的另一種有效手段。教師可以選取足球歷史上的名局和著名運動員的事跡,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討論,從中提煉出思政教育的要素。如,討論阿根廷著名球員馬拉多納在世界杯中的表現,讓學生了解足球傳奇,體會其中的愛國情懷和拼搏精神。通過討論,學生能將思政元素與實際足球人物和事件相結合,增強其內在的認同感。
4.開展合作學習和角色扮演
合作學習和角色扮演法也是實施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需要相互協作來完成足球技能的學習,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角色扮演則可以讓學生在模擬裁判、教練或球隊隊長等角色時,理解規則的重要性,以及公平競賽和尊重他人的價值,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思政教育,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信息化手段運用
實施信息化手段是在足球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效途徑,教學手段信息化與學生的學習需求更為契合,也與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相契合。因此,教師需要在足球課程中探索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以提升課程的靈活化與趣味性,在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之余,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理念[6]。教師應該注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豐富教學手段,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如,利用視頻分析技術,分析比賽中的關鍵時刻,讓學生討論決策背后的道德選擇。或者通過在線討論論壇,分享足球名人的演講或訪談,讓學生在課后繼續思考思政教育的主題。
(四)強化足球文化建設
定期開展的足球文化節和主題活動是將思政教育融入足球課程的絕佳時機。這些活動可以包括足球知識競賽、主題演講、短劇表演等,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然地接受思政教育,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強化團隊精神、公平競爭等價值觀。
通過實施這些教學方法和活動,初中校園的足球課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更能在他們的心中播下思政教育的種子。這樣,足球運動就不再僅僅是體育競技,而是成為培養未來公民素質的重要載體,真正實現了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四、結語
初中校園足球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能有效提升體育課程的教育功能,不僅讓學生在體育技能上有所收獲,更在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上得到培養,為實現立德樹人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EB/OL].(2019-08-14)[2024-0-13].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王學位,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2):50-58.
[3]常志利.課程思政——高校體育專業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徑研究[J].鄭州師范教育,2021,10(2):79-81.
[4]佟云龍.“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耦合研究[J].成才之路,2021(8):6-7.
[5]梁力.思政元素融入初中體育教學的意義及實施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3(5):49-51.
[6]陶杰.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足球課程的內容與教法探究[J].公關世界,2022(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