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達
摘? 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河南省鄭州市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對相關規劃和意見的落實,把提升交通物流樞紐功能作為突破口,以臨空經濟為特色,打造了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逐漸走出一條以“空中絲綢之路”為引領、“四路”協同發展為抓手的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道路。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國發展擘畫了新藍圖,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機遇,鄭州市需要進一步認清自身發展現狀,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多方面發力,高質量發展臨空經濟,承擔起國家戰略賦予的更大使命。
關鍵詞:“一帶一路”? ? ? “空中絲綢之路”? ? ? 高質量發展? ? ? 臨空經濟
當前,我國正在全球經濟體系變革中深入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各地也都在圍繞“一帶一路”謀劃開放發展新抓手和載體,以更加積極主動和開放的姿態融入國家開放大局。鄭州市地處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地區,在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13年以來,鄭州市搶抓機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空中絲綢之路”,發展臨空經濟盤活全局,為國家、河南省和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2022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同盧森堡大公亨利就中盧建交50周年互致賀電時指出,“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搭建了中歐互聯互通的空中橋梁”,高度肯定了相關工作。2017年6月和2022年2月習近平主席分別指出“支持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和“做大做強中盧貨運航線‘空中絲路”,不僅為鄭州市臨空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更表明以臨空經濟進一步帶動地區全方位發展是鄭州市當前面臨的急迫任務。
一、推動鄭州市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已具備一定基礎
臨空經濟帶動作用強、相關產業附加值高,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也在我國各地推動經濟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鄭州市地處我國中原腹地,不靠海、不臨江、不沿邊,對外開放不具備天然條件。通過多年摸索,鄭州市向藍天打開出口,臨空經濟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刻分析鄭州市發展現狀,提出并實施民航優先發展戰略,隨后抓住國家在中西部地區培育大型貨運樞紐的機遇,利用鄭州市良好的空域資源和綜合交通體系,積極謀劃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探索以航空經濟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新模式,并于2013年3月獲批成為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提出“貨運為先、國際為先、以干為先”的發展方向。2014年,推動河南航投與盧森堡貨航開展國際資本合作,開創了鄭州-盧森堡航空“雙樞紐”合作新模式。2014年至今,多次印發《鄭州通用航空試驗區總體規劃(2014-2030年)》《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的專項規劃(2017-2025)》等文件,擘畫臨空經濟發展藍圖,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二)航空物流產業快速發展
航空物流基礎不斷夯實。鄭州市新鄭機場承載能力持續擴容,是全國第二個集航空、高鐵、城際、公交零換乘的機場,機場貨郵吞吐量突破70萬噸,躋身全球貨運機場40強,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5位。航線網絡通達城市106個,初步形成了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國際樞紐航線網絡,全球影響力持續增強。多式聯運更加順暢,鄭萬高鐵、濟鄭高鐵開通,鄭州市成為我國首個建成的“米”字型高鐵樞紐站點。口岸體系更加完備,鄭州市集航空、鐵路2個一類口岸,新鄭、經開2個綜保區,汽車、糧食、郵政等9個功能性口岸于一體,成為功能性口岸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內陸城市。航空物流企業集聚形成規模效應,中國郵政、順豐、圓通、申通、中通、UPS、FedEx、DHL等眾多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進駐鄭州市,京東、當當等電商也在實驗區建立了倉儲、配送和呼叫中心。
(三)臨空型高端制造業加速集聚
鄭州市以服務臨空經濟發展為目標,全力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躍升,專門生產小而精、易于航空運輸的產品,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呈現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四大亮點,為航空物流發展提供了大量穩定的貨源。航空航天方面,大力發展航空航天衛星裝備制造,重點培育飛行模擬器研發制造、衛星研發制造、北斗導航終端制造、航空航天材料及部件制造等領域項目。智能制造方面,鄭州市引進了富士康、華訊方舟等智能終端品牌商、制造商、運營商和物流商,產業集聚已經形成。目前,鄭州市智能終端產業園手機產量約占全球手機供貨量的1/7,手機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全球一半的蘋果手機來自鄭州市。生物醫藥方面,賽默飛世爾科技等數十家生物醫藥企業簽約入駐,覆蓋生物制造、生物農業、生物貿易、生物創新服務等全鏈條產業。電子信息方面,2022年電子信息產值突破5000億元,通過富士康、超聚變等一批“鏈主”型產業項目,吸引落地了領勝科技等一批填補省市產業空白的高科技項目,形成了鏈式發展的集群效應重點發展。
(四)現代服務業業態逐步完善
鄭州市跨境電商、金融服務、咨詢、會展等現代服務業業態逐步完善。在跨境電商方面,引進天貓、京東、蘇寧等481家涵蓋電商、平臺、物流、倉儲、支付等電商產業全環節產業鏈的跨境電商企業,帶動全省跨境電商備案企業超過4000家,多點發展、百花齊放。金融服務業方面,大力推進“引金入豫”和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建設,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進入全國前五,目前各類金融機構增至384家,集齊三大政策性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咨詢業方面,企業咨詢、工程咨詢等業態逐步完善,麥肯錫、賽迪、慧聰等國內外知名咨詢公司在鄭州市均設有業務,為航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會展業方面,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鄭州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在建或建成會展設施,為開展會展服務提供堅強支撐,奠定鄭州市在全國會展版圖中的重要地位。
二、與國內外一流城市相比,鄭州市高質量發展臨空經濟仍存在差距
與國內外一流城市相比,鄭州臨空經濟仍存在一定差距。以航空貨運量為例,2022年美國孟菲斯和韓國仁川貨運量分別是鄭州機場的6.4和4.7倍,中國香港和上海浦東貨運量分別是鄭州機場的6.7倍、5倍,即使北京首都機場近兩年貨運量大幅下降,2022年的貨運量仍是鄭州市機場的1.6倍。總體來看,鄭州市臨空經濟產業結構、配套基礎和措施、輻射帶動功能等方面距離國際一流水平仍存差距。
(一)臨空經濟產業結構尚不均衡
受限于發展時間尚短以及腹地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等因素,鄭州市臨空經濟產業存在結構性問題。一是三個產業宏觀層面的發展進度差距較大,核心產業與關聯產業的發展相對較好,而引致產業發展較弱,尚不能匹配核心產業與關聯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程度上遲滯了整體的發展速度。二是三個產業內部表現出不均衡態勢,核心產業中,航空物流業發展勢頭較好,而航空維修制造業引進的企業較少,發展較為緩慢;關聯產業中智能終端制造業在富士康的帶動下發展迅速,而其他產業大多數處于投資階段,發展相對緩慢,一家獨大的局面尚未改觀;引致產業中的金融、咨詢等行業發展較好,而法律等其他類型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目前還難以滿足鄭州市臨空產業整體發展的需求,如鄭州市目前還沒有一家涉外律所。三是引進產業臨空指向性相對較弱。目前鄭州市引進產業多是食品工業、醫藥制造業、鋼鐵加工業等傳統產業,這些產業的臨空指向性較弱,對臨空核心產業、臨空關聯產業和臨空引致產業產生推動作用不強。
(二)配套基礎和措施存在短板
鄭州市在臨空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機場建設、航線保障、通關措施等配套方面仍存在短板。一是從機場建設看,與國內一流機場相比,鄭州機場第二條跑道長3600米,而香港和北上廣深的機場大部分跑道長度都在3800米以上,直接影響起降飛機的等級和頻次;鄭州市年貨郵保障能力不到深圳寶安機場的一半,是浦東機場的五分之一、廣州機場的三分之一,不到廣州機場和深圳機場的一半。二是從航線通達度方面看,目前國內外一流機場大多采用輪輻式網絡方式(Hub-and-spoke)組織航空運輸,形成“航班波”,而鄭州機場目前航線組織仍采取“點對點”的直飛模式,時刻容量較低、航班密度小。三是從多式聯運體系看,上海浦東機場與蘇州工業園區實施聯程中轉(SZV)的卡車航班運輸模式和成都的“航空+高鐵”空鐵聯運模式試點是國內較好的典型。鄭州機場缺乏集成公路、鐵路的現代化綜合貨運樞紐,空鐵聯運還處于理論論證階段,空公聯運方式比較單一,卡車航班、集裝箱等運輸工具使用率比較低。
(三)輻射帶動周邊作用還未充分展現
鄭州市臨空經濟當前在發揮輻射帶動周邊作用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對產業的輻射效應不夠強,特別是在通過機場發展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提高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和創新性方面發揮作用不足。二是對環境的輻射效應發揮不夠強,主要是在推動周邊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打造綠色生態鏈,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發揮成效較少。三是對交通的輻射效應發揮不夠強,目前依托于航空港形成的物流圈內的公路、鐵路、水運和航空聯運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公路和水路目前與航空連接不夠密切,限制了物流集疏運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多措并舉,推動鄭州市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鄭州市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針對短板和差距,在“連” “鏈”“煉”“聯”四個字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臨空經濟發展能級,為“空中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做出應有貢獻。
(一)以“連”擴能,做大做強國際航空貨運樞紐
聚焦航空物流運輸各個環節的連接問題,以樞紐建設帶動產業發展。一是推進航空貨運設施建設。優化機場貨運設施總體布局,推進貨運設施功能集約化、模塊化、信息化、自動化發展。完善鄭州機場海外貨站網絡布局,加快規劃和建設匈牙利布達佩斯、盧森堡等歐洲地區海外貨站,在RCEP成員國如菲律賓馬尼拉、馬來西亞吉隆坡等布局建設。二是優化航線網絡結構。加快國際航線全球布點,新辟和加密貨運航線,深化“雙樞紐”戰略合作,開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RCEP成員國國際一類貨運航點,完善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航線。三是引進大型物流企業在鄭州市設立口岸作業區或分撥中心。四是整合海關、海事、民航、商務、銀行等多部門功能,實現業務并聯操作,打造高效、便捷的大通關基地。建設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探索與國際樞紐口岸和空港城市建立合作機制。
(二)以“鏈”聚勢,大力發展臨空型高端制造業
聚焦“建鏈強鏈補鏈穩鏈”,完善臨空型高端制造業產業鏈條。一是積極引進國內外航空制造維修企業,引導本地裝備制造和電子電氣企業向航空制造領域拓展,重點發展機載設備加工、航空電子儀器零部件制造業。二是優化手機制造品牌結構,積極參與全球電子產品供應鏈的整合進程,重點發展智能終端、新型顯示、計算機及網絡設備、云計算、物聯網、高端軟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三是開展智能制造試點,推進智能工廠試點項目和數字化車間試點項目建設,推動工廠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示范,加快物聯網、智能工業機器人等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融合應用。四是重點研發和生產醫學材料制品、醫用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大力開展中藥生產工藝創新、劑型改造和二次開發,催生現代中藥產業集群。
(三)以“煉”賦能,提升現代服務業的支撐作用
將現代服務業發展目標凝煉到服務臨空經濟上,著重提升臨空經濟發展急需但基礎較差的行業。一是加強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培養和引進,鼓勵開展境內外律師行業交流,引進具備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和貿易爭端解決經驗的律所,為在鄭州開展臨空經濟業務企業提供保障。二是推進物流企業與國內外知名電商的戰略合作,搭建安全便捷、高效共享的商業交易應用服務平臺,建設全國領先的電子商務集聚中心。三是支持國內外金融機構圍繞臨空經濟發展需求開展金融創新,重點發展與航空港經濟密切相關的金融租賃、離岸結算、航運保險、貿易融資等業務。四是加強與航空領域科研及培訓機構合作,支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航空領域人才培養校企聯盟和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培育乘務、機務空管、機場運營管理、通用航空、航空服務、航空維修等專業人才。
(四)以“聯”助力,充分發揮臨空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以多式聯運聚合周邊地區發展力量,形成發展強大合力。一是大力發展空陸聯運,增強經濟輻射范圍,加快建設空鐵聯運貨運設施,探索“航空+高鐵”聯運貨運發展模式。二是推動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第二節點建設,強化與鄭州機場聯動,打造高附加值國際貨運中轉集散基地。三是構建空路協同多式聯運體系,推進技術服務、信息等標準體系認定。四是打破制約多式聯運發展的信息壁壘,創設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數據標準”和多式聯運信息平臺,推進空鐵公等運輸環節信息對接共享。
參考文獻:
[1]張占倉,陳萍,彭俊杰.鄭州航空港臨空經濟發展對區域發展模式的創新[J].中州學刊,2016,(3).
[2]張曉鵬.內陸地區建設“空中絲綢之路”綜合試驗區路徑研究[J].區域經濟評論,2021,(1).
[3]付豪.我國臨空經濟區建設空中絲綢之路的輸出模式探索——以鄭州為例[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11).
[4]劉雪妮. 我國臨空經濟的發展機理及其經濟影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
[5]蔣荷新,任敏媛.航空運輸對地區產業結構影響的研究——以上海浦東機場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8,25(3).
[6]孫阿晨,劉崇獻.“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空中絲綢之路發展的前景及對策[J].時代經貿,2020,(16).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