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海軍
摘 要:長期傳統的“唯分論”教學理念導致課堂教學模式備受詬病,局限課堂和教材,極大阻礙了學生的成長成才及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項目式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師需要扮演監督者和指導者的角色,主動開發學習項目,為學生的項目式學習保駕護航。本文結合項目式學習的基本內容,深入分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的具體原則和對策,以期為化學教師組織項目式學習活動提供理論借鑒和參照。
關鍵詞:素養導向;高中化學;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的系統性和實踐性較強,符合高中化學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師需要從選定項目著手,精心制訂項目式學習計劃,組織開展探究活動并引導學生自行完成項目任務,交流項目學習成果。然后綜合評價學生的項目式學習表現,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確保學生能夠享受化學學習的全過程。經驗豐富的教師會理性分析基本學情和教情,找準項目式學習的起點和落腳點,科學設計項目式學習方案,精選特色內容,提取項目主題,全面把握課標及學情,明確項目目標。帶領學生深度透析項目主題,設置框架問題,立足于項目目標組織開展項目評價,一步一個腳印地引導學生,將高中化學項目式學習推向新的高度。
一、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會結合學科特征以及育人目標綜合分析學生學習情況以及教材內容,科學設計教學計劃,選擇極具挑戰性和育人價值的真實問題情境。以此作為項目主題組織開展課內外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自由分組,逐步形成合作共同體,在項目任務和項目問題的驅動下自行設計活動方案并完成學習任務。然后積極展示和交流項目學習成果,逐步構建完善的學科知識框架和體系,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和思維能力。
項目式學習的特征比較明顯,首先,以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托。教師會理性分析教與學的關系,凸顯項目式學習的育人作用和價值,結合教學經驗綜合衡量項目式學習開展的質量以及程度,明確項目式教學設計方案。圍繞學科課程標準落實項目,準備項目實施和項目評價工作。其次,項目式學習來源于真實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知識印象。教師會主動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的項目式學習助力,科學設置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探索新知并合作分工,協作獲取學科技能和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再次,項目式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項目學習的實施者和參與者,教師則扮演監管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選定、規劃、實施、評價項目主題的過程中,學生發揮著關鍵作用,能夠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后,項目式學習以問題為驅動。教師會設置真實可感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深入分析項目背后的知識原理,透過現象看本質,自主完成極具挑戰性和開放性的任務及問題,逐步形成發散思維能力。
二、高中化學項目式學習實踐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基于核心素養的項目式學習要求教師設置真實可感的教學情境,凸顯項目式學習的優勢和特征,體現最佳的教學效果。作為項目式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任務、項目實施和項目評價缺一不可,真實可感的項目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并形成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師需要嚴格遵循真實性的教學原則,科學設計項目式學習任務,整合多個項目活動以及項目問題,讓學生能夠產生真切的學習體驗。
(二)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要求教師站在教學目的、項目內容和活動組織等視角主動打開思路,從多個渠道整合優質的項目式學習資源,將科技前沿、新聞報道、生活常識融入項目式學習,突破課本和教材的局限,靈活利用開放性內容激活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能夠走出課堂,深入領悟化學學習的魅力[1]。與以成績測試為主的傳統教學相比,項目式學習以解決真實問題、完成學習任務為主導,學生能夠輕松上陣,實現活學活用并保持開闊的視野和靈活的思維。在設計項目式學習任務時,教師需要遵循開放性的原則,以開放多樣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交互性原則
交互性原則主要是指教師需要加強師生交流和生生互動,協作構建知識體系,實現共同發展和教學相長。項目式學習極具挑戰性,項目任務較為復雜,靈活多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互情況直接影響著項目式學習的成果。教師需要嚴格遵循交互性原則,站在學生的視角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順利過渡,讓學生能夠深入體驗項目學習的樂趣。
三、高中化學項目式學習實踐對策
為了實現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靈活應用,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理性分析項目式學習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區別和聯系,充分發揮這一教學模式的作用和價值。結合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提出創造性的教學對策,實現對癥下藥和高效教學。
(一)甄選特色內容,定位項目主題
在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前,教師需要選擇恰當的項目主題,綜合考量基本學情和校情,從多個渠道甄選課程內容,保障最佳的項目式學習效果。首先,教師需要深度剖析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作為編寫教材、考試命題以及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課程標準的宏觀導向作用不容忽略,最新的化學課程標準按照主題劃分化學知識,明確提出不同主題的學業要求和教學標準,在創設教學情境、選擇教學策略以及組織學習活動時,教師都需要以課程標準為參照[2]。因此,在組織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時,教師應總結經驗教訓,深度剖析化學課程標準,為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指明道路及方向。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常見的無機物及其應用”知識時,課程標準提出了創設真實情境,導入實際案例的教學要求,教師應將其與項目式學習相結合,先帶領學生學習非金屬元素氮、硫及其化合物的相關內容,然后設置社會性議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汽車尾氣和酸雨的處理方式及成因,圍繞生產生活問題設置學習項目。讓學生站在物質特性、元素價態變化、物質類別、元素周期率的視角深入分析不同物質之間的轉化,出色完成項目學習任務。其次,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在生產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實際問題。項目式學習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十分注重真實性和實踐性。在選擇項目主題時,教師則應從生活中取材,選擇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化學現象,帶領學生深入分析化學問題和化學原理,實現項目式學習與學生生活的無縫銜接。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可以設置鋼鐵生銹、物質燃燒以及茶水久置變色的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活學生的項目探究欲望。讓學生能夠深入感知生活情境,結合生活經驗以及化學知識分析其中的原理。
(二)剖析課標、學情,設置項目目標
作為項目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項目學習目標不容忽略,直接關乎項目活動的開展進程和育人結果。教師需要從學科素養、學科知識和通用素養著手,科學制訂項目學習目標,堅持素養導向,為學生有意義、有目的的項目式學習做好鋪墊。首先,教師需要結合課程標準剖析教材內容,深度分析各種化學課程標準的學業要求。圍繞化學科學應用、化學科學實踐和化學科學認識設置項目目標,實現項目目標和課程標準的一一對應,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3]。其次,教師需要立足于學情,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置項目式學習目標,綜合考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所產生的認知沖突。在選定項目主題后,結合學生的課內外表現明確項目活動的已知點、發展點和障礙點,保障項目學習目標可落地、可執行。比如:在圍繞“科學使用含氯消毒劑”設置項目學習任務時,很多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過了氯氣性質及氧化還原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適當提升項目式學習的難度,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鼓勵學生站在化合價變化以及物質類別的視角深入分析物質性質,逐步形成化學思維。最后,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結合21世紀四有人才的培養要求靈活調整項目目標。為了實現與時俱進,在組織項目式學習活動時,教師應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21世紀的技能學習相結合,發展學生的化學思維,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實現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的順利過渡。
(三)領悟項目主題,設計框架問題
大部分的高中化學項目主題與真實復雜的情境密切相關,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水平有限,難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的共性問題進一步細化項目主題,將其細分為可探究的項目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復雜真實的環境中調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出色完成項目任務,自主參與探究活動,高效解決項目問題。首先,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核心問題,為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提供支
架[4]。學生對核心問題的把握非常有必要,直接關乎項目式學習的進程,教師需要結合項目式學習承載的學科核心素養設置核心問題,確保問題契合學生的認知期待,能夠為學生的項目實踐助力,調動學生的項目式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帶著核心問題自由討論,深入思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邏輯能力和歸納能力,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設置“探秘膨松劑”的項目式學習任務,圍繞“為什么膨松劑能夠讓面包變得又松又軟”這一核心問題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常識自主遷移新舊知識,通過解決核心問題來完成項目學習任務。其次,教師需要設計驅動問題,驅動問題貫穿于項目式學習的始終,直接關乎項目的完成情況。教師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關鍵點,以解決核心問題為起點,科學設計若干個驅動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匯總并解決核心問題,確保項目式學習能夠順利落地。在設計驅動問題時,教師應綜合考量學科核心知識以及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期待設計具有學科價值以及難易適中的開放性問題,組織開展頭腦風暴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解決問題,逐步形成高階思維。比如:為了幫助學生完成“探秘膨松劑”的項目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圍繞“為什么膨松劑能使面包變得又松又軟”設置多個驅動問題,如“膨松劑的種類?”“膨松劑是什么?”“膨松劑有哪些成分?”“膨松劑是什么作用原理?”通過串聯多個驅動問題來幫助學生解決核心問題,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和負擔。
(四)依托項目目標,開展項目評價
項目評價有助于檢驗學生的項目學習成果,分析項目式學習的落實情況。傳統紙筆測驗的評價模式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有限,但是能夠直觀反映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應將傳統紙筆測驗與現代化的項目評價模式相結合,保障評價的全面性和綜合性。首先,教師應理性分析和研究項目作品與學習目標的契合度,明確項目學習目標,以此為起點展示項目作品并開展項目評價活動。檢查學生的項目完成情況,及時反饋基本學情,了解和評估學生的技能水平和思維習慣,通過量規進行評價,及時指明學生的不足[5]。其次,教師應明確評價內容,圍繞項目目標制訂項目評價內容,為項目評價做好鋪墊和準備。技能分解是第一步,教師需要將某種技能分解為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了解所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具體水平。比如最新的課程標準對化學核心素養進行了細分,分為四個發展水平,如“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能夠分析歸納化學變化的規律特征和條件”“能夠認識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的本質,自主分析能量轉化和化學變化”“能認識化學變化是有限的,逐步掌握運用變量控制方法分析化學反應”,教師則可以結合學生的素養水平積極檢驗學生的項目式學習內容和成果。再次,教師需要確定評價方法。傳統成績評判的方式導致最終的評價結果不夠客觀和真實,局限于終結性評價。項目式學習評價則要求教師將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融為一體,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發展過程,分析學生的知識體系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量化評分來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將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學生訪談和評價量表融為一體,多角度了解基本學情,收集學生的相關信息。然后采取項目作品的形式分析學生的項目學習成果,了解學生在制作以及更新迭代項目作品時的綜合表現,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教師可以靈活使用評價量表。評價量表直觀清晰地反映了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成果,教師應細分評價表維度,綜合考量學生在項目式學習時所應掌握的知識及具備的能力,多角度闡述項目量表,明確學生的活動任務以及學習目標,避免學生在項目式學習時天馬行空。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高中化學教學對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大有可為。教師應講究方式方法,從多個渠道整合優質的教學內容,科學定位項目主題,在深入分析課程標準以及基本學情的過程中設置項目目標,發揮目標的宏觀導向作用。與學生共同剖析項目主題,設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框架問題,為學生的項目式學習助力。結合項目目標的完成情況組織開展項目評價,在多措并舉中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確保學生能夠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新知,實現樂學善學和觸類旁通。
參考文獻
[1]丁河玉.化學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項目式學習的實踐與研究:以“制作不同類型的原電池”教學為例[J].教育,2020(5):37-43.
[2]王鳳蘭.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項目式教學實踐:以“從海帶中提取碘”為例[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30):104-106.
[3]李可書.基于“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的高中化學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2.
[4]葉建偉,劉汝亭.基于項目式學習促進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實踐研究:以高中化學“沉淀反應的應用”教學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7):203-204.
[5]黃滿霞,秦晉,楊燕,等.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跨學科—項目式”教學設計:以“我幫稻農選好種”為例[J].化學教學,2020(10):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