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焱

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一理念強調教育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倡導在教與學中,以做為中心,以行求知,實現手腦并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本文從幼兒園語言教育、科學教育、藝術教育、社會教育、健康教育五個方面,探討踐行“教學做合一”理念的具體實踐。
幼兒園語言教育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素養的關鍵環節。在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念的指導下,幼兒園語言教育應注重幼兒的實際操作和體驗,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言。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自主表達。例如,在繪本《彩虹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戲劇表演的形式,讓幼兒扮演繪本中的角色,通過親身體驗和表演,感受繪本中的情節和語言魅力。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幼兒不僅學習了語言表達技巧,還培養了他們的情感表達和創造力。
教師還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如故事會、朗讀比賽、角色扮演等,讓幼兒在實踐中運用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素養。通過這些活動,幼兒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言,體驗語言的美妙和魅力。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培養幼兒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在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念的引領下,幼兒園科學教育應注重幼兒的實踐操作和探究,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科學的奧秘和樂趣。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實驗、探究等方式,發現科學現象和規律。例如,在“摩擦起電”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親身體驗用氣球摩擦毛衣后吸附碎紙屑的現象,通過觀察和感受,引發他們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師還可以組織有趣的科學實驗游戲,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此外,教師應注重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念和方法。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小心求證,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學知識,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幼兒藝術教育是指以幼兒現有的身心發展水平為基礎,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和方式對幼兒進行藝術熏陶,挖掘幼兒對美的感知力、認知能力和創造力,陶冶幼兒的道德情操,塑造幼兒的身心健康,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幼兒藝術教育領域非常廣泛,包含了藝術、音樂、歌舞、表演、文學、影視等,主要以音樂、美術為主。幼兒園藝術教育是培養幼兒審美情趣和創造力的重要手段。在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念的指導下,幼兒園藝術教育應注重幼兒的實踐操作和體驗,讓幼兒在藝術創作中感受美的力量和魅力。
在藝術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如繪畫、手工制作、音樂表演等,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繪畫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表現力。在手工制作活動中,教師可以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工具,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出獨具特色的手工作品。
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幼兒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欣賞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如名畫、雕塑、建筑等,讓他們感受藝術的美和魅力。通過這些活動,幼兒能夠逐漸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幼兒園社會教育是指教師按照國家的教育目標和一定的社會價值取向,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通過有意識的活動,不斷地向幼兒施加多方面的教育影響,發展幼兒的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技能,使他們逐漸成長為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具有自身特點的健康個體。在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踐行“教學做合一”理念,將游戲活動理解為一種支持幼兒自主發展的社會活動,創造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促進幼兒的交流與合作。
例如,在晨間談話中,老師鼓勵幼兒分享與好朋友之間的趣事,并探討喜歡對方的原因。這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表達能力,還讓他們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培養了他們的同理心。當幼兒在玩耍中發生爭執時,教師引導他們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感受和需求。
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學做合一”理念,對幼兒園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在這一理念引領下,健康教育不再是單向的知識傳授,而是轉變為雙向的實踐體驗。以球類運動為例,幼兒通過手持球親身實踐,不僅學習技能,還在體驗中感受運動的樂趣。陶行知先生強調“做”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在“做”中才能真正理解知識,提升技能。這一觀點在幼兒健康教育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例如,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幼兒通過親身參與,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培養了協作與溝通的能力。
總之,“教學做合一”理念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這一理念的指導,教師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幼兒的語言、科學和藝術教育的發展。我們要不斷探索和實踐,將這一理念融入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