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水琦

2021 年冬季的某一天,班級保育老師帶來了一只“小可愛”。孩子們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那種從心底對小生命的好奇感油然而生。“老師,這是老鼠嗎?”“老師,它好可愛呀!”“老師,我家里也有一只!”……孩子們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原本安靜的教室瞬間被他們的熱情點燃。
孩子的天性使他們喜歡親近自然。他們看見小動物之后,就會特別激動和興奮,這是進化賦予孩子的能力。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人和動物之間一次簡單觸摸,就是一場感情的建立。”既然孩子們這么喜歡這位“新客人”,我們就順應他們的興趣,開啟一段探索之旅吧!
就這樣,“鼠”與我們的快樂時光開始了。
“老師,它喜歡吃什么?”“老師,籠子里的這些屑子是用來干什么的?”……帶著滿滿的好奇,我們一起展開了對“新客人”的探索。彭老師對于倉鼠有一定的飼養(yǎng)經(jīng)驗,我們便邀請彭老師分享了一些關于這位“新客人”的知識。孩子們了解到,原來它是金絲熊。金絲熊是喜歡獨居的雜食性動物,單獨住一個籠子。它的性格非常溫順,適合當寵物養(yǎng)。而木屑的用處是能夠保持籠子內(nèi)干燥,防止滋生細菌,還能減少異味。所以,我們要定期更換籠子里的木屑。經(jīng)過彭老師的講解,孩子們加深了對這位“新客人”的了解。
自從金絲熊來到我們班以后,孩子們每天早上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籠子邊上觀察它。“它這么喜歡吃呀。”“它還愛睡覺。”“像個團子一樣。”“我們叫它小倉倉吧!”“我覺得團子好聽!”……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取名行動開始了。“你想給小倉鼠取什么名字呢?”“為什么要給它取這個名字呀?”帶著這兩個問題,孩子們開始了交流和思考。
“我想給它取名叫小倉倉,因為它很可愛。”“我想給它取名字叫飯團,因為它長得像飯團一樣。”幾乎每個孩子都給這只金絲熊取了自己喜歡的名字。那么,到底選什么名字呢?最后,我們決定把選擇權交給保育老師,因為是她把金絲熊帶來的。我們記錄下每個孩子取的名字,用抓鬮的方式,讓保育老師選出了最后的名字——花生。
“老師,這是媽媽讓我?guī)淼哪拘肌!薄袄蠋煟@是外公早上炒的花生,我?guī)н^來給小倉鼠吃。”……既然孩子們非常關心花生的日常生活,就讓孩子們來當花生的飼養(yǎng)員吧。我們和孩子們交流了這個想法,發(fā)現(xiàn)大家都非常積極。那么,怎樣才能照顧好花生呢?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通過討論,孩子們用繪畫的方式,制定了一本倉鼠照料手冊。根據(jù)孩子們畫的手冊,我們按照學號,輪流來照料它。一天天過去了,花生在孩子們的悉心照料下,健康茁壯地成長著……
可是,好景不長。一天,保育老師上班時發(fā)現(xiàn)花生不見了,塑料板上被它啃出了一個大洞。花生出逃了!它會去哪里呢?午睡室、柜子里、洗手間里……孩子們在教室里地毯式搜尋。“老師!我發(fā)現(xiàn)它了!”宇航大叫起來。大家連忙趕過去,發(fā)現(xiàn)這只“小可愛”鉆到了洗手間的下水管道里。
花生為什么會把籠子啃壞出逃呢?帶著這個問題,孩子們與爸爸媽媽一起上網(wǎng)查找了相關資料,了解到倉鼠啃壞東西可能是到了磨牙期。為了防止花生再次啃壞籠子,我們給它提供了很多蘋果樹枝,供它磨牙。

然而,平淡的日子并沒有持續(xù)多久。一天早上,侯老師來教室時發(fā)現(xiàn),籠子上又被花生啃了一個大洞,花生再次失蹤了……孩子們又開始了地毯式搜尋。可是,大家沒有找到,非常沮喪。
“老師,花生會不會逃到教室外面了?”“老師,我們一定要把它找到,不然會被貓吃掉的!”……可是,幼兒園這么大,僅僅依靠班里的幼兒是遠遠不夠的。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我們與孩子展開了討論,最終一起動手做了一份尋鼠啟事,并張貼在顯眼的地方。
一天,兩天,三天……花生依然杳無音信。就在孩子們以為花生真的再也找不到的時候,一天中午,彭老師在辦公室里突然聽到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一個熟悉的身影從辦公室柜子里鉆了出來,是花生!原來這幾天花生一直躲在柜子里,生活得好好的!
看來,花生連續(xù)出逃并不是因為到了磨牙期。到底為什么呢?
“老師,會不會是花生不喜歡它的家呀!”“老師,它是不是也想出去兜兜風呀!”……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講個不停。我們把孩子們的想法一一記錄下來,尋求解決的辦法。
花生的住處是塑料片搭成的,通風性不好,花生可能不喜歡住在里面。就在大家為花生的新住處頭疼的時候,悠悠帶來了一個鐵絲籠,鐵絲籠堅固且通風性好。就這樣,花生搬進了它的新家。
現(xiàn)在,花生有了新家。如何讓它出來兜風又能及時找到它呢?小旭激動地說:“上次,我和媽媽在手機上看到,小倉鼠在一個透明的球里面滾來滾去的。”“老師,我們把花生放在球里面,讓它出來散步吧!”原來有一種玩具專門可以給小倉鼠用來散步,那就是溜鼠球。根據(jù)孩子們的提議,我們在網(wǎng)上購買了溜鼠球。有了溜鼠球,花生每天都能夠和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可是,孩子們又發(fā)現(xiàn)了問題。花生在溜鼠球里散步時,總是漫無目的。如果孩子們沒有注意到腳邊的溜鼠球,就很容易被絆倒。為了讓花生能夠按照規(guī)定的路線散步,大家開始為花生設計起了散步路線圖。
孩子們設計的路線圖有全封閉的,有半封閉半開放的,還有全開放的。通過自主搭建,我們讓花生走一走,最終大家選擇出了全開放的路線圖。花生走的時候,孩子們發(fā)現(xiàn)如果兩邊的積木堆得太高,容易被溜鼠球碰倒。那么,怎樣才能防止積木被撞倒呢?涵涵說:“老師,我們把旁邊的積木倒下來。”悠悠說:“老師,可以把旁邊高的積木拿下來。”通過改造升級,花生有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散步路線圖。
時間飛逝,轉(zhuǎn)眼間從寒冷的冬天到了艷陽高照的夏天。“六一”兒童節(jié)就要到了,孩子們非常興奮,嘰嘰喳喳地討論著自己想要的兒童節(jié)禮物。作為孩子們的好朋友,花生也應該有屬于它的兒童節(jié)禮物。花生需要什么樣的禮物呢?
孩子們出了不少主意,決定親手制作玩具送給小倉鼠。說干就干,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在家中一起為小倉鼠制作了很多精美的玩具,包括秋千、鉆洞、爬架、迷宮等。孩子們把玩具帶來幼兒園一起交流分享。“六一”兒童節(jié)這天,花生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了一個充滿歡樂的一天。
暑假快到了,孩子們的擔心也來了:“老師,放假了,花生怎么辦呀?”花生的飼養(yǎng)成了一個突出問題。到底誰把花生帶回家呢?我們拋出問題后,孩子們都把小手舉得很高。這一次,我們決定把選擇權交給花生,讓花生自己來選。孩子們圍成一圈,花生轉(zhuǎn)了一圈后,朝著吳莜走了過去。“耶!我可以養(yǎng)花生啦!”吳莜高興地喊起來。
倉鼠課程以孩子的興趣作為出發(fā)點,圍繞著孩子發(fā)現(xiàn)和關注的問題不斷探索。在和花生相互陪伴、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提高了自身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自身的責任感。
生活即教育。陳鶴琴先生曾說:“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活教師,我們應該向他請教,向他探討。”飼養(yǎng)小動物不僅為孩子們的生活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為孩子們接觸自然,了解動物,感受生命成長,增強責任意識提供了資源和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