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華生/江蘇省南京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培育發展新型職業農民,是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問題的基本路徑,是培育農業農村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南京金色莊園農產品有限公司,創新推行“合伙人創業計劃”,探索出一套青年人返鄉就業創業“招得來、留得住、培養好” 的“新農人”培養模式。2023年底公司擁有員工150余人,85%以上是90后“新農人”,擁有研究生10名、本科生42名、專科生60名,“新農人”年平均收入超10萬元;公司已發展成為專門從事草莓全產業鏈生產、銷售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23年公司擁有自建標準化草莓基地8000余畝,年產草莓超1萬噸,銷售額達6億元,是國內草莓行業的標桿企業。
搭建“校企互動”合作平臺,免費培訓吸引年輕人“了解農業”。公司依托在溧水區東屏街道長樂社區周邊5200畝的標準化設施草莓基地,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曉莊學院、金陵科技學院等院校合作,建立“新農人”畢業生實習基地,每年提供實習崗位200個。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開辦學徒制“金莓班”,每年全額出資學費培養大學生30名。出資開辦農民田間學校,每年免費培訓高素質職業農民3000余人,讓更多年輕大學生學習了解草莓種植,吸引更多年輕人到農村從事草莓生產經營。近三年來,公司通過“校企互動”合作平臺免費培訓服務,累計帶動529名青年人返鄉就業創業,帶動周邊草莓種植戶超500戶。

推行“全鏈條式”育人模式,全程服務吸引年輕人“從事農業”。大學生到農村就業創業,初創期缺乏資金和技術是他們最大的擔憂。金色莊園積極構建“全鏈條式”技能培訓和生產銷售服務體系,不僅免費為加入計劃的“新農人”提供草莓種植場地、種苗、肥料等生產資料,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還負責銷售渠道拓展和鮮果收購,“新農人”們只需負責草莓種植、管理;所得收益“新農人”們與公司按約定比例分成。2021年以來,已有33人加入該計劃,還有20名新進大學生有加入意向。
探索“合作共贏”分配機制,可觀收入吸引年輕人“留在農業”。在免費提供場地苗種、全程技術指導、訂單收購銷售的基礎上,公司創新“合伙人”利益分配機制,不僅為首批合伙人提供5000元/月的基本工資,還按照合伙人50%、帶頭人5%、公司15%、品種10%、設備20%的持股比例分紅,讓參與計劃的“合伙人”真正成為“創業者”。2023年,12名參與計劃的“新農人”,平均每位合伙人承包6~8畝,每畝凈利潤為3萬~4萬元,人均年凈收入約20萬元。
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配套保障吸引年輕人“扎根農村”。公司不斷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高標準為全體員工繳納醫療、養老等“五險一金”,千方百計協調解決了100名員工臨時住宿和10多戶年輕職工的子女入學問題,讓留在農村就業創業的年輕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像城里人一樣享受較好的基本公共服務,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住房保障問題。部分 “新農人”們反映,到農村就業創業,首要困擾是住房問題;特別是公司基地布局在距離中心城區、鎮區較遠的地方,大部分“新農人”們只能租借住宿在附近村(社區)閑置農房中,硬件條件較差,且租房難。附近2個自然村閑置農房目前已租完,部分員工只能租住到更遠的村落,既增加員工通勤時間,有時也影響農作物種植管理時效。
生活服務問題。公司雖已在工資、福利、社保、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盡最大努力提供保障和服務,但因為現在年輕大學生生活、工作需求已發生變化,不僅需要有較高收入,更需要有較為便捷的生活服務,包括快遞、外賣、休閑場所、朋友圈等,這都是公司基地周邊難以全部提供的。這就導致不少年輕人在公司干了一段時間后,即使有較高收入,卻可能因為“一杯咖啡”“一份外賣”“一次聚會”等原因,最終選擇回到城里。
政策支持問題。一些“新農人”反映,南京雖然出臺了不少支持大學生在寧就業創業的政策,但政策申請條件普通大學生就業創業者來說比較高;專門針對“新農人”的扶持政策不多,如新型職業農民學費補助、高校畢業生住房租賃補貼等申請條件也較高。杭州、湖州等地區,支持大學生下鄉就業創業的政策設計相對比較全面、系統,且申請條件相對寬松,涉及就業、創業、租房、買房、項目支持、免息貸款等各方面。以本科畢業大學生到湖州安吉創業的為例,可享受3700元/月的工資補貼、800元/月以上的租房補貼、1.5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15萬元的購房房票、50萬元額度的免息貸款等。在安吉就業或實習的,當地也有專門支持政策,且申請條件相對寬松。
支持有條件的村(社區)或企業建設人才公寓。強化“新農人”集中創業區域周邊農戶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加強“新農人”住房租房需求調研,全面摸排村(社區)閑置農房、集體建設用地等資產資源,支持村(社區)自主籌措資金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改造或建設設施設備齊全的人才公寓,滿足“新農人”租房住房需求,拓展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用好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用地政策,在村莊規劃中提前為農村產業發展預留好一定的用地指標,支持村(社區)以集體建設用地入股形式,由企業出資建設人才公寓,解決員工住房問題。
逐步完善農業農村各項生活配套服務。深化城鄉統籌發展,逐步完善農村各項基礎設施配套,有意識引導物流、餐飲、休閑娛樂等服務設施,在“新農人”集中創業區域或周邊集鎮布點布局,讓下鄉返鄉年輕人也能享受到城市現代生活服務,可以安心在農村就業創業。支持鼓勵企業、園區、社區多組織團建、社交等活動,豐富“新農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優化農業農村就業創業支持政策。學習借鑒杭州、湖州等地區經驗做法,進一步完善大學生下鄉返鄉實習、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構建學費減免、就業創業補助、租房買房補貼、融資擔保、項目獎補等全方位的政策體系,鼓勵各區根據財力情況,適當提高補貼標準,放寬申請條件,擴大享受群體,引導更多年輕大學生下鄉返鄉就業創業,使之成為扎根農業農村的“新農人”,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