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愛
大單元教學是基于核心素養目標提出的具有整體性、遞進性、生成性特征的統籌規劃和科學設計。這樣的設計在重視課文知識銜接和學生能力發展上,能夠使單元的學習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時,教師要運用整體思維處理教材,設置適宜的板塊組織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夠真正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筆者以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為例,談談具體的思考。
從大單元教學出發,在預習方面就需要摒棄單篇課文的學習模式,采用單元整體預習的方式進行。教師需要設計適合本單元“走近魯迅”學習主題的整體性預學單,指導學生的預習活動。整體預學單可以分兩個層次設計:一是從《少年閏土》和《好的故事》中感知魯迅先生作品的特點,二是從《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有的人》中感知魯迅先生的人品。學生預學《少年閏土》《好的故事》,主要通過初讀課文、了解內容、查找資料、搜索信息等切合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的方式,了解魯迅在創作上取得的成就,初步感知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學生預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圍繞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具體事例和為人做事的特點,進一步搜集資料,豐富感受,從親屬和社會對魯迅先生的評價中認識魯迅的人格品質。學生綜合兩方面的感知,從整體上認識魯迅的特點。
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大單元教學理念下,教師需要根據課文內容提煉出相應的大概念來統攝單元教學,再設置系列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促進教學走向深入。以學習《少年閏土》為例,圍繞感知魯迅作品人物的主題,教師可以設置三項學習活動:一是閱讀課文,抓住關鍵畫面描寫和關鍵語句進行體會與概括,了解少年閏土活潑可愛、勇敢的形象;二是搜集《故鄉》中描寫的中年閏土形象,抓住典型語言與動作概括其木訥、麻木的特點;三是比較兩個人物形象,搜集資料探尋閏土變化的原因,認識到魯迅塑造閏土這個人物形象,體現了他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深刻認識。這樣的閱讀活動,教材課文的學習只是一個引子,教師在引導學生重點認識少年閏土形象特點的基礎上,通過拓展閱讀《故鄉》中的相關片段,看到閏土性格的發展與變化,結合搜集資料的學習要求,探究影響閏土性格變化發展的原因,真正認識到魯迅塑造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和價值。按照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學習《好的故事》,同樣可以探索魯迅的作品《野草》的表達特色。
本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是學生學習略讀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的重要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三項學習活動:一是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自主學習中,查閱“魯迅逝世”的相關資料,梳理出課文開頭“我有點兒驚異了”的原因是什么;二是周曄筆下的伯父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拓展閱讀巴金的《悼念魯迅先生》、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節選)》,看看這些作家筆下的魯迅是怎樣的人;三是搜集資料閱讀魯迅的《自嘲》一詩,理解魯迅先生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
在大單元教學中,指向表達訓練是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體現的是學以致用的理念。結合本單元的習作話題“有你,真好”,教師可以設計表達任務:通過具體事件寫一個人,感悟人物的品質。為了更好地完成這個學習任務,學生需要從單元課文中學習表達方法,如《少年閏土》的開頭,作者以特寫鏡頭的方式描寫的畫面,就是值得學生在習作中仿寫的對象;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作者寫的多個事件,重視對人物言行舉止的描繪,是在具體事件中表現人物品質的范例,值得學生借鑒。學生有了上述方法和示例,就可以寫出真情實感來。
總之,在單元教學實踐中,教師以大單元理念觀照教學,能夠讓學生聚焦單元目標,學得開、學得活并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