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福康 傅文玄 黃杉杉
閔行區共有10 個規劃保留保護村,其中浦江鎮大治河以南就集中了匯東、匯中、匯南、光繼、正義、永豐6 個規劃保留保護村,區域總面積15.15 平方公里,是離上海中心城區最近的成片規劃保留保護村區域,整體地理、空間、生態、資源都非常好。但一直以來,這片區域由于建設用地較為分散,產業布局、增收渠道和鄉村風貌都相對落后,是閔行區發展的“最短板”。
2024 年,閔行將在這里打造大治河以南新時代鄉村振興示范區,積極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增強鄉村規劃引領效能,統籌安排鄉村各類用地,按照規劃連片實施、產業連片發展、環境連片提升、田成方、樹成行、水成網、路相連的要求,積極打造大治河以南鄉村振興示范區,加快實現“一條保留帶,六村齊振興”,走出一條具有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特點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
大治河以南區域共有6 個保留保護村,現有農戶共4176 戶,本地戶籍人口13679 人(其中農業戶籍人口8121 人),外來人口7818 人。宅基地權證總戶數2498 戶。
該區域共有合作社及農業企業30 家,其中糧食類6 家、蔬菜類11 家、水產類7 家、經作類1 家、綜合類4 家、農機類1 家?,F有備案設施農用地99 畝,其中設施用房72 畝,場地27 畝,主要為設施菜田、設施糧田,房屋結構老舊,空間布局不合理,與現代設施農業發展需求不相匹配。
該區域“三調”耕地保護空間303.87 公頃,現有建設用地134.21 畝。村級集體房屋資產4.55 萬平方米,其中經營性房屋資產1.07 萬平方米,占比23.52%。2023 年,農村集體經濟總資產3.52 億元、凈資產1.11 億元、總收入6140.36 萬元、總支出6650.14 萬元、凈收益-509.78 萬元。
作為閔行區純農地區,雖然農村自然形態保存較好,但是村莊人居環境卻存在著明顯短板,體現為宅前屋后環境差,畜禽養殖行為較為隨意,殘垣斷壁散落、拆違地塊亂用現象普遍。同時,該區域6 個村由于均未進行美麗鄉村建設,除匯中村、匯東村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以外,其余村因年久失修村莊基礎設施條件總體較差。特別是,大治河以南地區因市政污水管網未覆蓋,無法實施污水納管,只能采用“就近地埋式”進行處理。因現狀污水處理方式無法通過環評,很大程度將影響產業導入和招商,阻礙該區域的村集體增收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根據“三調”數據,浦江鎮大治河以南“一帶六村”區域約12%的耕地地塊小于8 畝,總體分布較為零散。尤其在糧食上,單個經營主體經營規?;颈3衷?00 畝左右,且分散在15-20 個大小不等的地塊,總體規模偏小,規模效益尚未充分發揮。該區域現有30 家農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存在著經營管理能力不足、市場開拓能力不夠、品牌意識不強等問題,在蔬菜、果樹生產上普遍存在著轉包現象,普遍缺少穩定的銷售渠道,較難實現高收益。大治河以南現狀流轉的農業生產用地已全覆蓋開展過農田設施建設,但是對標高標準、高水平仍有明顯差距。
據統計,大治河以南6 個保留保護村經營性收入約580 萬元,僅占總收入的10%,基本農田生態補償資金約980 萬元,占16%。若按照6 個保留保護村經營性收入、基本農田補償資金及投資收益為基數,以300 萬元/村基本保運轉經費為標準,匯中村、匯東村、永豐村、匯南村均不足300 萬元。產業發展是帶動集體經濟良性循環的重要保障。目前大治河以南區域6 個保留保護村產業導入不足,未能以產業項目帶動人流集聚,也未能推動區域內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促進農民長效增收。
一是推進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2024 年遴選光繼村推進本市第七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編制光繼村示范村創建方案,進行申報評審,確保獲得市級批復,納入本市第七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計劃;推進村莊設計,辦理項目前期手續,在年內啟動項目建設;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推進大治河南部第一期農民平移集中居住點建設,加快實現“距城市不遠,離自然很近,城市中擁抱鄉村的田園”;努力體現示范村在產業發展、風貌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治理能力深化、長效增收機制構建等方面的綜合功能和示范效應。
二是謀劃“五好兩宜”和美鄉村建設。依據本市“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方案要求,結合主題教育區委常委會重點調研課題“加快城鄉轉型,建設大治河南部新時代鄉村振興示范區”研究成果,積極推進籌備本市“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申報工作,在2024 年提交申報、參加評選。進行專題謀劃,基本劃定申報片區范圍;開展摸底調研,梳理各村建設需求,根據創建要求細化任務清單,在編制整體申報方案基礎上,細化形成一村一清單;結合實際,對整體方案和各村清單進行調整深化,并提交申報;根據申報流程,配合做好評審等相關工作,爭取成功納入本市第二批“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范圍。
三是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聚焦村民反映強烈的問題,抓住區域基礎設施和公服設施薄弱環節,按照“保基本、強功能”的原則,合理安排基礎設施和公服項目,提高農民的獲得感,為產業引進和村民平移集中居住工作做好配套。推進村內路橋建設管護,完成匯南村2.91 公里C 級局部較差道路整治,推進光繼路(豐南路—永南路)833 米、匯南西路(永南路—召泰路)691 米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改造。推進截污納管相關計劃編制工作,推進匯馳路泵站建設。從村民的“急難愁盼”和區域的發展導向出發,結合“15 分鐘鄉村生活圈”,提升黨建、養老、醫療、文體、便民服務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提高大治河以南鄉村生活品質。
四是深化鄉村社會治理。深化黨建引領,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統一領導,創新平臺載體,健全鄉村治理融合機制。將農村人居環境管護成效和管護機制落到實處,繼續實施差異化獎補,進一步提升大治河以南“一帶六村”人居環境。持續深化“積分制”管理模式,通過數字化賦能和積分兌換多樣化,激活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進平安鄉村、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鄉風文明。
一是加快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農業設施高標化。通過土地全域綜合整治,推進糧、菜、果、魚四大板塊的適度歸并集中,布局“現代農業+文旅”,發揮農業產業與生態、休閑、鄉村旅游等融合發展,為后續項目建設提供規劃依據,為農業招商預留空間。加快形成大治河以南2000 畝精品蔬菜和2000 畝高品質綠色稻米核心的框架,2024 年啟動并基本完成匯中村、光繼村、匯南村千畝市級高標準糧田項目建設,對項目區道路、溝渠、灌排設施等按照宜機化要求,進行整體提升改造,建成后探索浦江鎮農投公司與閔糧公司合作經營,進一步提升閔行糧食的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和品牌化發展水平;推進清美集團千畝標桿性蔬菜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實現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蔬菜全程智能化生產作業場景,打造成全市單體規模最大的標準化、示范型綠葉菜核心生產基地和蔬菜產業化示范基地,在蔬菜綠色化、標準化、智能化生產和蔬菜全產業鏈發展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進豐偉合作社3000 噸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建設,與正義園藝協同打造萬噸區域性綜合蔬菜生產加工基地。
二是加快生產經營方式轉型,打造農業經營體系多樣化。把好土地流轉源頭關。成立浦江鎮級農業投資公司,對浦江全域的土地實行流轉、管理和招商的“三統一”,從源頭上變“各自為政”為“一盤棋”發展,解決好項目難進、壞項目難出問題。引入閔糧集團參與大治河南部農業產業發展,試點“國企+鎮企”的合作經營模式,帶動南部全域農業招商和管理水平提升。繼續支持培育正義、豐偉等現有優質農業龍頭企業(民營),引進清美等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訂單農業”發展模式。
三是加強院企資源合作,打造農業科創領先化。促進農業原始創新和應用技術創新,繼續深化與市農科院、交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重點謀劃好100 畝蔬菜、100 畝糧食種業創新孵化基地建設,探索生態型農田建設,實踐生態型節水抗旱稻種植模式,培育提升好三友種苗、沁弘種業等農業種源型企業,提升蔬菜、水稻優質品種的試驗展示和推廣能力。同時,依托清美項目引進,謀劃推進清美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建設,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上開展優質種源研究實驗和示范。借力“大零號灣”科創中心優勢,加強與上農投等國資企業的溝通對接,加大對農業科創型企業、農業頭部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爭取吸引知名的農業龍頭企業在浦江建設展示示范基地、研發基地,發展農業總部經濟。鼓勵清美、正義等有實力的農業企業開展5G 智慧農業應用。
一是推動集體經濟發展。探索“國有+集體”聯動發展模式,由大治河南部6 個保留保護村抱團組建平臺公司,與鎮農投公司及閔房集團合作,利用“飛地投資”模式,在聯川路打造智能制造產業園,研究項目開發建設具體路徑,以及村鎮區投資占比、運營方式、利潤分成等項目合作模式,促進項目順利推進,積極培育村級集體經濟造血機制,通過產業發展,帶動村民積極增收。盤活各村存量資產資源資金,分類梳理存量資產資源,對小破舊的倉庫、廠房、效益不高的停車場、堆場等無法利用的資產爭取納入減量化儲備清單;對有發展潛力的點位,對接具體項目,引入優質業態;盤活利用各村已經擁有的減量化補償資金等可利用的資金,以及閑置宅基地,探索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村集體和農民增收。結合大治河“一帶六村”水利文化、城隍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合特色農產品,鏈接一、二、三產,助推全域農文旅發展。
二是強化監管提升集體經濟效益。進一步深化村級預算管理,細化預算編制科目,重點控制支出預算,如外購服務支出、福利支出等“應細盡細”。規范外購服務支出,明確外購服務范圍和內容。規范福利發放,明確福利發放范圍及標準。規范合同管理,對不符合法律法規的合同加大整改力度,同時要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對鎮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主要負責人工作績效的綜合評價機制,將發展集體經濟和租金收繳等工作納入考核內容。加強鎮集資委監督管理職能,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大額資金使用、重大項目投資等履行民主程序。
2024 年,閔行區將堅決貫徹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對大治河以南6 個村實施“一村一策”,抓好大治河以南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項目落地、重點任務落實,進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政策扶持,有力推動大治河以南鄉村振興發展,以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為引領,進一步促進閔行區鄉村振興提質增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