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文章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立項課題“線上線下融合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JSZJ20185)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許瑩(1978~),女,漢族,福建寧德人,古田縣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摘? 要:近年來,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大數據、云平臺、多媒體等數字化技術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教師大多具有在線教學的實踐經驗,但在實際教學工作過程中,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之間的融合依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塊,教師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作關聯性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關鍵詞:線上線下;小學習作;融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2-0013-04
小學語文教學中,線下教學依舊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然而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需求。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方面,當前的學生不僅需要學習具體的習作技巧和知識,更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升習作思維能力。因此,創新原有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小學語文習作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互補的創新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習作學習現狀,以及思維發展特征制訂合理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策略,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考慮各方面教學因素,提升學生習作思維能力。
一、 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對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意義
(一)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
線上教學模式和線下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都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將線下線上教學模式相融合有利于綜合二者的優點,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線上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突破教學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動力。同時,在線下教學中融入線上教學模式還有利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習作資源和素材,拓展學生的習作思維和想象力。而傳統線下教學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和教學在既定的教學時間內進行更為直接的交流和互動,具有明顯的知識傳遞和掌握優勢。也就是說,將兩者進行有效融合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優化教學效果。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習作熱情
學生在單一的線下45分鐘授課模式下,極易產生消極學習態度,對此要想進一步優化語文習作教學質量,教師應采取積極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而利用線上線下教學融合這一創新教學模式能進一步提高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三)從多方面強化學生的習作能力
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途徑,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在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節奏以及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學生缺乏對自身多樣化習作思維的充分發散,不能充分發揮自身在語文習作方面的想象力。采用線上線下融合互補的習作教學模式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面,學生結合信息化手段和平臺自主探索感興趣的習作學習方向,有針對性地挖掘自身的習作潛力,充分發展自身個性化的習作特長。
二、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
(一)缺乏對習作教學的正確認知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習作知識的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習作技巧,并沒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情感價值觀念。這是由于教師缺乏對新時期習作教學的正確認知,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習作能力,挖掘學生的習作潛力。小學正處于思維和想象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情感觀念的培養,導致學生對習作知識掌握較為單一,沒有形成科學的語文習作系統觀念,不能深刻掌握習作的真正內涵,影響了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學方式單一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習作課堂中,教師仍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并沒有積極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導致小學語文習作課的靈活性不強,課堂表現形式機械單一,不利于培養學生對習作學習的興趣。同時,大多教師的習作課堂開展不夠深入,往往是在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后,組織學生在兩節課堂時間獨立完成習作任務。通常采用的習作教學步驟為:明確題目—具體講解—獨立習作—習作評價。這種單一固定的教學模式,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學生也不能積極地完成教師安排的習作任務。
(三)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
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習作時,往往將評價重點放在學生的書寫、錯別字、病句和對修辭手法的應用上,這一系列考查內容實質上都是語言表達方面的內容,缺乏對學生的邏輯性、思想情感、習作態度等方面的科學全面評價。也就是說,教師的習作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忽視了對習作全方位全過程的評價,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也并不豐富。
三、 小學語文習作線上線下結合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
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存在著沒有充分利用習作教學資源的問題,這是因為教師缺乏對線上線下習作教學資源的搜集與整合能力。大多教師根據學校統一發放的教學參考書進行相關習作教材的研讀,并綜合教師和教師之間教學經驗的分享以及自身對習作教學的理解組織教學課堂。這種教學方式并沒有從更深的層次挖掘相關教學內容,不利于加深教師對教材內容和教材價值的充分理解,影響了習作教學質量。而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有利于教師高效、高質量地對習作教學內容進行研讀,優化創新習作課堂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線下教學資源,觀摩優秀特級教師的習作教學課程,閱讀習作教學名師的作品。比如,顧文艷的《我的植物朋友》、吳勇的《吳勇——用教材小學教材類寫作教學探索》、管建剛的《我的作文教學主張》等,利用優秀課例和優秀習作教學案例,強化教師習作教學的理論知識與經驗。在線上線下融合互補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線上教學工具,例如,“共享資源平臺”或“云端課堂”挖掘和習作主題相關的教學資源,有效豐富學生的語文習作認知面,加深學生對習作知識的理解,拓寬學生的習作思維和眼界。教師可結合習作主題尋找符合學生學習需求與當前學習認知的教學資源,特別是主題畫面、場景圖片和習作背景等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理解習作主題。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云端教學課堂”等線上教學平臺,實現線上班級和線下班級的同步教學,促使學生產生思維、見解的碰撞,調動學生的習作學習興趣。在線上資源方面,教師還可以結合自身所需,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平臺進行學習,通過搜索相應的習作教學資源,深入研讀教材,組織高效的課堂教學,從而打造融合互補的線上線下創新教學模式。
(二)優化線上線下教學全過程的指導
新課程改革后,要求教師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全過程指導,加深學生對習作主題的了解。盡管教學改革后,習作單元前期的單元模塊學習與習作主體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實現了充分的習作前指導,但習作單元前期的模塊學習并不能達到培養學生習作能力的目的。實質上習作前期的方法學習、習作實踐以及習作后期對習作內容的修改與評價等,無一不表明習作全過程指導的重要性。對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線上線下融合互補的教學手段,有針對性地對各個習作單元的教學進行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在習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適當進行優化。
首先,當前的小學教材中的課后問題通常要求學生背誦相應的自然段,這一課后問題設置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學生對自然段進行背誦,能進一步強化學生和文本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觀潮》《走月亮》《繁星》中不乏寫景好句佳段,除課后問題中要求背誦的段落以外,其他的精彩句段也可讓學生背誦。教師還可選擇課外讀物中優美的景物描寫語段,通過QQ群、釘釘等線上平臺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摘抄、背誦,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積累,也為本單元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作鋪墊。
其次,在教學的開展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較為常用的寫作手法,為學生樹立寫作的方向,引導學生對習作主題具有更為清晰的認知。比如,習作中的人物、環境、修辭手法等描寫都涵蓋了多個方面和角度,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習作方法以及習作知識的了解,幫助學生梳理繁雜的知識。教師可以借助線上教學手段,如釘釘、騰訊會議等平臺將各個知識點以及涵蓋的方方面面,以思維導圖或表格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并且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按照相關案例進行記憶。
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可以組織線上線下融合互補的評價,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此階段如果學生認為自己的文章質量較好,可以在同學面前進行朗讀和展示。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線上投票,選擇自己支持的文章,并統計獲得票數最多的學生。這一創新的評價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熱情,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在習作課堂上積極參與、勇于表現的精神。
(三)利用線上線下教學組織微課教學活動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都較為單一枯燥,不利于學生準確把握習作素材中的情感和思想,學生的習作熱情不高,甚至部分學生對習作產生抵觸心理,加大了課堂開展的難度。微課教學作為典型的線上線下相融合教學模式,有利于讓學生在較為簡短的視頻中初步了解習作的重點和難點,系統性地為學生展示相關的教學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習作技巧以及習作主題思想等關鍵的知識點錄制微課課件或視頻,安排學生在課外或碎片時間進行學習,為后期線下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撐。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植物媽媽有辦法》的續寫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導入線下教學課堂。教師可根據文章中“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選擇和教學內容具有較強關聯性的微課教學資源,通過圖片和視頻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并將其應用于后期習作教學續寫的導學教學中,以此在線下教學課堂中結合微課展示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聯想,營造良好的習作教學氛圍。此外,教師在開展與動物相關主題的寫作教學活動時,還可以在適當的教學環節通過微課展示具有教育意義且與寫作主題相關的影視或視頻教育片段。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習作《我的動物朋友》時,當學生交流完動物的外形,吃食,習性等,對小動物懷有滿滿的喜愛后,教師播放《動物世界》中人類大肆獵殺動物的場景,而后引導學生圍繞視頻內容進行討論和評價,積極表達自身的觀點,隨后開展口頭作文練習。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表達及時做出簡短的評價,指出學生在寫作技巧、思想表達等方面的優點和不足。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的寫作活動。通過微課的介入實現了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有效融合、互補、創新,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閱歷,養成學生正確看待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作文內容更具生機和活力。
(四)組織開放性的線上線下教學評價
數字化技術下線上和線下融合互補的全新教學模式,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習作課堂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進一步提高習作教學課堂效率。例如,結合線上“智慧校園”的教學軟件,能掌握學生的習作學習和完成進度,并對學生線下的習作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在習作評價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軟件中學生學習任務的反饋情況,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現狀,以學生、家長和教師等為評價主體,對學生的習作結果進行科學高效的評價。并利用軟件分析和整合評價內容,生成評價結果,為教師提供更為客觀全面的評價數據,方便分析線下習作教學課堂開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在線上線下習作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實現更為全面的教學過程性評價。教師可組織學生對習作主題進行線上的討論,開展線上習作片段測驗、圍繞線下習作任務進行分析探究。隨后,結合線上討論和練習內容為學生布置書面線下習作練習,并對線下習作結果進行測試評分。這一線上線下融合互補的習作教學評價模式,有利于從全方面實現習作教學的評價,方便教師及時整改,優化習作教學策略。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模式組織增值性評價。首先,對學生的語文習作線下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和分析,具體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度以及習作思維的養成情況。關注學生在習作過程中是否得到進步和發展,充分發揮習作評價的改進與激勵等方面功能。接著,將學生的評級結果以PPT或動畫的形式上傳至線上教學平臺,方便學生更為清晰全面地了解自己在習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記錄學生的真實學習過程,實現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可視化。結合小學生實際發展和學習需要,教師還可借助線上資源的教學優勢,提供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教學評價方式,比如,學生在課堂上走神,教師可以在教學評價中委婉表示:“你的網絡斷線了,請盡快聯網”。對于部分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有所進步,教師也可以以歌曲或圖片的形式進行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創新的教學評價模式將進一步提高評價的開放性,促使評價更為多樣化和多元化,從而達到以評促學和以評促改的教學目的。
四、 結論
綜上所述,習作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塊,對學生的習作水平以及習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學生的習作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線上線下融合互補的教學方式具有靈活性和多元性,實現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能進一步突破學生學習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自主深入進行習作學習。因此,探索線上線下融合互補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課程改革和創新背景下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對此,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理念,結合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深度挖掘學生的習作潛力,營造良好的習作氛圍,優化習作教學質量,提高習作評價的科學性,進一步滿足當前教學背景下小學習作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上官水香.芻議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19):28.
[2]曹春峰.借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J].小學閱讀指南(導學版),2022(11):51-53.
[3]廖金群.小學語文線上和線下教學的有效融合[J].文淵(中學版),2020(9):406-407.
[4]謝容穎.培養興趣,啟發想象——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習作指導[J].文淵(高中版),2020(5):1035.
[5]鄭衛桃.淺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J].中外交流,2019(4):335.
[6]趙春艷.小學語文學科線上、線下教學銜接融合[J].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20(7):26.
[7]鄭龍珊.探究構建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教學融合共生的發展機制[J].師道,202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