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小學低段音樂器樂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145YWX-2869),微型課題。
作者簡介:任潔(1975~),女,漢族,陜西延安人,陜西省延安大學附屬小學,研究方向:音樂器樂教學。
摘? 要:在小學低段音樂器樂教學實踐中,現有研究多側重于教學方法和資源的開發,對課程設計與評價方面的研究相對不足。為了解決這一不足,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研究問題:如何設計適合小學低段學生的音樂器樂課程,以及如何有效評價他們的學習成果。通過實際教學實踐和課程設計,研究發現了一種基于學生年齡特點和興趣的音樂器樂教學模式,并提出了相應的評價方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技能發展。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有助于提高小學低段音樂器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才能。
關鍵詞:小學低段;音樂器樂教學;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3-0131-04
一、 音樂器樂曲欣賞教學的重要性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能夠觸動人心、傳達情感、表達思想,成為人類情感表達和文化傳承的媒介。在音樂教育領域,音樂器樂曲欣賞教學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它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情感具有深遠的影響。文章探討音樂器樂曲欣賞教學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
(一)增強音樂素養
音樂素養的培養是音樂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特別是在一、二年級低段學生時期。通過音樂器樂曲欣賞教學,學生將逐漸培養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他們將學會辨別不同樂器的聲音、感受旋律和節奏的變化,以提高音樂敏感性。通過欣賞各種類型和風格的音樂,學生將建立起對音樂的感知和認知,培養音樂審美情感,提高音樂素養水平。這對年輕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文化素養的提高具有深遠意義。
(二)豐富文化知識
音樂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類型的音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歷史傳統。在一、二年級低段,學生可以通過音樂器樂曲欣賞教學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音樂文化。這有助于他們建立跨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提高文化素養,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的社會環境。通過播放民族音樂、傳統音樂或兒童音樂,學生將感受到音樂背后的文化特點,并對不同文化傳統產生興趣。
(三)培養創造力
音樂器樂曲欣賞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通過分析音樂作品的結構、和聲、旋律等要素,學生可以了解音樂創作的原理和技巧。這有助于他們培養音樂創作的興趣和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潛力。同時,音樂本身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演奏小型打擊樂器或創作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這種創造性的表達將有助于年輕學生在音樂中找到自己的聲音,培養創造力,并在其他領域中受益。
(四)增強自我表達能力
音樂器樂曲欣賞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學生可以通過演奏小型打擊樂器或演唱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音樂來傳達內心的感受。這種表達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使他們更好地應對社交和生活中的挑戰。音樂還可以成為學生自我認同和身份建構的方式,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在音樂領域的位置和價值,從而塑造積極的自我形象。
二、 多聲部器樂漸進式教學的教學策略
多聲部器樂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多個樂器同時演奏不同聲部的音樂作品。在教授多聲部器樂時,漸進式教學策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演奏多聲部音樂的技能和理解。文章探討多聲部器樂漸進式教學的教學策略,以及如何逐步引導學生掌握這一復雜的音樂形式。
(一)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建立
在多聲部器樂的教學中,首先需要確保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這個階段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1. 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音樂符號,音高、音符、節拍等基本概念。選擇一些簡單明快的節奏,讓學生跟隨敲打節奏器或拍手,逐漸培養學生對節奏的感知和掌握能力。還可以設計一些節奏游戲,如“快慢跑”“節奏拍手游戲”等,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和掌握不同的節奏。理解樂譜的結構和元素,包括小節線、譜號、調號等。學習音階和調式,為后續的演奏打下基礎。
2. 樂器基礎技能
學習正確的樂器姿勢和手部姿勢。練習基本的音階和音程。學習如何使用樂器的技巧,包括吹管樂器的吹奏、弦樂器的弓法、鍵盤樂器的指法等。
3. 節奏感和耳訓練
鍛煉節奏感,包括學習不同的節拍、拍子和速度。進行耳訓練,培養聽辨音高和音程的能力。例如播放一段簡單的音樂,讓學生仔細聆聽,然后提問相關問題,如“這首音樂的速度是快還是慢?”“這首音樂的音高是高還是低?”等,通過回答問題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這個階段的教學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樂器練習和基本練習曲來實現。學生需要建立堅實的音樂基礎,為后續的多聲部器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單聲部音樂的學習
一旦學生掌握了音樂基礎知識和樂器基礎技能,可以開始學習單聲部音樂,即獨立的樂器演奏。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樂曲,如《小星星》《歡樂頌》等,讓學生通過模仿和練習,逐步掌握樂曲的演奏技巧和表演要領。這個階段的教學策略包括以下內容。
1. 單聲部練習
學生繼續練習基本的音階和練習曲,但這次是以單聲部演奏為主。可以采用分組合奏的方式進行教學。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演奏樂曲中的一個聲部,通過合奏的方式來演繹整個樂曲。重點放在音準、節奏和表現力的提高上。
2. 樂曲分析
學生學習分析單聲部音樂作品,了解其結構、主題和情感表達。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并為將來的多聲部演奏作好準備。
3. 合奏技能
學生開始參與小組合奏或樂團,但仍然演奏單聲部樂曲。通過與其他音樂家合作,培養合奏技能和協調能力。
4. 音樂理論的進一步學習
學習更高級的音樂理論,包括和聲、調性、復調等內容,為多聲部音樂的理解和演奏作好準備。
(三)多聲部音樂的引入
一旦學生在單聲部音樂方面有了堅實的基礎,可以逐漸引入多聲部音樂的教學。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多聲部樂曲,如《小燕子》《歡樂頌》等,讓學生通過分組合奏的方式來演奏。這個階段的教學策略包括以下內容。
1. 多聲部樂曲的選擇
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的多聲部樂曲,通常從簡單的合唱、室內樂或管弦樂曲開始。確保學生能夠理解樂譜中的不同聲部,并知道如何在樂隊或合唱團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2. 聲部分離練習
學生可以分別練習各個聲部,以確保他們熟練掌握各自的音符和技巧。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可以逐漸開始與其他聲部一起練習。
3. 合奏和協調
學生開始與其他音樂家一起演奏多聲部樂曲。強調合奏的協調、和聲的平衡和音樂的表現力。
4. 互相交換聲部
還可以通過讓學生互相交換聲部來增加學生對多聲部音樂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讓學生原本演奏高音部的學生去演奏低音部,讓學生原本演奏低音部的學生去演奏高音部,通過交換聲部來感受不同的音樂層次和和聲效果。
(四)深化技巧和表現力
在學生逐漸掌握多聲部器樂的基本技能后,可以進一步深化他們的技巧和表現力。這個階段的教學策略包括以下內容。
1. 技巧訓練
學生繼續練習更復雜的技巧,包括快速的音階、跨度較大的音程和復雜的弓法(對弦樂器而言)。另外教師還可以進行技巧練習,如跳音、滑音、顫音等。這些技巧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表現音樂的細節和情感。技巧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演繹多聲部音樂。
2. 音樂表現力
強調音樂的表現力,包括動態、速度、韻律和音色的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情感訓練,如通過音樂欣賞和分析來理解音樂的情感內涵。學生可以通過分析音樂的結構、旋律和和聲等,來理解音樂的表達方式。學生應該能夠通過演奏傳達音樂的情感和意圖。
3. 合奏和團隊合作
繼續合奏和團隊合作的練習,以確保學生可以與其他音樂家協調演奏。學生可以分為不同的聲部,通過合奏練習來提高音樂的整體效果和協調性。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合奏演出和比賽等活動。通過參加合奏演出和比賽,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強調音樂團隊中的角色和責任。
4. 音樂創造力
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創作自己的多聲部音樂作品。學生可以通過改編已有的音樂作品,或者創作自己的音樂作品,來培養自己的音樂創造力。其次學生可以通過即興演奏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創造出獨特的音樂。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奏創作,通過合奏創作來培養自己的音樂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這有助于他們發展創造性思維和音樂創作能力。
三、 節奏律動的教學與生活元素融合
節奏和律動是音樂中至關重要的元素,它們不僅在音樂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還與生活的各個方面密切相關。將節奏和律動的教學與日常生活元素融合在一起,不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音樂,還能夠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文章探討如何將節奏律動的教學與生活元素相結合,并分析這種融合對個體發展的重要性。
(一)節奏和律動的教學
在音樂教育中,節奏和律動的教學不僅僅是學習音樂的技能,它還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對一、二年級低段的學生,基本節奏和律動的教學是非常關鍵的。
1. 基本節奏和律動的教學
對年幼的學生,引入基本的節奏模式和律動模式是必要的。通過打拍子、跟隨簡單的節奏模式,學生可以培養感知時間和律動的能力。可以通過教授基本的節奏知識和技巧,如節拍的感知、節奏的分析和節奏的演奏等。教師可以通過教授一些簡單的節奏樂器演奏技巧,如手鼓、木魚等,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感受和演奏節奏。
2. 合奏和協調
學生可以參與小組活動,共同演奏或跳舞,這培養了協作和協調的能力。在小組中,每個學生都必須按時參與,與其他孩子保持統一的律動,這不僅提高了音樂能力,還鍛煉了社交技能。
3. 創造性的應用
鼓勵學生創作自己的節奏和律動。他們可以使用身體動作、口語節奏或簡單的打擊樂器來創造自己的音樂。這樣的活動不僅促進了創造力,還增強了音樂的樂趣。
4. 音樂表達
通過節奏和律動,學生可以更好地表達情感。例如,他們可以通過舞蹈來表達歡樂或通過節奏來傳達興奮。這有助于情感表達和情感管理。讓學生通過歌唱的方式感受和表達節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歌唱的方式感受和表達節奏的變化,如快慢、強弱等。
(二)節奏和律動與生活元素的融合
將節奏和律動與日常生活元素融合在一起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并使音樂的教育更加有實際性。這種融合對學生家庭經濟限制的情況尤為重要,因此它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實現。
1. 身體健康與節奏
通過鼓勵學生參與身體活動,如跳舞、散步和慢跑,可以將音樂的節奏和律動融入他們的生活。可以通過教授一些與生活相關的節奏和律動,如交通信號燈的節奏、心跳的律動等,讓學生通過這些生活元素感受和表達節奏和律動。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交通信號燈的節奏進行手鼓演奏,或者讓學生通過模擬心跳的律動進行舞蹈表演。這些活動無須昂貴的設備,因此適合經濟狀況有限的家庭。教育者可以提供簡單的舞蹈課程或戶外活動,以幫助學生享受音樂并保持健康。
2. 社交互動與音樂
音樂活動可以作為社交互動的媒介。學校可以定期組織音樂活動,如音樂會或舞會,提供經濟實惠的社交機會。此外,學生可以在家庭中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音樂和跳舞,促進家庭互動。
3. 情感表達與音樂
音樂作為情感表達的方式可以在家庭中得到應用。學生可以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無須昂貴的樂器。他們可以自由地跳舞、唱歌或用簡單的打擊樂器演奏,來傳達他們的情感和情感。
4. 教育與學習
音樂和學習可以相互融合。例如,學生可以通過音樂游戲來學習基本的數學概念,如拍子和時值。這種教育方法無須額外的費用,可以在學校或家庭中實施。
5. 文化傳承與音樂
學生可以了解自己文化的傳統音樂和舞蹈,這是一種經濟實惠的文化傳承方式。學校和社區可以組織文化活動,傳授傳統音樂和舞蹈,這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文化的價值和傳統。
四、 結論
音樂器樂曲欣賞教學在音樂教育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豐富文化知識、培養創造力、增強自我表達能力,還能促進社交互動和增強社交技能。多聲部器樂漸進式教學策略和將節奏和律動的教學與生活元素融合,為音樂教育和生活帶來了豐富多彩的體驗。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音樂教育對個體發展和社會文化多樣性的積極影響。因此,音樂器樂曲欣賞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應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陳佩佩.以音樂為本的小學低段趣味唱游教學[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3(7):38-41.
[2]李詣讞.尊重天性·寓教于樂: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段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3(7):34-37.
[3]蔣志瑛.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低段視障學生的音樂興趣與特長[J].智力,2023(19):17-20.
[4]許紅櫻.圖形譜在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3(6):43-45.
[5]幸欣.音樂游戲在小學低段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D].重慶:西南大學,2023.
[6]顧靚.小學低段唱游·音樂教學淺描[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3(5):32,37-38.
[7]樂高平.小學低段遞進式節拍的教學實踐:以人音版《音樂》的教學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3(Z1):83-85.
[8]顧蘇娟.“多感官體驗式學習”在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人生與伴侶,2022(23):69-71.
[9]江麗華.小學低段陶笛初始教學的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7,37(1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