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平
(三明市種子站,福建三明 365000)
華浙優901是以三系不育系華澤2A為母本[1],恢復系中恢901為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稻品種。2021~2022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晚秈中遲熟組區域試驗,2023年通過國家審定(審定號:國審稻20233234)。根據華浙優901參加長江中下游晚秈中遲熟組區域試驗結果,分析其特征特性與產量構成特點,為其高產栽培調控提供科學依據。
資料來源于2021~2022年三明市企業水稻聯合體長江中下游晚秈中遲熟組試驗總結匯總報告。統計分析華浙優901的區域試驗產量結果,以及對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穗期耐冷性鑒定結果和稻米品質檢測結果。據兩年區域試驗經濟性狀考察結果,統計相關系數、通徑系數分析產量構成因素對產量的作用[2-3]。
2.1.1豐產性。2021年,華浙優901參加長江中下游晩秈中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比對照天優華占增產4.34%,居第4位。2022年,續試比對照天優華占增產3.64%,居第6位。兩年平均比對照天優華占增產3.99%(表1)。
2022年,生產試驗平均8 514.77 kg/hm2,對照天優華占增產4.12%。試驗結果比對照天優華占增產3.0%~5.0%,華浙優901表現產量較高。
2.1.2穩產性。由表1可知,2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天優華占增產幅度相近,產量位次也相近,表明華浙優901穩產性好。
2.1.3適應性。每年區域試驗品種14個(含對照),兩年的增產點率都在第2位,表明華浙優901的適應性廣。
2.2.1對稻瘟病的抗性。根據2021年、2022年稻瘟病抗性鑒定點的鑒定結果(表2),匯總兩年稻瘟病、白葉枯病、褐飛虱抗性鑒定結果(表3)。兩年稻瘟病平均綜合指數分別為3.3和3.1,低于審定標準的要求6.0,穗瘟損失率最高級為5級,華浙優901表現中感稻瘟病。

表2 2021~2022年華浙優901稻瘟病抗性鑒定結果

表3 華浙優901對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抗性鑒定結果
2.2.2對白葉枯病、褐飛虱的抗性。2020年、2021年白葉枯病病級都為7級,最高級7級,感白葉枯病。兩年褐飛虱病級都為9級,最高級9級,高感褐飛虱(表3)。
2.2.3抽穗期耐冷性。2022年在賀家山原種場進行了抽穗期耐冷性鑒定,結果(表4),華浙優901在異常氣候條件下的最低結實率為78.58%,耐冷性評定等級為中,9月22日取15~20穗大分蘗掛牌統計結實率為76.2%,耐冷性評定等級為中,綜合評定等級為中。

表4 華浙優901抽穗期耐冷性鑒定結果
2021年、2022年兩年米質檢測結果綜合評級分別為部標優質二等和優質一等,兩年綜合評價為部標優質一等(表5)。

表5 2021~2022年華浙優901兩年米質檢測結果
根據2年累計38個區域試驗點產量結構調查結果(表6),每穗粒數的變異最大,每1 hm2穗數的變異較大,結實率、千粒重的變異較小。

表6 華浙優901產量結構
各因素與產量的簡單相關系數(表7),結實率>每1 hm2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每1 hm2穗數與每穗粒數呈極顯著負相關。

表7 產量構成因素的相關及對產量的作用
對產量的直接作用每穗粒數(0.838)>每hm2穗數(0.727)>結實率(0.482)>千粒重(0.4620),對增產的貢獻率,每穗粒數為33.4%,每hm2穗數29.8%,結實率21.1%,千粒重為13.9%,剩余決定系數為1.8%[4-8]。
分析表明,華浙優901產量較高、穩產、適應性廣,米質優,達部頒優質一等食用稻品種標準,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適宜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廣西桂中北、廣東省粵北、福建中北部、浙江中南部作為晚稻種植。產量結構分析表明,每穗粒數和每hm2穗數對增產的貢獻率分別為33.4%和29.8%,晚稻在抽穗期易遇低溫天氣,影響結實率,結實率對增產的貢獻率也較高,為21.1%,千粒重對增產的貢獻率為13.9%。因此明華浙優901高產栽培關鍵是培育足穗大穗,同時注意適時播種,確保安全齊穗,提高結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