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瑋
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屬于特殊管理藥品, 既有藥品的醫療和科學價值, 又有特殊的生理、藥理作用, 在臨床應用中是無法代替的。麻精藥品的合理使用是醫院藥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麻精藥品的處方管理又是麻精藥品管理中關鍵環節[1]。PDCA 循環法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戴明教授在1954 年從信息回饋的原則中提出來的, 它體現了品質管理的基本規則, 也是實施全面品質管理必須要遵守的一套科學方法。在PDCA中, P 指的是計劃, D 指的是執行, C 指的是檢查, A 指的是處理。PDCA 循環法作為一種最基礎的質量保障系統運行模式, 是一種具有普遍性和實用性的管理理念, 在醫學衛生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2,3]。為了使麻精藥品的開具、調劑更加規范, 采用PDCA 循環法對麻精藥品的開具、調劑進行了有效的控制, 有利于減少麻精藥品處方開具、使用和管理過程中的問題。采用PDCA 循環法對醫院麻精藥品的臨床使用進行規范化管理, 通過對各科室麻精藥品的臨床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和評價, 并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 追蹤改進成效[4]。藥劑科質量控制小組經過這次檢驗, 對其能否達到期望的結果和目的進行分析, 找到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根源, 并與上次的檢驗結果相比較, 再進行新的改進, 繼而進行下一個PDCA 循環。每個周期的結尾都是對規范化管理的進一步推進, 并以此為起點, 繼續推進規范化管理的進一步提升。4 個環節之間的PDCA 環環相扣, 互相促進, 使麻精藥品規范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5]。為探究PDCA 循環法應用在麻精藥品規范化管理中的效果, 本次研究納入本院接診的85 例麻精藥品使用患者開展調研。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22 年1 月~2023 年6 月本院就診的85 例麻精藥品使用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 例)與觀察組(45 例)。對照組女性患者20 例、男性患者20 例;年齡19~78 歲, 平均年齡(45.54±11.21)歲。觀察組女性患者23 例、男性患者22 例;年齡18~77 歲, 平均年齡(45.96±11.32)歲。兩組麻醉藥品使用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 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 根據《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處方管理規定》相關要求管理。觀察組采用PDCA 循環法管理。①計劃階段:對麻精藥品處方進行抽樣檢查, 分析是否出現下述問題:處方前記內容不完整;臨床診斷不完整;給藥劑量含糊不清;開具處方未使用藥品通用名;開具處方未及時簽名簽章;未注明余液的處理方法, 或者遴選的麻精藥品不適宜等。②執行階段:為解決上述問題, 修訂了本院《麻精藥品處方管理規范》, 并深入研究《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處方管理規定》。在新規范的基礎上, 本院藥劑科對各個臨床科室及有關輔助科室展開定期培訓考核,考核合格者授予麻精藥品處方權及調劑權, 并將麻精藥品管理規范相關知識印刷成冊, 供臨床醫師、護師、藥學人員等醫技人員進行參考和學習, 以此來提升麻精藥品規范化管理, 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進。③檢查階段:強化崗位職責, 藥師下臨床對醫生開展合理用藥宣教, 促進麻精藥品處方書寫規范化、標準化。藥師對麻精藥品處方進行嚴格審核, 對不符合規范的處方及時進行干預, 確保麻精藥品處方合格率100%。同時藥事質控控制小組常態化到病區及手術室進行督查和指導, 對不合理和不規范使用麻精藥品情況及時進行干預, 促進臨床規范化使用麻精藥品。④處理階段:對檢驗結果進行評估和總結, 針對存在的問題, 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 再進行下一個循環, 在此過程中, 通過不斷地優化、提高麻精藥品使用管理標準, 進而規范麻精藥品的臨床應用, 提升臨床合理用藥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管理效果, 統計處方書寫不規范、用藥后空安瓿未收回、處方劑量含糊不清管理問題。②對比兩組麻醉藥品調劑管理情況, 處方審核率、藥品用法用量規范率、處方專冊登記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資料予以處理分析, 應用率(%)表示計數資料, 采用χ2檢驗;應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0.05 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管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處方書寫不規范、用藥后空安瓿未收回、處方劑量含糊不清管理問題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管理效果對比[n(%)]
2.2 兩組麻醉藥品調劑管理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處方審核率、藥品用法用量規范率、處方專冊登記率均高于對照組, 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麻醉藥品調劑管理情況對比[n(%)]
目前, 在麻精藥品的使用與管理中, 采用傳統管理方法容易出現諸多問題, 所以, 許多二級以上醫院逐步引進了智能發藥系統與前置審方系統、合理用藥點評系統, 杜絕了麻精藥品使用中的質量與安全隱患[6,7]。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通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文件要求, 對麻精藥品的管理和使用進行規范, 旨在防止麻精藥品的濫用和流向非法途徑, 促進安全、合理用藥。
在處方書寫上, 患者的性別、年齡、身份證號、臨床診斷等內容存在空項, 藥劑科及時進行干預, 確保麻精藥品處方合格率100%;在權限上, 嚴格培訓考核, 考核合格者方授予麻精藥品處方權;在管理上, 藥劑科指定專職人員來監管藥學部門及臨床科室的麻精藥品日常管理工作。將麻精處方按照年月日進行編號管理, 并將其裝訂成冊留存3 年備查。但是, 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需要加以改進。按照《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及《處方管理辦法》的規定, 可以從源頭上杜絕濫用, 規范管理, 提高處方質量, 保證合理用藥[8]。醫院的醫生要熟悉各種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并按照《麻醉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精神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處方管理辦法》的要求開出相應的藥品。同時要將麻精藥品的合理應用列為臨床藥學工作的重要內容, 及時向醫生和護士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 宣教麻精藥品的用法和用量, 從而提高臨床用藥規范性。除此之外, 一些特別的科室如疼痛科,要根據不同的病情進行不同的治療, 適當的麻醉藥物可以緩解疼痛, 但是如果麻醉藥物過量就會影響到患者身體和社會安定。所以對于需要給癌癥疼痛患者開麻精藥品的醫生來說, 為了確保患者用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必須要掌握好藥物的用量, 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防止藥物濫用產生不良反應[9,10]。
在藥事管理體系中, 麻精藥品的監管體系是檢驗醫院藥事管理的一個關鍵體系。PDCA 循環法提倡的綜合品質管理, 具有循環性、持續性、永不停息的特點。PDCA 循環法是一種最基礎的品質控制手段, 在不斷提高服務品質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某院現階段麻精藥品的管理和使用狀況進行了調研并進行了分析, 并在PDCA 循環法基本思想的指引下, 通過構建麻精藥品電子處方模塊, 利用當前的醫院管理制度, 對其進行了計劃, 并對其進行了合理的應用和管理, 進而提高質量管理的效率, 減少錯誤率, 提高執行力, 推動質量管理的不斷改進[11]。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 觀察組處方書寫不規范、用藥后空安瓿未收回、處方藥品劑量含糊不清管理問題總發生率2.22%低于對照組的20.00%, 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處方審核率、藥品用法用量規范率、處方專冊登記率分別為100.00%、95.56%、97.78%, 均高于對照組的72.50%、75.00%、70.00%, 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麻精藥品規范化管理中應用PDCA 循環法管理, 直接推動電子醫療記錄規范化, 改善麻精藥品工作的品質與效能, 加強對項目的監管, 加強監管力度, 提高員工對質量、安全、責任的認識, 保證麻精藥品的安全貯存與使用;為麻精藥品的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推動全面提高醫藥衛生事業的品質[12]。主要是因為PDCA 循環法是一種發現原因、采取對策、提高質量的逐級改進方法。在經過這次操作之后, 不但取得了預期的結果,還讓藥劑科對麻精藥品處方的管理變得更加規范化、標準化, 從而更大程度地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同時,藥學專業技術人員也意識到了PDCA 循環法在規范化管理中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 麻精藥品規范化管理中應用PDCA 循環法的效果突出, 有利于減少麻精藥品處方開具、使用和管理過程中的問題, 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