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李雪
在玉林,超過八成養老機構為公辦。如何使公辦養老機構更好發揮作用,實現高質量發展?玉林市探索構建了市—縣—鎮—村四級公辦養老服務體系,探索延伸公辦養老服務內容。
2023年,廣西啟動康養產業發展三年行動。今年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 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公辦養老機構如何參與發展“銀發經濟”、響應康養產業的時代召喚?玉林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覃榕冰告訴記者:“公辦養老機構具有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優勢,能夠更好服務‘銀發經濟’,‘銀發經濟’也為公辦養老機構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基于養老服務供應主體結構的特殊性,玉林采取了“公辦為主、社會為輔”的先期工作思路。一方面,投入有限財政資金支持示范性公辦養老機構發展,讓它為民辦養老機構鏈接服務資源、提供人才培訓等服務,從而帶動社會養老服務發展。另一方面,近年來社會養老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一定程度促進了部分運營困難的公辦養老機構謀求改革和發展。可以說,玉林公辦養老服務和社會養老服務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
其次,不斷探索延伸公辦養老服務內容。一是提升兜底普惠效能。打造“1+N”公辦養老機構聯營模式,將鄉鎮敬老院整體捆綁打包由縣級福利院運營,并掛牌為福利院分院,解決鄉鎮敬老院等公辦養老機構無人管理的難題。其中,容縣、陸川縣等縣級社會福利院整合12個鄉鎮敬老院資源,入住率從原來的20%提高到了63%。二是提升服務輻射范圍。啟動“公辦養老機構+”服務模式,把公辦養老機構專業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為高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解決現實問題,服務社區老年人超8萬人次。三是提升專業人才儲備。將玉林市社會福利院培育成為首批養老護理員自治區級培訓基地,成立市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建立定期培訓機制,推動公辦養老機構與轄區院校合作,培訓學生近萬人次。四是提升醫養結合能力。鼓勵公辦養老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合作,縣級以上公辦養老機構與二甲以上醫院簽訂醫養結合協議,48家鄉鎮敬老院全部與基層醫療機構建立幫扶機制,為入住老人提供醫療康復、中醫理療等服務。
公辦養老機構的高占比,讓玉林養老具有很強的資源統籌調動能力,能夠集中力量干大事。公辦養老機構服務網絡已被納入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建設,目前落實財政資金1350萬元,對玉州區鵬垌村五保村、陸川縣溫泉中心敬老院等9個公辦養老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依托當地自然和人文資源,打造旅居養老示范點。同時,推進公辦養老機構與國家級、自治區級康養基地聯營共建,形成了機構與基地之間優勢互補,進一步拓寬了公辦養老機構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未來,我們還要探索公辦養老機構與森林康養基地、鄉村旅游酒店民宿和溫泉療養中心等旅居養老設施合作共建,為旅居養老設施提供人才培育、業務咨詢等服務,共同打造自治區級旅居康養基地,助力玉林市康養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