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民政廳
2023年以來,山東省各級民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促進山東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扎實推進“鄉村著名行動”。
加強組織領導,精心謀劃部署。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把“鄉村著名行動”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廳黨組多次研究部署,各地市高位推動、高效行動。菏澤市成立市級領導小組,并納入營商環境和鄉村振興考核。二是明確目標任務。出臺《關于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市縣兩級均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細化目標措施。三是融入發展大局。主動融入和服務全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工作主線,將“鄉村著名行動”納入《山東省鄉村振興規劃(2023—2027年)》創新工程。德州市將“鄉村著名行動”列為營商環境改善“一把手”工程,2023年,全市1542條鄉村無名路命名“落戶”。四是廣泛宣傳發動。充分運用政府門戶網站、政務新媒體、報刊雜志、融媒體等媒體平臺,及時宣傳“鄉村著名行動”的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效,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規范命名設標,注重傳承保護。一是科學規范“起名”。開展無名道路摸排和不規范地名整治,解決有地無名、有名無標等問題;啟動新一輪地名方案編制工作,發布黃河地名文化采詞庫,推動全省鄉村地名采詞庫建設。日照市率先建立市縣鄉村四級采詞庫,儲備新時代鄉村好地名。截至目前,山東省已命名鄉村地名7000個。二是精準高效“設標”。加快推進鄉村地名標志設置、更新、維護,全省新設立鄉村地名標志1.6萬個。濱州市陽信縣組織854名村級網格員參與鄉村地名設標,實現設標全覆蓋;日照市五蓮縣設立547處“一村一特色”的村碑村志。創新探索數字化鄉村地名標志,引導各地設置以二維碼為基礎的智慧路牌、門樓牌,拓展新型地名標志功能作用。三是豐富內涵“揚名”。充分挖掘地名文化資源,開展“沿著黃河看地名”、“探尋齊魯地名文化”等活動,拍攝《守望地名》系列視頻短片,講好群眾身邊的鄉村地名故事。聊城市拍攝特色村鎮地名紀錄片,打造“聊·地名”特色品牌。四是留住鄉愁“保護”。印發《山東省老地名保護辦法(試行)》、《省級地名文化遺產認定規范》,制定地名保護名錄編制工作指引,對鄉村地名保護進行了明確規定,率先建立省市縣三級地名保護名錄,將2097個鄉村地名納入保護范圍。
深化拓展應用,賦能鄉村振興。一是深化地名信息服務。依托國家地名信息庫和互聯網地圖,組織開展鄉村地名信息采集,2023年以來,山東累計上圖地名信息、興趣點1萬余條,一批惠農利農鄉村旅游點、種養殖基地、農家樂等上圖更新。聊城市陽谷縣對鄉村道路進行命名設標上圖,把種養殖基地、各類采摘園和家庭農場信息采集上傳。二是加強地名數據共享。與省自然資源廳聯合建立地名空間信息發布、交換、圖上標注等工作機制,以“天地圖”助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威海市文登區建設“瞰文登”數字地名館;濟南市市中區、利津縣打造“鄉村著名行動”數字平臺。三是促進地名利農惠農。在鄉村產業品牌塑造中植入地名元素,助力打造“鄉字號”品牌300余個,如高青“高青黑牛”、安丘“景芝小炒”、梁山“孔那里黑豬肉”等,放大農產品品牌價值和品牌效應。四是拓展鄉村地名旅游。打造鄉村地名文化旅游線路,塑造鄉村地名文化品牌,讓鄉村旅游更有文化味。泰安市建設埠陽莊“張公渡”、中郭莊“農耕文化”地名文化公園,培育“泰有名”地名文旅品牌;沂南縣舉辦紅色地名沉浸式演出,讓鄉村地名文化成為傳播沂蒙文化的新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