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秀紅 孟凡磊
地名志是記錄地名基本信息、演變歷史和與之有關的自然、經濟、文化諸方面特征的專業志書,也是加強地方地名管理和標準使用地名的重要依據。編纂地名志是一項專業性強、規模浩繁的系統工程。為打造精品地名志,內蒙古赤峰市民政局多方聯動、精心打磨、突出特色、借力引智,精心編纂《赤峰市地名志》,并于近日出版。《赤峰市地名志》歷時三載,收錄各類地名詞條4750個,共154萬字。它的出版,將進一步提升赤峰市地名規范化管理水平,促進地名文化的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同時,在推進赤峰市“鄉村著名行動”中,也會發揮規范性先導作用,更好助力鄉村振興和美麗中國建設。
統籌謀劃,多方聯動。為保障編纂工作高效推進,赤峰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常務副組長的《赤峰市地名志》編纂工作領導小組,各旗、縣、區相應成立編纂工作領導機構,以高規格組織高位推動,確保編纂工作順利開展。同時,相關各方提出諸多建設性意見,提供大量圖片、數據和佐證材料,各旗、縣、區及時準確上報地名信息基礎數據資料,各方力量協調聯動為地名志的順利出版提供了堅實保障。
夯實基礎,精心打磨。一是地名普查成果扎實可靠。《赤峰市地名志》的編纂出版,是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重要成果轉化之一。赤峰市民政局認識到地名普查工作是地名志編纂前期的基礎性、保障性工作,普查成果的質量關系后續一系列工作的成敗。在地名普查工作組織實施上,堅持全市一盤棋,壓實各方責任,統一操作標準、規范和驗收要求,明確各階段、各環節的目標、方法和要求;嚴格篩選普查人員,組織多批次業務培訓,多措并舉,以高標準、嚴要求確保普查成果真實、準確、全面,為地名志提供了扎實可靠的基礎性資料。二是志書編纂過程精益求精。為保證志書編纂質量,制定下發編纂指導手冊,對編纂人員進行規范培訓,同時對編纂工作各環節組織銜接作出周密部署。為做到所收錄地名來歷、含義、沿革、現狀等符合史實、符合實際,對部分存疑詞條,上查文獻,下勘現場,拓寬地名資料收集渠道,數易其稿。
突出特色,綱舉目張。一是堅持以編纂大綱為總綱領。《赤峰市地名志》編纂工作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地名志編纂大綱》為指引,依據《內蒙古自治區盟市和旗縣地名志編纂大綱》相關規定,嚴格按照大綱要求進行結構編排和版式設計。地名詞條收錄和釋文內容皆以大綱為遵循,層層把關精心篩選確定。二是注重反映赤峰地區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著重選收了一些能夠反映赤峰地區地名文化特點的地名,豐富地名志的文化內涵。在選編過程中,結合赤峰市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點,收錄了1400余條蒙古語等少數民族語地名,同時每個詞條增加蒙古語注釋。
鏈接高校,借力引智。一是積極與內蒙古師范大學專家學者團隊合作。該團隊對蒙古語研究具有較高的專業水準,能夠熟練開展地名詞條蒙古語翻譯和蒙古語地名錯訛的校正,從而彌補了編纂團隊缺乏蒙古語專家的短板。二是成立專家團強化審核考證。針對有些地名詞條含義、來源存在多種解釋,有些地名釋義不明確或存在疑點,邀請本地地名專家學者,組成地名考證專家團,專門負責存疑地名詞條的審核考證工作。專家通過查閱典籍檔案和實地走訪等,前后召開10余次存疑詞條論證會議,共審核校正和補充完善地名詞條7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