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衍(廣西貴港市人民醫院)

脊髓空洞癥被稱為脊髓腔囊腫,是一種十分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脊髓空洞癥有可能是先天性的,也有可能是后天性的,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但很多人對此并不了解。那么,到底何為脊髓空洞癥,它的病因和治療方式有哪些?
脊髓空洞癥表現為脊髓內部充滿液體的空洞性病變,是一項慢性進行性的脊髓變性疾病,一般采取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的方式改善病情。手術方式包含腰穿刺引流、脊髓空洞內導管植入以及切除脊髓腔囊腫等。如果進行手術后依舊無法恢復神經功能,可以做術后訓練以及功能訓練。
脊髓空洞癥是一種不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是由于脊髓內存在著腔隙造成的。脊髓空洞癥的癥狀體現為運動和感覺障礙以及膀胱控制問題、腸道功能缺失等,必須采取合理的治療方式。
有關脊髓空洞癥的病因并非特別明確,有的患者是胚胎發育過程中出現異常形成了先天性畸形;有的患者是由脊髓受損、感染等后天性因素導致的。脊髓空洞作為慢性脊髓變性疾病,是大部分脊髓疾病都會存在的病理現象,由于脊髓空洞造成的神經損害而引起的臨床病癥,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吞咽困難、大小便障礙、肌肉萎縮等。
(1)外傷。患者脊柱受傷以后,有可能影響到椎管內的脊髓和神經,脊髓內的液體隨之增加,最終造成脊髓空洞癥。
(2)脊髓腫瘤。受到環境、飲食、遺傳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也可以引起脊髓腫瘤,患者會呈現肢體無力、肌肉萎縮、感覺異常等多種癥狀,最終造成脊髓空洞癥。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可以采取手術方式治療。
(3)感染。感染因素會導致脊髓炎出現。患者存在著運動障礙、感覺異常等多項不良癥狀。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脊髓栓系綜合征引起的。當出現該項病癥以后必須及時就醫,防止影響到治療效果。
常見病因劃分為5 種類型,分別是發育異常型、炎癥病變型、占位病變型、脊髓損傷型和特發型。
脊髓空洞癥的治療方式是基于病情實際情況和患者自身差異性而確定的,結合不同的病因,不同階段手術方式呈現出了多樣化和個體化的特征。針對沒有任何癥狀或者輕度癥狀的患者,必須做到隨時觀察;針對癥狀進展十分快速的患者,則必須采取合理的方式,比如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作為脊髓空洞癥治療的基本方式,主要目的是將空洞徹底清除,降低對脊髓造成的不良影響。手術方式有開放手術和微創手術,前者適用于大型空洞或其他復雜類型,而后者產生的創傷比較小,可以降低手術風險。非手術治療涉及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是對疼痛加以控制,物理治療包含康復訓練,幫助患者恢復正常運動。
需要認識到的是,脊髓空洞癥十分復雜,治療方式必須依照個體情況加以確定。脊髓內空洞局部逐漸拓展,積累了諸多的積液,導致神經組織受損,如果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及時治療,必定會加劇脊髓空洞癥的嚴重程度,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此,應當采取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呢?
手術治療方式適合應用于病情十分嚴重的脊髓空洞癥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醫生采取引流脊髓空洞的方式加以縫合,將集聚于脊髓內的液體全面消除,從而降低對神經組織造成的不良壓迫。但是手術治療也有著相應的風險,脊髓是人體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如果手術操作不到位,必定會損傷神經組織,甚至加劇病情惡化。
在脊髓空洞癥治療過程中,藥物治療屬于十分保守的一種方式,可以采取抗炎藥、水腫消除藥和保持營養物質的藥物,緩解脊髓內液體聚集,降低神經組織的壓迫,緩解疼痛以及肢體無力的情況。但是藥物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當病情特別嚴重時,必須結合手術治療。
放療是一種普遍應用的脊髓空洞癥治療方式。采取X 射線等放射性能量形式照射,緩解脊髓內的壓力,避免液體積聚到一起。但是放療也面臨著相應的風險,需要合理控制照射的時間,否則必定會威脅到人們自身健康。
患者可以謹遵醫囑,采取針灸穴位的方式改善病情,比如針灸風池穴和大椎穴等,使血液處于良好的循環狀態,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除此之外,患者也必須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防止因為精神壓力太大而阻礙身體康復。
如果長時間精神過于緊張、焦慮以及煩躁等,將會造成大腦皮質興奮,加重肌跳,導致肌萎縮發展。
脊髓空洞癥肌萎縮患者應當保持消化功能處于正常狀態,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多補充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這是提供給神經細胞以及重建骨骼肌細胞的主要物質。與此同時,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保持患者營養以及水電解質平衡。
脊髓空洞癥萎縮患者因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或者存在著某項免疫缺陷,感冒以后必定會加重病情,延長病程,甚至處于肌萎無力的狀態。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另外,胃腸炎也可能引起腸道菌種功能紊亂,對脊髓前角細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導致病情加重。所以,預防感冒和感染十分重要,注意保暖和環境的消毒。
總體而言,脊髓空洞癥治療方式多樣,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對應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