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
“小朋友,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嘀——嗒。”1956年9 月4 日,少兒廣播節目《小喇叭》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播,當時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話劇演員曹燦加入了節目組,此后,這句清亮的童聲開場白和“曹燦叔叔”講述的精彩故事陪伴許多人度過了金色的童年,也成為關于那個時代的難忘記憶。
曹燦在《小喇叭》一講就是幾十年,他善于運用自己的嗓音特點和演員職業特長把朗誦和傳統評書結合起來,創造出自己的演播風格。他播講時語言親切、節奏鮮明、繪聲繪色。演播后,曹燦常常收到小朋友們的來信,有時多到用麻袋裝。孩子們在信中講述自己聽完故事后的變化:“曹燦叔叔,過去我老不聽家長的話,聽了您講的故事后,我變得聽話了。”“以前我不愛勞動,聽了您講的《獨苗苗》后,我開始自己洗襪子、洗手絹了。”
除了給小朋友講故事,曹燦還播講了《向陽院的故事》《艷陽天》《少年天子》《暮鼓晨鐘》《鴉片戰爭演義》等小說,深受廣大聽眾歡迎。1984 年,曹燦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評為“十大演播藝術家”之一,1991 年被評為“聽眾最喜愛的優秀演播藝術家”。
除了朗誦,曹燦也曾涉獵舞臺和影視表演,他在《小平,您好!》等話劇、《拔哥的故事》等電影和《千里躍進大別山》等電視劇中塑造了鄧小平的藝術形象。他扮演的老年時期鄧小平受到中央領導和戲劇評論家的好評,被譽為“形神兼備”,為此曾獲山東省藝術節專業演出表演一等獎。

曹燦的職業生涯看起來十分順利,但他的健康卻遭遇不少坎坷。
2004 年,曹燦第一次查出癌癥。那一年,他頻繁登臺演出,多的時候一天3 場。某天,他突然覺得胳膊疼,一摸發現腋下長了幾個癤子,原本以為是發炎,結果吃了消炎藥后癥狀不僅沒減輕,還越來越疼,后來到醫院檢查,確診了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化療到了第四個療程,由于化療的副作用,他開始掉發,渾身乏力,走幾步就喘,稍微一絆就摔跤,手腳末梢神經都沒了知覺,連穿衣系扣都無法自己完成。他躺在病床上琢磨,家里有老伴有兒女,有房有車,經濟上夠養活自己,事業上雖不算大紅大紫,至少還做出些成績。最重要的是,他待人真誠,沒干過坑蒙拐騙的事,如果這時候死了也沒什么遺憾的。于是他想開了,吃得飽睡得著。
歷經6 個療程化療、50 多次放療,最終戰勝了病魔。后來他寫了首《患癌有感》:“猴年歲末,本人‘有幸’,上天眷顧,賜我癌癥,惡性淋巴,腋下謀生,切掉主惡,尚遺小兇;入院化療,一個療程,小兇逃逸,無影無蹤。住院三月,四個療程,化療毒性,漸顯威風,食欲減退,不思百味,見飯發愁,難聞油腥,掉肉二十,肥體變輕……”
10 年后,曹燦又遭到直腸癌的侵襲,憑著堅強和毅力,他又一次戰勝了病魔。
2017 年,曹燦因淋巴癌再次住院。經歷過生死考驗的曹燦,心態已完全放開,他笑對疾病,從容治療,再一次死里逃生。
除了保持心情愉快之外,勞逸結合、堅持鍛煉、飲食平衡等也是曹燦戰勝病魔的利器。他一般早上8 點鐘到公園練練太極劍,做做“八段錦”,每天堅持鍛煉2 個小時。中午必睡一覺,然后錄制故事,有空的時候還會做家務、種花、看書、寫字,每日早晚還堅持散步。中醫說,發物不吃,比如雞、海鮮、牛羊肉等,所以飲食上他以“吃草(蔬菜)”為主。
曹燦說:“都說人老了要養生,但我覺得還得干事兒,不能整日閑待著。我有個特點就是‘恨活兒’,只要給我一個工作,就要踏踏實實做好,絕不松懈,絕不湊合。”關于死亡,他覺得,人總要走這條路,“我已經七老八十了,活得有賺頭了。我對死亡看得很淡,但是生呢,要有質量,如果癱到床上,不能自理,活100 歲我也不干!”
1999 年,曹燦在古稀之年創辦了曹燦藝術學校,開設的核心課程是朗誦藝術培訓,目的是培養孩子能說話、敢說話、會說話的意識和能力。
年過八旬時,曹燦對藝術的追求依然孜孜不倦。他在家里設了一個錄音臺,用錄音軟件做節目,地方上有些演講也會請曹燦去講。他樂于接受新事物,不僅會網上收發郵件,還會網購。經歷3 次癌癥的曹燦把病愈后的時光看作是老天的饋贈。
有人向他討教“養生秘訣”。曹老師樂樂呵呵地念了一首“打油詩”——
胡吃悶睡,沒心沒肺。
與世無爭,活著不累。
決不害人,問心無愧。
煙不多抽,酒不喝醉。
陰陽平衡,葷素搭配。
嘻嘻哈哈,多活幾歲!
曹燦說,這幾句話帶有調侃意味,但吃好睡好(“胡吃悶睡”)絕對是健康的一大要素。“煙不多抽,酒不喝醉”,也是必須堅持做到的生活規律。“決不害人,問心無愧”,是保持心地坦然、心情舒暢、心理平衡的法寶。自己的這些“秘訣”,全是從生活中悟出來的。心理學家說過,人沒有病死的,全是氣死的。細一琢磨,挺有道理。千萬不要找氣生。真碰上讓人生氣的事,要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再大的怨氣就都排解了。
曹燦用自己的經歷告訴老年朋友和癌癥患者,要用積極科學的生活方式戰勝病魔,快樂生活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