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深圳技術大學醫院藥劑科)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指出,我國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出現用藥錯誤,導致損害健康。校園里,學生常常也會因為生病需要用藥治療,但是很多同學缺少用藥安全知識,如果用藥不當很有可能會危害自己的健康,輕則延誤病情,重則威脅生命安全。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學生日常用藥的安全常識。
很多患者認為,貴的藥品療效就一定比便宜的藥更好,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藥品的效果主要看是否對癥。患者在買藥之前,應先經過醫生診斷,不能僅憑自己的感覺或者是某種癥狀就隨便購買藥物服用,非處方藥指的是不需要處方就可以自行購買和使用的藥物,而處方藥則必須要有專業的醫師處方才能夠進行調配、購買和使用。
感冒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病以后的主要癥狀包括發熱、鼻塞、喉痛等,常用的藥物包括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貝諾酯等。用藥時一定要根據醫囑按劑量服用,防止出現藥物濫用情況,并且還需要多喝水、補充電解質。
消化不良的癥狀包括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常見原因是飲食不當和消化系統缺陷。治療消化不良常用的藥物包括抗酸藥、抑酸藥、助消化藥等。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膩和刺激性食物。大部分助消化藥物都是酶或活菌制劑,具有性質不穩定的特點,不耐熱或易吸濕。因此,藥品最好保存在冷暗環境中,避免藥物變質。在服用助消化藥物時,不應使用熱水,也不能吃酸堿性較強的食物或藥物。口服藥物時最好整片吞下,以防止藥物殘留口腔,引發口腔潰瘍。

頭痛的種類非常多,包括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等,常用的藥物包括止痛藥、舒筋活血藥等。如果頭痛反復發作,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和診斷,并且調整作息,減少壓力。解熱鎮痛類藥物只可以緩解疼痛情況,無法對疾病進行治療和預防,所以不宜長期用藥。用藥前應當要明確頭疼的發病原因,輕易不使用鎮痛藥物,防止延誤治療時機。解熱鎮痛類藥物在頭痛疾病中不能長期使用,如果頭痛情況無好轉,或者出現了發熱、嗜睡等不良癥狀,必須及時到醫院就診。解熱鎮痛類藥物最好在餐后或者餐中時服用,不宜空腹用藥,防止藥物刺激胃腸道。
如果是干性咳嗽,可以選擇單獨應用鎮咳藥,如果咳嗽的痰液相對較多,則應當以祛痰為主。咳嗽時間超過1 周以上的患者,并且出現了發熱、皮疹、哮喘和肺氣腫的持續性咳嗽問題,必須到醫院進行治療。鎮咳治療后癥狀無法緩解,也需要及時咨詢醫師。如果咳嗽是因為用藥錯誤造成,應當立即藥物更換或者停止用藥。
學生日常用藥的安全常識包括了解藥物種類和用途、注意藥物保存、遵循用藥方法和劑量、注意藥物副作用和禁忌以及合理飲食和生活習慣等。通過了解這些常識,可以確保用藥的安全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