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莉 李颯 龍世發
(1.廣東開放大學 廣東廣州 510091;2.茂名開放大學 廣東茂名 525000)
在當今世界,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智能技術正在引發新一輪教育革命,推動人類教育向智慧教育、數字教育轉型升級,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1]。“推進教育數字化”首次被寫進黨代會報告,教育數字化轉型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關于教育數字化與教育信息化之間的關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劃分為起步、應用、融合、創新四個階段[2],教育數字化處于教育信息化中的“創新”這個階段,即“強化大數據賦能教育教學、服務人的全面發展、教育能力的提升和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時代的過程”[3]。信息技術與法學教育的融合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知識圖譜是教育智能的重要構成,是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技術工具,為新時代開放大學法學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早在2012 年,Google(谷歌)率先提出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的概念。知識圖譜是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知識表示形式。作為一種知識表示形式,知識圖譜本質上是一種大規模語義網絡,包含實體、概念及其之間的各種語義關系[4]。而Google(谷歌)在發布的文檔中對知識圖譜做了這樣的描述:知識圖譜是一種用圖模型來描述知識和建模世界萬物之間關聯關系的技術方法,知識圖譜還是比較通用的語義知識的形式化描述框架,它用節點表示語義符號,用邊表示語義之間的關系[5]。教育知識圖譜則基于學科教學規律與課程標準進行構建,并充分考慮了學習知識點的先后順序、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學習階段的不同要求等。
教育知識圖譜作為教育知識的載體,是教育知識引擎的核心要件,旨在將分散的、碎片化的學習資源與相關實體關聯成一張巨大的語義網絡,從而為教育的智能化、數字化應用提供知識支撐。在當今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作為一種強大的知識管理和智能應用技術,教育知識圖譜已經開始應用在精準化課程教學、多樣化教學創新、個性化學習路徑、智能化學習資源推送、全面化學習管理等諸多方面。它能夠將海量與分散的學習信息整合為有機結構,通過語義關聯和邏輯推理,實現智能搜索、智能問答、智能推薦、輔助決策等功能,成為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技術工具。
在線教育是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互動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放大學辦學體系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發展高質量在線教育,有利于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有利于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是影響學生發展最直接的中介和載體,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的質量。運用知識圖譜技術構建法學專業在線精品課程知識圖譜,是人工智能時代開放大學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創新舉措。本文以建設廣東開放大學在線精品課程“民法實務:婚姻家庭及繼承”知識圖譜實踐為基礎,分析知識圖譜在在線精品課程教學內容組織、知識點關聯性分析、學習者畫像模型構建、適應性學習診斷、個性化學習資源推送等方面的應用價值,探索知識圖譜賦能的開放大學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為新時代開放大學法學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經驗與借鑒。
在線精品課程“民法實務:婚姻家庭及繼承”知識圖譜是基于學科知識體系構建的,共建有6 個模塊、3 個層級、77 個知識點,關聯章節測驗題60 道,關聯試題320 道,關聯課程學習資源250 個,課程在“學銀在線”(電腦端)和“超星學習通”(移動端)平臺上線運行。以課程第4 期2022 級法學1 班為例,該課程教學內容思維導圖(見圖1)、課程教學內容知識圖譜概況圖及各模塊圖,如結婚模塊圖、離婚模塊圖等。
在線精品課程“民法實務:婚姻家庭及繼承”知識圖譜包含婚姻家庭一般規定、結婚、家庭關系、離婚、收養、繼承六大知識模塊,按照學科的知識存儲邏輯進行建構,具有較好的知識系統性。在“學銀在線”平臺中,賦予知識圖譜中知識點相應屬性及認知目標要求,并與課程項目中的導學案、教學課件、微視頻資源、典型案例、思政元素材料、章節測驗、試題資源進行關聯,實現教學項目中行動邏輯體系中的知識點與學科體系中的知識點相互映射,指導學生如何使用知識圖譜,破解獲取知識結構的碎片化問題。
人工智能可以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努力回歸幾千年前的個性化因材施教。我國古代的精英化教育只能由極少數的人享有,而新時代的教師們正在努力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大規模的因材施教。知識圖譜正是這樣一種可以為學習者畫像的人工智能技術。知識圖譜中的知識點關聯學習資源,可以實時掌握學生學習的完成度;關聯章節測驗、試題資源,則可以實時觀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即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點完成度與知識點掌握度),以及他們目前的學習風格等,都可以通過數據實現量化、可視化。借助知識圖譜技術,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應性學習診斷,找到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提供適合每個人的學習資源。學生也可以在收到精準化學習反饋的同時實現自我矯正。
例如,師生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判斷哪些相關知識是最容易得到拓展的,這個拓展還可以不斷進化,助力學生找到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及自主探索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受益一生的網絡學習、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而這種網絡學習、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正是開放大學學生必須具備的區別于其他高等學校學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因為開放大學本質上是沒有圍墻的“互聯網+”新型大學,開放大學的學習者來自社會各界,來自不同行業與不同年齡,他們的需求千差萬別。因此,對比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開放大學的教育尤其需要“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尤其需要培養學習者的網絡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并為學習者個性化學習提供支持與幫助[6],法學專業也不例外。
以廣東開放大學在線精品課程“民法實務:婚姻家庭及繼承”為例,可以構建基于知識圖譜的某某同學對課程所有知識點的完成度畫像和對課程所有知識點的掌握度畫像。從這些基于知識圖譜的畫像可見,他對課程知識點的學習完成度和對知識點的掌握度,從顏色(綠色-黃色-紅色)漸變可以直觀各知識點掌握的具體情況,綠色表示知識點的掌握度最高(80%-100%),紅色表示知識點的掌握度最低(0%-19%)。根據學習者畫像以及畫像所提供的學習診斷,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矯正以及學習路徑的規劃;教師則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學情,開展基于學情的個性化教學設計,動態優化教學方法,補充教學資源,調整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干預。
知識圖譜技術可以為學習者畫像,也可以為知識點畫像。對課程繼承模塊“遺贈扶養協議”知識點的可視化表達,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平均完成率與平均掌握率分別達到87.5%與81.25%,從這兩個數字可見,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學習興趣高、學習效果好。針對遺贈扶養協議知識點,知識圖譜關聯了期刊與圖書兩大類拓展學習資源。點擊“期刊”或者“圖書”,學生可以獲得關于遺贈扶養協議知識點在“期刊”以及“圖書”領域的個性化拓展學習資源推送。因為每一個知識點都有自己的畫像以及可視化表達,所以從基于知識圖譜的知識點畫像這個路徑,學生可以獲得所有知識點的個性化拓展學習資源推送。
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育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事業,“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則是教育實施的理想。在當今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理想因技術的賦能已經越來越清晰。譬如,智能技術中的知識圖譜技術使知識結構化、有序化,將知識之間的關系可視化表達,這就為學習資源的個性化推送提供了可能。以在線精品課程“民法實務:婚姻家庭及繼承”知識圖譜為例,該課程知識圖譜將家事法學科知識點以及課程目前所有的學習資源(導學案、教學課件、視頻資源、案例資源、思政元素材料、題庫資源等)鏈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知識地圖,而且伴隨著知識點以及學習資源的更新拓展增加,這個知識地圖也會不斷地更新拓展擴大。以此知識地圖為依托,可以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以及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實現。
廣東開放大學“民法實務:婚姻家庭及繼承”在線精品課程,是適合開放大學體系及高職高專院校法學專業、法律事務專業學生、社區基層崗位工作人員(人民調解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基層社區工作者)以及社會人員的家事法方面的學法普法課程。該課程自2022 年秋季學期在“學銀在線”平臺上線以來,目前已運行至第4期,課程頁面瀏覽量超過15.7 萬人次,累計選課人數1655 人,師生累計互動次數接近3.2 萬次,取得了良好的輻射效應和人才培養實效。課程頁面圖(見圖2)。

圖2:課程頁面圖
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大力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民法實務:婚姻家庭及繼承”課程教學團隊以自然人的各種婚姻家庭關系、繼承關系為典型工作過程來組織教學,并依托“學銀在線”平臺開發與運營在線精品課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該模式下,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在課前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線上教學活動實現婚姻家庭及繼承法律制度基礎知識的學習及家事糾紛調解與處理等基本技能的習得。在課中環節,通過模塊化教學項目的實施助力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與技能的鞏固。在課后環節,通過實踐教學、成果分享及項目總結等活動促進學生技能精熟,激發內生動力,推動學習遷移,達到深度學習的層次。該模式極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了課程教學質量。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團隊也發現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首先,在宏觀層面,實施項目化教學,在促進學生學習的同時,由于打破了知識的原有學科結構,基于工作過程邏輯重組序化了教學內容,學生使用顆粒化的資源進行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知識結構的碎片化,給學生的學習遷移以及可持續發展帶來障礙。
其次,在微觀層面,受原有信息技術的限制,在導學及學習反饋方面存在低效和片面性的問題,在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矯正的過程中存在定位不準、推送資源匹配精確度不高、針對性不強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教學團隊在課程運營的過程中,引入知識圖譜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借助于知識圖譜技術的功能和優勢,較好地解決了這些難題。
廣東開放大學在線精品課程“民法實務:婚姻家庭及繼承”知識圖譜,以結構化語義的“圖”的形式,來描述婚姻家庭繼承法律制度知識之間的聯系,將課程內容與多維度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并運用可視化的圖譜技術實現知識的邏輯化展示、知識點之間關聯的建立、相關數據資源的系統呈現[7]。作為伴隨信息革命出現的一種新興知識管理方法,知識圖譜在教育領域內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和教師了解學科的發展和課程基本知識,并結合知識圖譜的隱含語義信息,促進知識的高效利用和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而在線教學(以開放大學法學專業在線精品課程為例)與知識圖譜技術的融合,正在驅動開放大學法學教育領域的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教學范式革命提供強大助力。
關于知識圖譜對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除了在知識層面和技能層面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關鍵的要點,那就是基于知識圖譜的學習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撐。核心素養是一個人在接受教育之后,能夠在未來復雜的環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重在遷移,所以應引導學生在真實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知識圖譜的課程學習,能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開展有效關聯、邏輯推理、辯證思維、積極創造等高階思維活動,有效激活學生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潛能,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撐。
教育部在2022 年12 月發布的《教師數字素養》(教科信函〔2022〕58 號)中指出:教師數字素養是教師適當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評價數字信息和資源,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而具有的意識、能力和責任[8]。從古至今的傳統教育中,教師難以精準掌握學情,往往基于自身的經驗和認知開展教學。而在當今技術賦能教育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知識圖譜技術匯集學生學習信息,并進行統計和分析,助力自己開展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教學。
基于知識圖譜的課程教學在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數字化教學能力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課前階段,知識圖譜技術可以推薦相關的教學資源,幫助教師開展教學規劃。教師運用數據挖掘技術獲取學生學情數據,輔助自己制定教學策略,做到教學決策數據化。課中階段,教師按照既定教學策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講解知識點或者組織分組討論。課后階段,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向學生個性化推薦針對性習題與學習資源,助力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鞏固。知識圖譜技術將動態數據分析和動態學情診斷貫穿教與學全過程,運用教學數據輔助教師進行判斷,使教師能更加精準地推送學習資源,實施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為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