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大亮 周紀明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同課異構”教學模式》以“寬松、愉悅、高效”理念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學生“輕松、樂學、高效學習、提高能力”為目標,以“實驗教學同課異構”為形式,是由老師與學生共同演繹的輕松、實效的課堂。師生之間既是師生關系,又是朋友關系、合作伙伴,是一種符合各類學生和諧發展、快樂成長的高效課堂。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同課異構”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
(一)課堂教學模式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同課異構”即同一教學內容,由不同老師根據不同層面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實驗方案,讓不同學生體驗不同的課堂氛圍。老師設計的教案和學案符合學生實際水平,實驗方案和導學案有基礎、有梯度,也有一定深度和拓展空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同課異構”教學模式》變過去“老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生主動參與、樂于參與的教學方式,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為“積極、主動、靈活”的學習,從學會到會學,從而使實驗課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讓實驗教學成為以“學生為主”的生本課堂。
(二)教學評價方式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同課異構”教學模式》對老師教學目標達成和學生學習目標達成的評價方式與傳統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不同。對老師的評價不再是老師這堂課講得多精彩、講得多流暢,老師演示實驗完成得多完美,而是看這堂課老師如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驗問題設計是否能讓大多數學生都能通過思考獨立完成,學生分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否得到鍛煉,實驗設計能否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實驗目標達成度有多高等。其中最突出的亮點是每堂實驗課都對學生實驗的收獲有檢測、有反饋、有補救措施。
(三)課外活動形式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同課異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老師除了在課堂上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實驗外,課后還給學生安排課外拓展實驗,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器材去進一步探討物理問題、觀察物理現象,歸納物理規律,這樣使學生實驗興趣大大增加,課外活動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做課外小實驗、課外小制作、撰寫科技小論文人次日益增多,而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同課異構”教學模式》的方法和思路
(一)抓好“兩個重點”,維持正常教學秩序。1.重點抓好老師的現代教育理念的學習,這是實驗課堂愉悅、高效的前提和根本。課程改革,實驗教學“同課異構”,關鍵在于老師。為此,課改組經常召開“實驗教學的同課異構教學模式”專題研討會,集體商討有關實驗的構思,實驗教學要達到的目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措施,形成較完備的實驗方略。課改組老師每人每年學習物理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并通過讀書筆記、教育論壇等多種形式,交流所學,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課改組每期認真組織全體成員學習現代教育理論,不斷提升理論素養,更新教育觀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大膽改革與創新。因此我們結合本校實際,在實驗教學中大膽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同課異構”教學模式》教學實踐,逐步探索出適合我校學生健康發展的高效教育模式。
2.重點抓好《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同課異構”教學模式》的探索,這是實驗教學高效課堂保持鮮活生命力的保證。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應該是學生樂學、好學、善學的課堂,是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課堂。我們開展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同課異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老師對同一堂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分類設計,難易適中,要適合每一層面學生的需要,教學設計上讓每一層面學生都要有不同的收獲,老師對同一層面學生同一教學內容也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尋求更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當然,課堂上老師要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主動預習、積極參與、輕松交流,高效達成。因此,老師課前要分層精心備課,精心設計導學案;課中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實驗課上采取“師帶兵”“兵教兵”的方式讓學生全員動手,促使大家共同進步;課后引導學生反思,大膽拓展,使所學知識得以不斷提煉升華,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全面落實實驗教學“同課異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經過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總結,逐步形成了實驗教學“同課異構”教學模式: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前主動預習;課中學生積極動手實驗,輕松分享交流心得,主動參與學習討論;課后認真分析總結,不斷提煉升華,高效達成目標。基礎較弱的學生則對老師事先布置的預習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上老師事先訂正,讓學生先弄清本節實驗的目的和簡單的操作方法。簡單易行的實驗仍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稍難的實驗則在老師的指導下有序進行,而較難實驗則由老師進行演示,讓每個實驗都有理有序,讓每個學生在每堂實驗課上都有收獲。
1.課前導學,主動預習,明確教學目標。課前導學,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學生自學新課內容的一種有效的自主學習方式。學生根據老師設計好的導學案,對當堂教學內容主動預習,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找出知識的疑難點,發現教材中有價值的信息,是課堂教學的預備性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起始環節。老師在設計課前導學案時,要根據不同的實驗教學內容,考慮不同層面的學生基礎,分別設計多個層面的導學案,讓不同層面的學生按照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但在課前導學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主動性不夠,而有的學生則預習目標不明確,對此要落實好學生的課前導學,必須對學生加強學法的指導,使學生的課前導學目標明確。
2. 課中積極探究,輕松分享交流,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分享交流是建立在親身經歷的基礎上,在實驗探究活動中主要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實驗探究的。在課堂教學上實行“實驗同課異構”,分層教學,分別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讓不同層面的小組成員在實驗探究活動中都能動手實驗操作,通過學生間的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將一些老師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增強學生對實驗真實性、可靠性體驗。讓每個實驗小組得到的實驗初步結論,先通過組內交流,質疑解難,激勵評價,相互補充,形成本小組的學習研究小成果。再以實驗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的交流匯報,老師和其他學習小組分別對前面的交流匯報進行分析評價,最終得出科學準確的結論。這樣的生生互動,是學生思維碰撞、認識提升、共同發展的過程。有利于活躍其思維,培養其能力,塑造其人格,開發其潛能。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逐步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評價,學會表達,學會取人所長,補己之短,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真正使實驗教學的目標高效達成。
3.課后積極拓展,體驗成功喜悅。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啟發、老師的點撥,對本課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對于本課的重點知識,還要嘗試去拓展、去運用。比如,學生在學習課堂知識后,有的學生課后自制降落傘去分析降落傘的落地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有的自制潛水艇,進一步了解潛水艇的沉浮原理;有的自制密度計,了解漂浮在液面的條件等;有的學生認真觀察分析自己的自行車,幾個同學相約一起討論自行車上有哪些物理知識的應用,個別學生在上學途中認真領會自己自行車上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識,并在課上分享交流。學生對在平時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先通過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去分析與解決問題,遇到不會解答的就向老師請教或通過網絡查詢。學生通過去拓展、主動去體驗、去運用,不斷驗證所學知識的用處,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
4.課外提煉升華,撰寫成功體會,分享成功果實。一般來說,學習知識容易,要把自己在所學所練所做的收獲提煉成文字材料很難。把自己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融合,讓所學知識為我們服務,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那就更不容易了。老師要教給學生正確認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的方法,形成科學、正確、規范、合理認識事物的世界觀,養成不斷分析、不斷反思總結的習慣,要求每個學生每期至少完成一至兩篇學習心得。長期堅持,學生必能學會“于知識薄弱處勉力,助其堅穩;于知識堅實處發力,使其登峰”,這樣才能讓學生慢慢地去實現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
總之,只要是在“寬松、愉悅、高效”理念指導下,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都積極倡導,鼓勵創新。
參考文獻:
[1]丁朝蓬.新課程評價的理念與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6).
[2]陳瑞生.同課異構:一種有效的教育比較研究方式[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