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琴
身體健康并不是簡單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良好的適應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可以說,衡量一個人身體素質好不好,其中一個標準就是適應力。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以合作學習的模式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展。合作學習模式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合作學習任務為驅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建立認知、發展能力等方面相互幫助的合作學習模式,能使學生在合作中增強合作意識,在人際交往中積累經驗、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增強合作能力、塑造健康心理。同時也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增強學習實效的體育知識、技能。
一、課前合作學習
課程標準提倡課前預習,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做到先學后教,才能學以致用。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大多需要提升,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合作學習來解決。如:學生會在開展合作學習時相互督促、相互指導,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配合組內學習,配合分配的任務,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在課前階段,教師要組建協作組,分配協作性學習任務。
(一)分層建立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活動,在課前學習階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在以生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建立異質小組或同質小組,提供機會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具體地說,教師可以把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技能發展狀況等作為了解其差異的入手點,從而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
(二)依照課程發布學習任務
課前學習小組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在課前階段,教師可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同時與學生的學情聯系,分配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自學,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走進課堂,課中合作學習
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可以扎實掌握學習內容,發展多樣能力,增強課堂學習效果,從而不自覺地提升自己。基于此,在課程教學階段,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興趣,以合作學習為工具,以期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
(一)任務驅動
課堂學習的核心是合作探索,新課標要求體育教學要做到學練賽評合一。學習任務是一種動力,促使學生不斷進步,不斷實踐,不斷競爭,不斷發展。在體育課上,教師需要設計和提出不同的任務,圍繞體育課內容,以小組為單位,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練習、競賽和評比,從而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增強學習效果。
(二)小組合作
學生提高認知的方法是回顧、歸納。在體育課上,雖然學生們合作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活動,也構建了一定的認知,但有時仍有一些遺漏。課堂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總結,組內成員在課堂上做到互幫互助、增進認,進而增強學習效果。
(三)延伸課堂
體育教學改革提倡延伸課堂,讓體育鍛煉進入日常生活,這是體育教育改革所倡導的。學生進行常規運動時可以將認知轉化為行動,有利于終身鍛煉意識的形成和健康身心的塑造,同時鞏固課堂所學。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育課時可以布置任務,促進組員之間的配合,并在課后進行鍛煉。
三、布置專項任務,配合課后學習
有效的專項練習能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獲得持續的發展,同時鞏固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教師在課后可根據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專項任務的分配。
學生們的運動愛好各有不同,有愛跳長繩的,也有愛打乒乓球的。課后可以展示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學生對運動興趣的深化階段。在這個階段,老師們可以分配開放任務,使學生們在運動中配合自己小組成員一起活動。
總之,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抓住課前、課中、課后的時機,以學生為中心,分層施教,建立學習協作組,讓學生們融入協作組,和組員一起參加課后活動。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扎實地掌握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而且可以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合作意識,鍛煉協作能力,養成運動習慣,從而有效地提高運動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