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 黃露 高洪 周瑩


【摘要】 目的 通過對比北京市兩城區和兩郊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監測數據,進一步查找影響合格率的因素,為相關部門提供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按照DB11/T 485—2020《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規范》進行采樣監測,隨機選取送風口和出風口3~5個點位進行監測。對北京市東城、海淀、房山、延慶四區的醫院、商場、酒店3類場所空調通風系統中可吸入顆粒物、細菌總數、真菌總數、β-溶血性鏈球菌、嗜肺軍團菌等指標進行監測評價。結果 2017—2021年監測不同類型集中空調通風系統242家,采集樣品共計4 456件,5年間北京市監測數據顯示合格率逐年升高,表明北京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狀況向好發展,總體狀況良好。城區和郊區送風中細菌總數、真菌總數合格率較低,且為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結論 北京市兩城區和兩郊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總體合格率逐年升高,衛生狀況良好,但今后應加強對冷卻塔嗜肺軍團菌的監測。針對不合格因素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以確保群眾身體健康。
【關鍵詞】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現狀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2-0021-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126.4
近年來北京各項建設飛速發展,城市核心區承擔全國兩會、國慶等重大活動保障工作,部分郊區也承接各類高級別國際會議及大型會展活動項目[1]。隨著城市核心區功能定位及各項會展業務發展的需求,各種類型的配套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用越來越廣泛[2]。為了解北京市空調系統情況,2017—2021年對北京市2個城區和2個郊區開展了集中空調污染現狀調查分析,為政府部門做出科學決策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據[3]。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7—2021年,選取北京市東城、海淀、房山、延慶四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監測數據,采集各類樣品共計
4 456件,其中城區2 224件,郊區2 232件。監測不同類型集中空調通風系統242家,包括城區醫院36家、郊區醫院32家,城區商場38家、郊區商場36家,城區住宿場所52家、郊區住宿場所48家。在每年5—10月份空調使用最頻繁的季節開展監測。
1.2 方法
隨機選取送風口和出風口3~5個點位進行監測,主要監測可吸入顆粒物、細菌總數、真菌總數等指標[4]。檢測指標包括送風中可吸入顆粒物、細菌總數、真菌總數、β-溶血性鏈球菌,風管底面積塵量,風管內表面細菌總數、真菌總數,冷卻水中嗜肺軍團菌。微生物指標使用六級采樣器進行采樣,積塵量使用無紡布。
1.3 評價依據
按照WS 394—2012《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規范》和DB11/T 485—2020《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規范》進行評價。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2017—2021年共監測不同類型集中空調通風系統242家,采集各類樣品共計4 456件,其中城區2 224件,郊區2 232件,城區總體合格率為97.71%,郊區為96.06%,見表1。
2.2 送風系統衛生狀況
集中空調送風系統主要監測指標為送風中可吸入顆粒物、細菌總數、真菌總數、β-溶血性鏈球菌。2017—2021年北京市242家集中空調送風系統衛生狀況總合格率,城區為97.09%,郊區為93.63%,城區高于郊區,見表2。
2.3 空調部件表面衛生狀況
監測指標主要包括風管底面積塵量、風管內表面細菌總數、風管內表面真菌總數。2017—2021年,北京市242家集中空調部件表面衛生總合格率城區為98.49%,郊區為93.81%,其中城區空調部件表面監測指標合格率均高于郊區,見表3。
2.4 嗜肺軍團菌監測情況
2017—2021年監測北京市城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冷卻水樣品220件,包括住宿場所56件、醫療機構58件、購物場所52件、文化娛樂場所54件,未檢出嗜肺軍團菌,合格率為100.00%;監測北京市郊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冷卻水樣品186件,2017年檢出嗜肺軍團菌樣品2件。
3 討論
2017—2021年北京市東城、海淀、房山、延慶四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監測數據總體比較理想。隨著《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規范》由DB11/T 485—2011到DB11/T 485—2020的不斷更新和要求的提高,北京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質量逐年上升。
3.1 總體監測情況分析
2017—2021年北京市兩城區和兩郊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總體合格率逐年升高,衛生狀況良好。主要原因是近年來逐步加大了對空調的監管力度,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對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衛生狀況比較重視,進一步規范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管理,按要求進行清洗、消毒、檢測。不同年份城區和郊區比較分析為: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狀況越來越好;國慶等大型活動保障可以提高空調通風系統的合格率;2019年城區監測合格率為98.34%,郊區為95.45%,進行卡方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城區有國慶等大型活動保障相關;2020年受疫情影響,北京市加強對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管理,加強督導,落實各項防疫政策。
3.2 送風系統衛生狀況討論
2017—2021年北京市兩城區和兩郊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送風中細菌總數和真菌總數合格率較低,表明集中空調送風系統還有待改善。分析不合格原因可能是,部分經營單位缺乏規范和有效的衛生管理,集中空調通風、輸水系統長期運行未清洗消毒或清洗消毒不規范等,使得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成為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應引起管理者的警惕。同時,建議監督部門加強對以上場所的監督檢查,確保群眾身體健康。
3.3 風管內表面衛生與送風衛生狀況比較分析
風管內表面細菌總數為北京市城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不合格的主要指標,風管內表面細菌總數合格率高于送風中細菌總數合格率,表明送風中微生物污染程度高于風管內表面微生物污染程度,與大連[5]、福州[6]、南通[7]的報道一致,可能是風管內表面易于清潔,部分空調系統無清洗消毒用的可關閉窗口且未定期對空調系統進行清洗消毒,導致送風被微生物污染[8]。
3.4 嗜肺軍團菌監測情況評估
近年來,北京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城區未檢出嗜肺軍團菌,郊區2017年空調冷卻水中檢出嗜肺軍團菌,檢出率較低,需加強對冷卻塔的監督和管理[9]。嗜肺軍團菌是嗜熱菌,隨著溫度的升高,檢出率也會增高[10]。采集樣本時正值氣溫較高的夏季,冷卻水水溫亦較高,適宜軍嗜肺團菌生長。針對這一情況,經營單位在空調運轉前應徹底清洗消毒冷卻塔,消毒處理供水系統并做到不留死角。城區雖未檢測出嗜肺軍團菌,并不代表沒有安全隱患。由嗜肺軍團菌病健康風險綜合指數評估結果可知,含菌氣溶膠傳播風險最高,氣溶膠是嗜肺軍團菌主要傳播載體。
綜上所述,提出以下建議:(1)新、改、擴建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投入使用前要進行預防性衛生評估。經營單位在使用集中空調前各項指標達到要求方可投入使用,通風系統設計、送風系統衛生狀況、空調系統部件、通風管道預留維修孔或清潔孔等方面都需要符合相關標準。(2)按要求定期清洗消毒和安裝高效空氣凈化裝置,不
斷提高空氣質量。研究表明[11],在空調系統中安裝空氣凈化裝置可以明顯減少室內微生物污染,提高空調系統的送風質量,以達到持續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目的。通過對空調系統進行清洗消毒,短期內也可以明顯改善風管內表面和送風的各項指標,從而提高室內空氣質量[12]。(3)加強對經營場所負責人的健康宣教,嚴格落實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經營場所負責人積極執行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13],建立集中空調系統衛生檔案,明確責任人,定期對空調通風系統、空調系統各部件、開放式冷卻塔等進行清洗消毒[14]。(4)強化對冷卻塔的管理,避免嗜肺軍團菌污染。冷卻塔的設置應遠離人員聚集區域、建筑物新風口和自然通風口,遠離高溫和有毒有害氣體;設置收水器,宜增設除霧器;冷卻水系統應設置持續消毒裝置或增加注消毒劑的入口;冷卻塔池內側應平滑,排水口應設在塔池的底部;鄰近建筑物新風口的冷卻塔應增設導流裝置。(5)做好疫情常態防控,積極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使用單位要制定疫情常態防控期間運行方案,在滿足室內溫度、相對濕度基本要求下,全空氣系統應最大新風模式運行;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送(回)風過濾器、空調機組箱體內表面、風機盤管托水盤,應每2周進行1次檢查、維護,并做好記錄;空調區內人員密度高、流量大和人員健康狀況復雜的,應增加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過濾網消毒頻次;高層建筑、有內區的建筑和地下建筑的空調區,應加強對送風、排風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坑斌,孫利文,胡金鳳,等.2015—2018年北京市懷柔區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狀況[J].首都公共衛生,2020,14(5):277-279.
[2] 郝翠萍,李靜娟,劉利.2016—2018年焦作市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狀況[J].江蘇預防醫學,2020,31(3):341-343.
[3] 姜穎,范志偉,陳振發,等.2016—2019年深圳市南山區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狀況調查[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20,31(2):46-49.
[4] 張海霞,張美云,孫曉冰,等.2018年北京市朝陽區二、三級醫院集中空調系統衛生情況[J].職業與健康,2019,35(17):2397-2400.
[5] 張毅,韓雪榕,郭琦.2011—2019年大連市達沃斯年會公共場所衛生監測結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21,37(1):80-83,87.
[6] 周權,林馨,張昊.福州市2016—2018年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狀況調查[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19,25(2):80-81.
[7] 何智敏,顧俊,桑軍陽.2013—2016年南通市商場、賓館集中空調衛生狀況監測結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7,44(14):2651-2654.
[8] 李雪柏,王曉雪,郭曉敏,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集中空調系統衛生學評價[J].中國衛生工程學,2021,20(1):1-3,13.
[9] 郭曉敏,李雪柏,谷鑫,等.某單位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學評價[J].環境衛生學雜志,2020,10(2):166-169.
[10] 張海霞,張美云,孫曉冰,等.2015年北京市某區星級酒店集中空調系統衛生情況[J].職業與健康,2017,33(2):248-250.
[11] 龔華,錢春燕,全旭芳,等.2014—2018年上海市普陀區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狀況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2020,32(4):299-302,308.
[12] 史蓉婕,王希丹,龍冬玲,等.2014—2018年深圳市羅湖區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狀況分析[J].環境衛生學雜志,2019,9(4):353-357.
[13] 王巍,李若嵐,張曉雪,等.2015—2016年北京市西城區公共場所衛生狀況[J].職業與健康,2018,34(7):961-964.
[14] 魏奪,安靜,連英姿,等.2013—2016年沈陽市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微生物污染狀況調查[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8,29(2):94-96.
(編輯:徐亞麗)
基金項目:東城區衛生科技計劃項目(東衛健研[2022]-20)
作者簡介:王曉云,女,本科,主管檢驗師。
通信作者:高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