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矛盾與沖突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無論是家庭、學校、社會,都會存在各種不同的人際關系和矛盾沖突。因此,如何化解矛盾、避免沖突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親愛的同學們,面對沖突時,你是如何應對、化解的?對于培養孩子化解矛盾的能力 ,家長們又有哪些想說的?
朱雨昕 四年級
一次,好友誤以為我拿了她的橡皮,我們吵得不可開交。事后,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再與她談談,我不想被冤枉,也不想失去好朋友。于是,我首先強調了并沒有拿走她的橡皮這一點,然后幫助她回顧了橡皮可能會丟失的地方,終于她在書包的角落找到了那塊橡皮。好友向我道了歉,我們又和好如初了。發生沖突時,我們需冷靜面對,找到矛盾點,共同解決問題,千萬不能意氣用事相互指責,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傷了和氣。沖突并不可怕,學會化解更重要。
范寧曦 七年級
這天,我像平常一樣,回到家就窩在沙發里玩手機。媽媽說:“又在玩手機,你作業做完了嗎?”媽媽見我不理她,一把奪過手機說:“天天就知道玩,這次測試都不及格。今天起,手機沒收了。”為此,我和媽媽冷戰了三天,誰也沒理誰。第四天晚上,媽媽來到我房間,說:“這幾天心情緩和了,咱們好好談談。勞逸結合很重要,但也要先將作業完成,做好該做的,可以嗎?”我點了點頭。原來,時間和真情才是一切沖突的“治愈者”。
楊紫瓊 八年級
在成長的旅途中,人與人之間有矛盾沖突是避免不了的,巧妙地化解矛盾可以使彼此間的感情更深厚,有效地解決沖突能夠幫助我們提升人際交往的能力。當與家長、同學、老師偶然發生沖突時,我們需要采用正向、積極的方式來面對,而不是回避。只有用智慧來解決問題,才能成為生活中真正的強者。遇到沖突時,多說一句“對不起”,就會風平浪靜;碰到矛盾時,多說一句“沒關系”,就會海闊天空。
李慧華 家有三年級女孩
當與女兒發生沖突時,我是這樣處理的:第一,沖突發生時,大家的情緒都很激動,這時,我會選擇保持沉默,讓孩子單獨待一會兒。同時,讓自己也冷靜下來,再嘗試和女兒溝通。第二,待女兒情緒穩定后,模仿沖突時她的行為,詢問道:“這是你剛才的表現,你有什么感覺?” 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孩子反思,有利于她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第三,經過了前兩步,我再和女兒進行積極、深入的溝通,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晨鈺媽媽 家有四年級男孩
一次,兒子和好友玩耍時,發生了一些矛盾,彼此都覺得很委屈,他跑回家帶著哭腔向我講述經過。我耐心聽后,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很委屈,現在想怎么辦呢?是需要媽媽幫你打抱不平,還是需要媽媽抱抱你?”最后,我們選擇了用擁抱來化解他心中的委屈。等他情緒平靜下來,我和他分析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他和朋友各自存在的問題,給予了他今后和朋友相處的建議。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針對孩子的需求找到適宜的良性溝通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信與獨立,還有助于化解、避免多種人際沖突。
魏淇遇媽媽 家有五年級女孩
很多時候,女兒化解矛盾的能力在治愈著我。一天晚上,我和老公在一些事上出現了分歧,到了停車場,我數落了他一通。我和女兒下車后,他便一腳油門開車走了。我努力控制情緒,向女兒道歉:“對不起,在你面前吵架了。”看她并沒有不高興,我繼續問:“我們剛才的行為,你怎么看?”女兒反問: “媽媽,你剛說了爸爸后,心里舒服了嗎?”我回答道:“嗯,舒服了,但不該在你面前那樣。”女兒說:“沒事的,媽媽,你舒服了就好。爸爸開車走了,心里肯定也舒服了。你倆扯平了。”這清晰的邏輯、客觀的評判,讓我的不高興瞬間煙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