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小芳
整本書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探索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整本書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應為閱讀活動提供多樣化支架,促進閱讀活動的精細化加工,設計多種形式的導讀與測評機制,以達成閱讀策略的內化與遷移。筆者擬通過多維路徑協同,指向整本書閱讀能力培養,形成完善的整本書閱讀指導方法與評價體系,從而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一、統整要素,創生閱讀場域
相對于單篇文本,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過程更難把握。設計教學與測評時需序列化思考,結合課標和語文要素,在分層推進、語用一體化下創生整本書閱讀活動場域,創生閱讀能力提升關鍵節點,培養學生在長文本閱讀中的語言生長能力。
(一)聚焦核心素養
基于國際閱讀評價項目研究,整本書閱讀素養培養主要從整體感知、信息提取、形成解釋、作出評價等層級落實,且素養的形成貫穿于語文閱讀的全過程,呈螺旋上升式發展。而閱讀命題與評價如何與核心素養精準對接,成為整本書閱讀亟待突破的瓶頸。整本書閱讀指導活動中以真實情境構建閱讀主題任務鏈,通過開放類問題測評學生整合復雜信息的思維能力,使具象化認知過程指向閱讀素養診斷,從而捕捉高階閱讀思維軌跡,有效測評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
(二)分層分級推進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整本書閱讀設計必須有大目標意識,在目標下拆分能力層級。在教學中關注學科素養的能力分層,注重閱讀能力由理解到遷移創新的發展,不同的年段依據目標創設不同的閱讀任務鏈,提供適恰的閱讀挑戰。在閱讀層級推進中,初階搭建閱讀梯,掌握知識發生的過程和獲得的途徑;中階設立閱讀墻,讓知識在不同情境中運用與鞏固;高階延伸閱讀鏈,對語言表達進行推廣和變式,內化思維表達方式。
(三)聽說讀寫一體
整本書閱讀活動的展開不同于普通的單文本和多文本,要特別注重閱讀活動的整體架構與細化,閱讀交流任務群的融通,要兼顧語言積累與運用、梳理與探究、內化與表達等,多途徑閱享與習得,實現聽說讀寫一體化。閱讀活動推進過程中,從教學指導實踐入手,在主題、議題導向下進行閱讀課程整合,開發出閱讀生長型課程。
二、精準評價,靶向能力層級
在整本書閱讀指導中,需要系統思考閱讀的邏輯起點,明確素養測試的基點,根據學段語文要素進行靶向測評,在提取信息、形成解釋、整體感知、作出評價和解決問題等層級中多維考量,精準監測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層級發展水平。
(一)過程性跟進
過程性評價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進行實施,而不同階段的評價目的又不一樣。過程性評價可提前規劃設計,也可隨機生成設置。平時要關注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進程,著眼于把握學生閱讀常規表現,及時對閱讀進展進行調控。
(二)數據化診斷
“建立閱讀信息數據庫,在閱讀平臺及時更新群體與個體閱讀進展分布圖。”以閱讀數字化平臺為依托,及時監測閱讀目標與任務達成度,由數據反推學習過程,在指導中準確導向,及時矯正閱讀行為。
(三)可視型測評
基于閱讀學習單設計,結合知識圖譜構畫,采用興趣調查和閱讀練習題來驗證整本書閱讀效果,如閱讀興趣狀態強弱、閱讀能力層級和閱讀素養達成情況等。測評中可以設計相應圖解形式和網狀結構,并輔以矩陣圖、雷達圖等反饋形式,以此達到以測促學的目的。如筆者在《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活動中設計了激活與牽引閱讀活動軌跡的評價表,通過結構梳理、人物品鑒、理性思辨、展演創編等多個維度對不同閱讀能力層級達成情況進行測評,將閱讀過程中能力層級進階達成以問題清單、人物圖譜、閱讀概念樹、讀書小報等形式實現可視化。
(四)動態式評估
動態評估是整本書閱讀互動式測評的模式,通過教學干預、支架預設等,對閱讀的思維過程與學習結果進行及時考查,靈活分析。通過階段性閱讀分享會、讀書成長記錄單等形式,在時空上形成協同閱讀、以評促讀的循環模式。總之,在整本書閱讀指導活動中,要緊扣語文核心素養航標,從大教學觀探尋閱讀指導優化路徑,在多維閱讀進階活動推進過程中,創新科學評價方式,構建教師、文本、學生統整下的學教與測評融通型閱讀課程,幫助學生實現海量深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