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麗
語篇教學是相對于以詞匯和句子結構為中心的教學而言的。語篇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獨白,既包括書面語也包括口語。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夠獨立使用英語獲取信息和進行交流。相對于詞匯和句子教學,語篇教學在一定的對話環境中進行,有利于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
英語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英語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與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建構結構化知識。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學會學習,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那么如何在語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一,在人文底蘊方面,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方面需要形成一定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初中英語的語篇教學往往內容較為基礎和簡單,但涉及許多有趣的文化知識,例如東西方國家不同的語言習慣、飲食區別、歷史文化成果等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拓展延伸相關方面的知識,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積極的人文情懷,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第二,在科學精神方面,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需要形成正確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具備理性思維,敢于批判質疑。在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能夠通過相關方面的文章和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促使學生養成質疑的習慣,鼓勵他們提出問題,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使教學的范圍不只是局限于英語課堂,甚至擴大到日常生活中去。
第三,在學會學習方面,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知識要點,更需要學會如何學習,這是學生自主發展所需要的重要技能,因此,教師應當培養學生樂學善思、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等方面的品質。
語篇教學是英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新課改和大力倡導高效課堂的背景下,傳統的語篇教學方法和理念已經跟不上教學發展的實際需要,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堅持科學性,注重時代性,強化民族性,培養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