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香 韋宏緬



【摘要】 目的 探究和分析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在臨床檢驗中的價值和意義。方法 從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百色市右江區城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血液常規檢測的所有檢驗者中,選取自愿參與臨床研究的200例檢驗者作為臨床試驗研究的觀察對象,根據血液檢驗結果將200例檢驗者分為觀察組(血液異常)和對照組(血液正常),各100例。分別對2組檢驗者的血細胞形態學進行檢測,比較檢測結果。結果 觀察組中的紅細胞壓積(hematocrit,HCT)、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平均細胞體積(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等血常規結果顯著低于對照組,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數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的假陽性率為34%,對照組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的假陰性率為5%;對照組中出現5例血細胞形態異常的情況,包括紅細胞形態異常、白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減少和EDTA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結論 血細胞形態學檢驗能夠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具有很高的臨床檢驗價值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 血細胞形態學;血常規檢驗;臨床檢驗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2-0110-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46.11
血常規檢驗是臨床檢驗常見的方法和手段,血常規檢驗能夠為疾病的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依據。近幾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和臨床治療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提高血常規檢測的準確性,衍生出新的臨床檢驗——血細胞形態學的臨床檢驗。為了探究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對200例血常規檢驗者進行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并對血液異常者和血液正常者的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結果進行簡要對比。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間到百色市右江區城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血液常規檢測的所有檢驗者中,選取自愿參與本次臨床研究的200例檢驗者作為臨床試驗研究的觀察對象,根據血液檢驗結果將這200例檢驗者分為觀察組(血液異常)和對照組(血液正常),2組各100例。對照組,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齡35~78歲,平均(56.83±6.42)歲;觀察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33~77歲,平均(56.36±6.57)歲。2組基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學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觀察組檢驗者的血常規檢驗結果異常(在血常規檢驗中存在一項或者多項異常),對照組檢驗者的血常規檢驗結果正常;所有檢驗者身體健康;所有檢驗者均對臨床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合并癥的患者;惡性腫瘤患者[1]。
血常規檢驗正常值范圍:RBC(3.5~5.5)×1012/L,HCT 35%~50%,Hb 110~160 g/L,WBC (4.0~10.2)×109/L,PLT (100~300)×109/L,MCV 80~97 fL,MCHC 300~360 g/L,MCH 26.5~33.5 pg[2]。
1.2 方法
對2組檢驗者統一采集血液標本,檢驗者均采取清晨的空腹靜脈血,將血液標本制成血液涂片進行瑞氏染色后加入同等劑量的緩沖液,將標本放置到室溫下靜置6~7 min,然后采用蒸餾水清洗,待標本干燥后再采用全自動分析儀進行血細胞檢測,通過1 000倍的光學顯微鏡對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血細胞形態學進行觀察。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檢驗者的MCH、MCHC、MCV以及HCT等血常規指標水平[3]。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的血常規指標
觀察組中的HCT、MCHC、MCV等血常規結果顯著低于對照組,MCH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相關血常規指標結果見表1。
2.2 2組患者的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結果
觀察組中,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的假陽性率為34%,對照組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的假陰性率為5%;觀察組和對照組2組檢驗者的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結果見表2。
2.3 對照組血細胞形態學異常結果
對照組中出現5例血細胞形態異常的情況,包括紅細胞形態異常、白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減少和依地酸鈉鈣(EDTA)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對照組血細胞形態學異常結果見表3。
3 結論
在臨床檢驗中,最常見的檢驗包括血常規檢驗、尿常規檢驗和糞便的常規檢驗等。受細胞自身形態多樣性和復雜性的影響,血常規檢驗成為臨床檢驗中非常重要、必要的檢驗項目。從目前的血常規臨床檢驗情況來看,血常規檢驗主要檢測的指標有MCH、MCHC、MCV和HCT等[4]。近年來,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飛速進步,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醫療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例如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以操作簡單、方便、可以大量節省人力、財力和時間等優勢在臨床中廣泛應用。目前,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已在臨床檢驗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
近幾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特殊疾病的出現和血細胞形態的復雜變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在臨床應用中的局限性越來越大,尤其是在血細胞形態檢測方面。而眾多研究結果和文獻研究資料表明,在血常規檢驗中對血細胞形態學進行檢驗,能夠顯著、有效提高臨床檢驗的準確率和可靠性,對疾病的及早診斷、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6]。將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應用到血細胞形態學的臨床檢驗中,通常情況下只能通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了解細胞的大小、細胞之間的比例、細胞的分布情況等,對于血細胞的具體形態、質量和動態變化的了解則嚴重不足[7]。
本研究采用的血細胞形態學涂片檢驗是傳統的血細胞形態學臨床檢驗方法。與全自動的血細胞分析儀相比,血細胞形態學涂片檢查法具有檢查過程慢、操作比較復雜、工作效率低、耗費時間長等缺陷和不足,但其血細胞形態學的檢測結果非常好,不僅能夠清楚地反映血細胞的數量,還能夠提供關于血細胞質量方面的信息。因此,血細胞形態學涂片檢驗通常在血液疾病和其他需要進行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疾病中應用[8]。
血常規的臨床檢驗主要是通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對細胞的大小和分布情況進行檢測來判斷血常規是否存在異常,但從具體應用情況來看,血常規的臨床檢驗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且血常規檢驗的過程中存在較多不穩定因子,很容易影響具體的檢驗結果,導致臨床誤診、誤判事件的發生[9]。血細胞形態學的檢測能夠在血常規的臨床檢驗中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和價值。血細胞形態學的檢驗不僅能夠顯著提高血液疾病的臨床檢出率,還能夠了解細胞中是否存在中毒顆粒、空泡等現象。一旦出現中毒顆粒、空泡或者核左移等情況,則表明患者可能伴有嚴重的感染或者惡性腫瘤、淋巴瘤等疾病[10]。
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方法屬于傳統的血液分析方法,在醫療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這一方法不受重視。血細胞形態學涂片檢驗的主要操作步驟包括涂片,染色,光學顯微鏡下進行紅細胞和白細胞、血小板等形態的觀察。該檢驗方法對血液異?;颊叩那闆r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可以很好地彌補血常規檢驗的不足[11]。
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血細胞形態學臨床檢驗的應用價值。由血常規檢驗正常和異常者的檢驗結果可知,血常規相關指標方面,觀察組中的HCT、MCHC、MCV等血常規結果顯著低于對照組,MCH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檢驗者的HCT、MCV、MCH、MCHC等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2]。從血細胞形態學的檢驗結果來看,血常規檢驗結果異常的100例觀察組檢驗者中有34%的假陽性率,血常規檢驗結果正常的100例對照組檢驗者中有5%的假陰性率。通過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可以發現,血常規檢驗正常者和異常者在血細胞形態學檢驗中的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知,在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對檢驗者進行血常規臨床檢驗的基礎上結合血細胞形態學檢驗,能夠起到很好的優勢互補作用[13]。
從血常規檢驗結果正常的100例對照組檢驗者的情況來看,對對照組檢驗者進行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后發現了5例血細胞形態檢驗結果異常者,且這5例檢驗結果異常者中包括1例紅細胞形態異常者、2例白細胞形態異常者、1例血小板減少患者、1例EDTA依賴性甲型血小板減少患者[14]。此結果與同類研究中的研究結果比較接近,具有一定的臨床試驗參考價值。由此可知,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很好地彌補了血常規臨床檢驗中的漏診、誤診等不足[15]。
在血細胞形態學的檢驗中需要注意以下2個方面。(1)在進行血細胞形態學檢驗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實驗室的無菌操作流程采集血液標本,進行常規抗凝后及時進行涂片、染色等操作。(2)要確保每個操作步驟都是無菌操作,嚴格把控檢測質量,結果模糊的標本需要進行多次檢測[16]。
綜上所述,血細胞形態學檢驗能夠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具有很高的臨床檢驗價值和應用價值。總體來看,不管是血常規的臨床檢驗,還是血細胞形態學的臨床檢驗,都在各自的領域具有優勢和一定的缺陷、不足。在尚未出現更加完善、準確的臨床檢驗方法之前,需要將血常規臨床檢驗和血細胞形態學檢驗進行有機結合,以保證臨床診斷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 王萌.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在臨床檢驗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11):51,53.
[2] 田萍萍,鄭梅淋,陳燕媚.外周血血細胞形態學鏡檢復核對血液系統疾病診療的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30):67-69.
[3] 張宏.淺析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的策略[J].中外醫療,2020,39(22):193-195.
[4] ?;?,馬明,王建紅.血細胞分析儀與血細胞形態觀察的應用效果評價與意義分析[J].當代醫學,2020,26(9):173-174.
[5] 郭月鋒,吳強,吉冰.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聯合檢測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2018,38(5):64-65.
[6] 張國昌,郝鐵.以ICSH分級標準為理念的分級報告模式在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驗中的效能探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20,27(8):1395-1398.
[7] 劉五香.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7):1293-1294.
[8] 高坤.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9):151-153,242.
[9] 孫悅.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測中的聯合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20,26(4):142-144.
[10] 龍彩云,劉基鐸,龍麒衛.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查在兒科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意義[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9,30(8):19-21,29.
[11] AMMERSBACH M,BEAUFRèRE H,GIONET ROLLICK A,et al.Laboratory blood analysis in Strigiformes-Part I:hematologic reference intervals and agreement between manual blood cell counting techniques[J].Vet Clin Pathol,2015,44(1):94-108.
[12] ZHANG Q Y,CHABOT-RICHARDS D,EVANS M,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to assess the relative value of peripheral blood, bone marrow aspirate and biopsy morpholog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s, and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B 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neoplasms[J].Int J Lab Hematol,2015,37(3):390-402.
[13] 高艾琴.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療效評價[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1):237-238.
[14] 諶勇.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聯合用于血常規檢驗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20,26(15):108-110.
[15] 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血液學與體液學學組.血細胞分析報告規范化指南[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20,43(6):628-634.
[16] 張瑜.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應用中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療,2017,36(6):98-99,102.
(編輯:張興亞)
作者簡介:黃玉香,女,本科,主管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