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城空降“兵書記”,頂著不解和質疑接連為居民解決了兩件棘手事
2021年下半年,在江蘇省盱眙縣地方海事處工作了8年的徐玲,向組織上打報告,申請到黃花塘鎮蘆溝社區擔任黨總支書記,投身鄉村振興一線。親友和同事對她的選擇很不理解,徐玲卻鐵了心:“我做好了心理準備,掉皮掉肉不掉淚!”徐玲的話擲地有聲,底氣和自信來自8年軍旅生涯對她的磨礪。
2005年,徐玲考入南京體育學院一個冷門專業——自行車專業。大二時,她報名參軍,經過層層考核,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到遼寧艦航母服役前,徐玲先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實習了一段時間。
初登“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徐玲了解到,軍艦操舵手之前都由男兵擔任,海軍歷史上還沒有女兵學開軍艦的先例,她很不服氣。等到通知女兵選擇船上專業時,徐玲毫不猶豫地選了操舵。
其實,報名時別說開軍艦了,就連在軍艦上會不會暈船,徐玲心里都沒底。上艦前,徐玲已經進行了抗眩暈訓練。登上軍艦后,徐玲才發現,陸地上的訓練和艦上的實戰完全是兩碼事兒。在軍艦上就像坐過山車,待不了一會兒,剛吃下去的飯就被晃得吐出來。無奈,她只好在耳朵上掛個塑料袋,一邊吐一邊學操舵。經過一段時間實訓后,她漸漸適應了船上的生活。
2010年,徐玲首次掌舵,經過印度洋風浪的考驗,駕駛“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赴亞丁灣執行任務。兩年后,她成功登上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通過勤學苦練,她成為我國海軍史上首位航母女舵手。
7年多的軍旅生涯,徐玲參加過國慶60周年閱兵,入選中國海軍首批女水兵。在航母上服役3年,她榮立三等功1次,先后獲得優秀士兵榮譽稱號2次,多次獲得其他表彰和嘉獎。
2013年年底,徐玲告別軍營,先后就職于江蘇盱眙海事、交通部門。
徐玲到社區任職的決定不但親友和同事不理解,2022年1月,她到黃花塘鎮蘆溝社區赴任時,社區74歲的老書記王其昌也滿腹疑惑:“當了幾年兵就來掌舵一個幾千人的社區,能行嗎?”持懷疑態度的還有社區里的爺爺奶奶們,在他們眼里,社區書記只能由德高望重的老黨員擔任,一個黃毛丫頭能干出啥名堂?
徐玲上任后,頂著不解和質疑,接連為居民解決了兩件棘手事,很快讓大家對她刮目相看。
徐玲首先解決的是居民吃水問題。以前居民吃的水都是由馬壩水廠提供,由于蘆溝社區地勢高,自來水雖經二次加壓,但仍時常難以正常供水,給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此前兩任社區書記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居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徐玲。
肩負著大家的厚望,徐玲率領社區班子成員察實情、出方案,經過多方溝通,最終做出改管網、直接從龍王山水庫取水的決定。改管網期間,徐玲有空就往工地跑,出了問題現場解決。3個月后,蘆溝社區居民終于喝上了龍王山水庫的水,再也不擔心用水問題了。
初戰告捷,徐玲很快就遇到了第二件棘手事:蘆溝社區改造后,居民遷入新居,社區被評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讓人想不到的是,居民看到房前屋后種滿了花草,覺得很不實用,不如種菜來得實惠。于是,社區里的公共綠化區域一夜之間被“清空”,都被居民種上了菜。
漂亮的小區和散亂的菜地實在不協調,但徐玲又無法說服居民恢復綠地。經過實地考察,她想了個折中的辦法—在村頭馬路對面的一塊空地上開發“共享菜園”,每個家庭能分到1分地,想種什么菜都可以。這樣一來,居民都自覺恢復了綠地,社區里的綠化終于做到了和諧統一。
辦社區食堂,給老人們送溫暖。年末給社區干部評分時,老人們給她打100分
當兵多年,徐玲養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風,常到群眾中摸排走訪。走訪中她發現,蘆溝社區戶籍人口3393人,大部分年輕人在外工作,常住的1000多人中,有一半以上超過65歲。很多老人由于兒女不在家,省吃儉用,吃飯經常湊合,營養跟不上。徐玲和同事們商議后,決定創辦社區食堂。
2022年5月,社區食堂建成開張,居民前來就餐,每人每頓10元錢。一開始很多老人來吃飯,對菜品也很滿意。可吃著吃著,人越來越少。徐玲有些納悶兒,經過走訪了解到,老人覺得飯太貴了。不少老人在家煮一鍋粥,只要花兩三元錢就可以吃一天。
怎樣才能讓大家少掏錢又吃得滿意呢?經過集思廣益,徐玲決定對本社區60歲以上老人每頓飯只收5元錢,年輕人收10元錢,外面的人收15元錢,既保證收支平衡,又減輕了本社區老人的負擔。
工作中,徐玲不但講原則,還用愛心對待每一位居民。有位姓張的失明老太,徐玲隔三岔五就帶頭幫她搞衛生。一位姓沈的老人癱瘓,家里經濟條件不好,徐玲自掏腰包買了輪椅送給他。這兩年端午節,徐玲還買來雞蛋、鴨蛋等禮品慰問孤寡老人。禮品雖不值錢,卻讓這些老人心里暖暖的。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讓習慣了搏擊風浪的徐玲變得越發細膩。社區有一戶家庭,因為男主人患病花了不少錢,大兒子考上了大學,二兒子考上了高中,家里難以支撐兩個孩子同時上學,就想讓老二輟學打工。徐玲得知后,經過多次奔走,讓學校免了老二上高中的學費和住宿費,生活費也得到了愛心人士的資助。
正是這一樁樁暖心感人的小事,讓徐玲得到了居民的認可。年末給社區干部評分時,老人們給徐玲打100分。他們說:“徐書記接地氣,真心為大家服務,做的事情大家都服氣!”
打造富民直播間,通過網絡平臺銷售鄉親們的蝦稻米、黃花塘老鵝,年銷售額超500萬元
徐玲到任兩年多來,蘆溝社區的居民笑容越來越多。欣慰之余,她最大的愿望是在鄉村振興方面有一番作為。
盱眙小龍蝦全國聞名,徐玲在蘆溝社區推行稻蝦共生養殖模式,用純天然無污染的生物肥種出的蝦稻米,好吃又環保。很快,蘆溝社區便建成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蘆溝社區的蝦稻米、雨山茶、葡萄、梨等農產品外銷困難。徐玲特地從淮安市請來網紅主播“牛姐”,以直播帶貨方式幫助居民銷售農產品。一些居民對直播帶貨不太了解,對“牛姐”入戶直播有些警惕。徐玲用最直白的方式對居民說:“直播不但能幫大家多賣農產品,還能賣個好價錢!”居民一聽都放心了。
以這次“牛姐”直播帶貨為契機,徐玲打造出了富民直播間,通過網絡銷售鄉親們的蝦稻米、黃花塘老鵝,年銷售額超500萬元。2022年,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達200萬元,同比增長2倍多,2023年銷售額更是直線上升。
可喜的是,在徐玲的鼓勵下,一些爺爺奶奶也用上了智能手機,學著拍抖音視頻,直播帶貨,成了“新農人”。為了增加老人們的收入,社區電子商務公司提供了分揀和打包的活兒。老人去社區干活兒,每天可收入50~80元。在家門口賺錢,老人們很有成就感。
目前,徐玲又制訂了蘆溝社區3年鄉村振興計劃,期待3年后鄉親們的生活會有質的變化,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幾年來,徐玲還義務為中小學生科普講解相關軍事知識上百場,關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近百人。因為熱心公益,她獲得了“中國好人”榮譽稱號。2023年,她又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并當選中國婦女十三大代表。
徐玲說,自己當過航母操舵手,在鄉村也扮演著“舵手”的角色。百姓就是大海,社區集體就是軍艦,她要將這艘“軍艦”開向遠方,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