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市雷鋒社區是雷鋒生前所在運輸連駐地,現有黨員 276名。近年來,雷鋒社區黨委堅持以黨建工作為核心,以傳承弘揚雷鋒精神為引領,不斷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全心全意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在社區276名黨員和“黨員家庭代辦站”服務隊等 10 支志愿者服務隊、500多名志愿者的帶動下,雷鋒精神在社區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遇事就敲代辦站的“門”
在雷鋒社區辦公室的一張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著25 本厚厚的工作日志,這是已故代辦員劉全國留下的,記錄了他為居民提供代辦服務的 6000 多個事項。
雷鋒社區是典型的開放式老舊小區,4567名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的就有1400多人,為解決轄區居民老年人群、患病人群需求多、訴求多的實際困難,社區黨委以樓院支部黨員為依托,選拔培訓了 16 名黨員代辦員,在每棟居民樓里建立了一個 “黨員家庭代辦站”,為居民無償提供各類服務,切實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 “學雷鋒、為人民服務不能空喊口號,要落到為群眾辦實事上,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黨員代辦員就是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的。”雷鋒社區黨委書記吳振華說。
侯雅珍是雷鋒社區14委10號樓的黨員家庭代辦員,她當代辦員已10個年頭,如今雖然已75歲了,但居民遇事找到她,她都會盡力去幫助。去年1月的一天深夜,熟睡中的侯雅珍被一陣電話鈴聲叫醒了。“雅珍姐,快來,樓上跑水,都沖到俺家啦!”電話里傳來1單元居民崔玉玲急切的求助聲。崔玉玲是一位獨居老人,遇事總找侯雅珍幫忙。侯雅珍迅速穿上衣服來到崔玉玲家,此時崔玉玲家的屋頂嘩嘩淌水,而樓上跑水的房屋卻是多年無人居住。情急之中,侯雅珍找到社區網格員,聯系上供水公司維修人員,維修人員迅速趕到,進不去房屋,只好暫時關閉了一樓的供水閥門,等天亮再上樓維修。維修人員走后,侯雅珍又幫著崔玉玲清理污水,一直忙到后半夜。事后,為避免鄰里產生糾紛,侯雅珍又把崔玉玲和漏水房屋房主叫到一起協商調解,圓滿解決了后續維修等問題。深受感動的崔玉玲把此事發到社區群里,居民們紛紛為侯雅珍點贊。
" 為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雷鋒社區依托微信平臺開通了“線上代辦”, 建立了“在職黨員代辦小組”,聯合共建單位成立了“優質便民服務代辦站”,廣泛開展照顧孤寡老人、幫扶獨居老人、救助困難家庭等精細化服務。遇事就敲代辦站的“門”,已成為社區居民的一種習慣。
社區就是溫暖的“家”
在雷鋒社區雷鋒物業的辦公室里,掛著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守望相助、共譜大愛”八個大字,受贈人是雷鋒社區的劉素香、王洪武、周秋華和楊淑蘭,贈送錦旗的是雷鋒社區居民張詩有一家人。
時隔近一年,74歲的楊淑蘭對當時發生的事仍記憶猶新。去年4月的一天中午,92歲的社區居民張詩有走失了,當時還下著小雨,他的老伴急忙找到黨員代辦員劉素香,劉素香立刻將情況反映給吳振華,吳振華迅速組織在家的王洪武、周秋華、楊淑蘭等代辦員及10多名志愿者分頭尋找,并把情況反映到附近的雷鋒派出所。車站、公園、河岸、商場,從中午找到深夜,大家累得筋疲力盡,仍沒有絲毫消息,一直到第二天中午,雷鋒派出所通過跟蹤監控,才在沈陽市警方的幫助下,找到張詩有。張詩有的女兒遠在深圳,當得知找到父親的消息后,含淚給吳振華打來電話:“謝謝大家,你們就是我的親人!”
" 為動員更多的力量參與社區建設,社區黨委牽頭成立了“黨員先鋒”志愿者服務隊、“黨員家庭代辦站”服務隊、“好鄰居”志愿者服務隊、“鋒行萬里”義務維修隊等 10 支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總數達到500多人,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800 余場次,服務群眾3 萬余人次。
同時,社區黨委先后與駐區駐街單位、社區“大黨委”單位及社會各界志愿服務團體等 24 家單位結成共建對子,開展共建活動 200 余場次,不斷壯大服務力量,實現資源共享、難題共解、成果共享。
近年來,社區內開設了老人食堂、雷鋒超市,修建了雷鋒廣場,完善了“好鄰居”廣場基礎設施,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用餐、購物、健身等服務,社區面貌煥然一新。“我們社區的房子從不愁外租,雖然子女在外面給買了新房,但不少老人仍不愿意搬走。”楊淑蘭說。
爭做雷鋒精神傳承人
68歲的孫成喜是雷鋒社區黨委委員兼8號樓代辦員。“我們樓院180戶、354口人,其中19名孤寡老人、6名殘疾人。”說起樓院內的情況,孫成喜如數家珍。獨居的王志是一名殘疾人,孫成喜常年幫他買飯,幫他推著輪椅下樓散心;92歲的獨居老人崇桂枝行動不便,孫成喜經常忙前忙后幫著買菜買糧。
" “每年供暖前,老孫都要從1樓走到34樓,檢查供暖管線,幫住戶排放暖氣片里的空氣。”吳振華說。
聽到大伙的表揚,孫成喜總是爽朗地說:“辛苦我一個,幸福全院人!”
近年來,為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雷鋒社區黨委結合“黨課開講啦”等活動,牽頭成立“正能量”宣講團,邀請雷鋒生前輔導過的學生、學雷鋒典型、雷鋒事跡見證人、黨員學雷鋒志愿者、優秀黨員等組成宣講隊伍,大力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惠民政策,用身邊榜樣激勵身邊人,教育引導黨員群眾爭做新時代雷鋒精神傳承人。
同時,社區黨委將每月 5 日定為社區“學雷鋒主題黨日”,積極整合各類服務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將雷鋒黨建“朋友圈”的“雷鋒”聚到一起,這當中,既有律師、公安民警、醫生、教師,也有社團和愛心人士。
" 在眾多“雷鋒”的帶動下,雷鋒社區居民從老到少,“學雷鋒”“做雷鋒”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