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我賦能;文化傳播;學習內驅力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2-0091-02
寒假的一天,我收到一則短信:“老師,我來巴厘島旅游啦,穿戴著中國的民族服飾,好多當地人都說好看,還要和我合影呢!”看著照片里青春洋溢的小慧,我的嘴角忍不住上揚,思緒不禁回到五年前……
尋找:初入校園遇困惑
2019年,我擔任高一年級的班主任,所帶班級是個國際班,班上學生畢業后都將去國外讀大學。
開學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小慧學習狀態不佳,上課沒精神,常常打瞌睡。奇怪的是,下課后她仿佛換了個人,經常眉飛色舞地和周圍同學討論娛樂八卦。任課老師也反映她的課堂表現不佳,這讓我感到很不解。
午餐后,我約小慧去操場散步,聊起她最近的學習狀態時,她低著頭不說話。當我繼續追問她上課犯困的原因時,她緩緩抬起頭,看著我說:“老師,坦白和您說吧,我覺得每天這么多課,上課犯困也不算什么。現在別人都說我讀的是國際班,覺得那是成績不好的有錢人讀的,學習一定很輕松。”聽到這樣的回答,我皺了皺眉,問道:“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呢?”她滿不在乎地說:“別人都那么看我了,我為什么要努力呢,反正父母對我的成績也沒要求。”她的回答讓我感到很詫異,但我沒有再說什么,只是讓她先回教室。
接著,我聯系了小慧的媽媽,當聽到孩子的在校表現時,她倒也沒有感到很意外,而是說道:“老師,我和小慧的爸爸也不指望她考取名牌大學,能上大學就行。”
本來小慧說父母對自己沒有要求時,我還將信將疑,看來這是真的。我對小慧的媽媽說道:“其實選擇國際高中只是換了一條通往成功的賽道,并不意味著可以‘躺平’。現在申請國外大學,競爭也很激烈。等您有空,歡迎您來學校,我們可以一起去找升學老師聊聊。”
掛斷電話,我陷入了沉思。每個人的成就動機都是不同的。家境的優越、父母的寵愛可能讓小慧的成就動機比別的同學低一些。我想,要改變她,就要想辦法激發她的內驅力。
發現:活動體驗增信心
借著生涯規劃課,我讓學生思考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領域。我還安排了“學長學姐面對面”環節,讓畢業生向學弟學妹介紹自己的專業情況。大家聽得很投入,討論得很熱烈。我觀察了一下,小慧的表情很漠然,提不起興致。
下課后,我借機和小慧聊了聊。我說:“小慧,聽完學長學姐的介紹,你現在有感興趣的方向了嗎?”小慧回道:“老師,他們說的我都不感興趣,什么土木工程、經濟、金融……聽起來都挺無聊的。”我繼續說:“沒關系,認識自己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慢慢來,相信你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最近,班級有個和德國學生的交流活動。我帶著試探的語氣問小慧是否愿意作為學生代表,和德國的同學線上交流。小慧感到有些意外,吞吞吐吐地說:“老師,您確定要讓我去嗎?我覺得我的英語不太好。”我鼓勵她:“當然確定,我聽過你的英文自我介紹,口語挺流利的,而且你的知識面也很廣,可以向德國同學介紹一下我們的家鄉,順便練練你的口語嘛。”聽到我這么說,小慧不再推辭,表示可以試一試。
此后的一段時間,我每周都會抽出一部分時間陪小慧練習口語。小慧則每天抽時間向她的德國朋友介紹中國的風土人情。本來我只是想讓她鍛煉一下英語口語,改變她的學習狀態,沒想到她還制作了精美的PPT,從歷史悠久的漢字到古色古香的建筑……小慧都向對方娓娓道來。活動結束后,德國的老師發來郵件,說活動反響很好,詢問能否邀請小慧給更多的德國學生開設線上文化小講座。我向小慧反饋后,她愉快地接受了邀請。
此外,我發現小慧的學習狀態和精神狀態都有了一些變化,上課時還會積極和學科老師互動,我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正是這次線上交流活動的成功體驗激發了小慧的自我效能感,讓她有信心去迎接更多的挑戰。
成長:勇敢追夢終達成
那天,小慧興沖沖地跑到我的辦公室,滿臉雀躍地說:“老師,我找到我的興趣點啦,我想去國外學習傳媒專業。”我回答道:“太好了,老師為你感到高興。可以和老師說說你是怎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小慧繼續說道:“您之前讓我向德國同學介紹中國文化,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思。不過這是一對一的交流,如果我能學會一些傳媒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我就可以通過媒體,向更多的人介紹中國文化啦。”
看著小慧激動的神情,我心潮澎湃。為了幫助小慧實現夢想,我鼓勵她擔任校園小記者,參與新聞報道;推薦她加入攝影俱樂部,提升拍攝技能;在職業探索周中,我帶領她爭取到了去本地電視臺實習的機會……
通過高中三年的努力,如今,小慧已經是倫敦一所高校的學生。讓我欣喜的是,她還開通了個人微信公眾號,運用所學知識,專門介紹中國文化,收獲了不少粉絲。每天看她的分享,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魏書生認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自育自學”。在我看來,教師是針對人類心靈的工作,只有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心中所愛,才能促使學生不斷前行,真正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賦能學生的主動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外國語附屬雙語學校)
見習編輯:徐緣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