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識別感受;表達感受;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2-0085-03
【作者簡介】劉保健,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海口,570100)教師,一級教師。
【設計理念】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將正確地體驗和表達情緒作為小學中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每種情緒都有不同的主觀體驗,代表人們的不同感受,構成情緒和情感的心理內容。引導學生正確識別和表達感受能幫助他們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改善人際關系。本課借鑒非暴力溝通模式中的“觀察”“感受”要素,通過觀影任務、情境練習、放松冥想等,讓學生在觀察中尋找識別感受的方法,練習表達感受,體驗表達感受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認識感受
教師:同學們,我們來做個游戲“看圖聯想”。請說出以下3張圖片讓你聯想到哪些詞。
PPT出示3張圖片,圖片內容依次為過山車、學校校門、藍天白云。
學生1:圖片1讓我想到“速度”“害怕”“刺激”。
學生2:圖片2讓我想到“上學”“作業”“焦慮”。
學生3:圖片3讓我想到“飛翔”“平靜”“放松”。
教師:這些詞語里面,哪些代表感受?
學生4:害怕、刺激、焦慮、平靜、放松。
教師:我們面對不同的事物會產生各種心理反應,這就是感受。大家還知道哪些感受?
學生5:開心、羞愧、擔憂、沮喪。
教師:感受是多樣的,我們要正確辨識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識別和表達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聯想”游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幫助他們認識感受及其多樣性。
二、尋找識別感受的方法
教師播放電影《奇跡男孩》的片段。視頻內容:奧吉是一個面部有先天缺陷的男孩,他和班上幾個同學在夏令營時被高年級學生欺負。奧吉和他們一起應對高年級學生。回到營地后,同學們向他表達了感謝,并夸贊他是個勇敢的人。
學生觀看電影片段。
PPT出示場景:奧吉聽到高年級學生笑話自己是“丑東西”;奧吉舉起拳頭面向高年級學生;奧吉和伙伴逃跑并成功甩掉高年級學生;同學們向奧吉表示感謝并夸贊他勇敢。
教師:在4個場景中,奧吉產生的感受及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判斷的?
學生1:場景1中,奧吉的感受是自卑和挫敗,他尷尬地低下頭并向后退,因為他知道自己長相怪異。
學生2:場景2中,奧吉的感受是害怕,他舉起拳頭的時候發抖了,因為對方比他高大強壯。
學生3:場景3中,奧吉的感受是慌張,因為他跑得太急摔倒了,他害怕高年級學生追上來。
教師:大家通過肢體動作來辨別他的感受。
學生4:場景3中,奧吉的感受還有高興、慶幸,因為他成功甩掉了高年級學生。
學生5:場景4中,奧吉的感受是感動,他看上去想哭卻又憋著眼淚,他走到河邊背對著同學才哭出來,因為他得到了同學的夸贊。
學生6:場景2中,奧吉的感受還有憤怒,他的眼神變得銳利,因為高年級學生傷害他的朋友。
教師:大家通過表情來辨別感受。
學生:場景3中,奧吉的感受還有擔憂和歉疚,他關切地詢問朋友的傷口是否流血,因為朋友幫助他時受傷了。
教師:這是通過語氣來辨別感受。
教師:我們不僅可以依據肢體動作、表情、語氣來識別感受,還可以通過事件和人物經歷來分析感受產生的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訓練學生識別感受的能力,引導學生分析感受產生的原因,明白可以依據肢體動作、表情、語氣來識別感受。
三、練習表達感受
教師:請同學們任選1種情境,結合肢體動作、表情、語氣,用第一人稱表達人物感受。
PPT出示情境1:希希一向成績優異,但這次期中考試因為感冒而失利。朋友小琳卻在這場考試中取得好名次,開心地向希希分享自己的快樂。希希覺得自己應該為她高興,可祝賀的話說不出口。最后,希希冷冷地說了聲祝賀,轉身回到座位上哭了。
情境2:早操時,站在前排的小陳踩到了小磊的新鞋。小磊瞪著小陳說——你就不能看著點后面嗎?小陳扭頭輕描淡寫地說——我又不是故意的,一雙破鞋,有什么了不起。小磊上前與小陳廝打起來,引得同學圍觀。老師過來制止,在了解到是小磊先動手后,嚴厲地批評了他。
學生1:我選情境1。我因為生病,考試失利,小琳卻考得比我好,我不服氣。
學生2:我選情境1。我明明努力了,卻沒考出理想的分數,感到沮喪。
教師:你們在表達時語氣低落,眉頭皺著。
學生3:我選情境2。老師沒問清楚就批評我,我很委屈。
學生5:我選情境2。小陳踩到我,還出言不遜,我非常憤怒。
教師:你們表達時雙拳緊握,聲調提高。
教師:同學們結合肢體動作、表情、語氣,清晰地表達了希希和小磊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只有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才能幫助別人理解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幫助學生練習運用肢體動作、表情、語氣表達感受。
四、體驗表達感受的好處
教師帶領學生冥想,思考自己近期經歷的一件事,想想這件事給自己帶來哪些感受?當時如何處理感受的?如果當時表達出感受會怎么樣?
學生1:上周,媽媽請假照顧生病住院的我。我感到心疼和歉疚,但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果我當時把感受告訴她,她會很開心。
教師:表達感受能傳遞情感,及時表達能讓自己不留遺憾。
學生2:前兩天,我和小明打了一架。他撞翻了我的手工作業,我憤怒地推倒了他的課桌。如果我當時能說出感受,心里會舒服些,就不會打起來。
教師:表達感受能幫助我們宣泄情緒。
學生3:我最近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悶悶不樂,小莫好幾次周末約我,都被我不耐煩地拒絕,她很傷心。如果我當時把感受告訴她,我們就不會冷戰了。
教師:表達感受能幫助我們解除誤會。
學生4:因為弟弟,父母對我關注少了,這讓我很失落。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他們。現在,他們會找時間陪我、關心我。
教師:表達感受能幫助他人理解自己的需求。希望同學們把識別和表達感受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
設計意圖:通過放松冥想活動,幫助學生體驗表達感受的好處,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極表達感受。
【教學反思】
理性識別和表達感受有助于學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筆者通過“看圖聯想”游戲引出課堂主題,幫助學生認識感受,明白感受的多樣性。借鑒非暴力溝通的“觀察”“感受”兩個要素,利用影視片段幫助學生練習觀察事件及人物,引導學生尋找辨識感受的依據。通過設置情境幫助學生練習表達感受。通過冥想活動,幫助學生結合個人經歷體驗表達感受的好處。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后續需設計幫助學生表達需要和請求的心理課,以完善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點評】
這是一節有料、有效且生動活潑的心理課。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教學目標具體合理。授課教師選擇小切口作為課題,聚焦情緒的核心元素“感受”,指導學生學習識別和表達感受的具體方法。一節課聚焦一個知識點,掌握一個小技能。這樣小而實的目標設置符合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
2.教學環節嚴密流暢。這節課從借助圖片初識感受,到識別影片主角的感受、代入案例覺察同伴的感受,再到“現身說法”體驗準確識別和表達感受的意義,教學環節銜接嚴密,層層推進。
3.教學形式豐富多樣。這節課所用素材豐富,教學形式多樣,既有“看圖聯想”初識感受,又有電影片段分享評析、案例練習和個人經驗分享,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同時,讓團體動力十足。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其一,課上只有學生個體活動,缺少同伴互動合作。如果在結束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將識別和表達感受的方法口訣化、兒歌化,或許更能入心、入腦,促進心動、行動。其二,在提煉識別和表達感受的方法時,缺少必要的底線提醒,如表達和識別感受時要堅持真誠和善意的原則,不可任性為之或惡意揣測等。
(點評嘉賓:李惠君,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心理健康教育專委會委員、海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包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