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閱讀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開闊幼兒的文化視野,豐富幼兒的情感經驗。但從農村幼兒的實際情況來看,他們的閱讀興趣、習慣及能力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閱讀興趣是影響幼兒閱讀狀態的前提,只有充分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幼兒的閱讀活動才能順利進行,幼兒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形成。因此,如何提高幼兒早期閱讀興趣是幼兒園教學中重點關注的議題。
二、調查過程和結果
為了全面了解農村幼兒園中班幼兒早期閱讀興趣的基本情況,筆者從幼兒閱讀興趣、家庭閱讀氛圍、家庭閱讀材料等方面對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兩所幼兒園的中班幼兒進行了調查,鼓勵家長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填寫問卷,共計發放問卷367份,回收340份,問卷回收率為92.64%。
幼兒的閱讀興趣主要表現在幼兒閱讀的穩定性、動機、態度及幼兒對閱讀材料的選擇方面。調查結果顯示,有65%的幼兒一周偶爾進行閱讀,20%的幼兒從不主動進行閱讀,只有15%的幼兒每天堅持閱讀。從閱讀時長來看,有15%的幼兒單次閱讀5分鐘以下,有45%的幼兒每次閱讀5~10分鐘,有35%的幼兒閱讀10~20分鐘,只有5%的幼兒能堅持閱讀20分鐘以上。由此可見,幼兒閱讀的穩定性并不高。從幼兒的閱讀興趣來看,大部分幼兒喜歡聽故事,但在自主閱讀時往往隨意翻看,只有少部分幼兒能仔細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從整體來看,幼兒的閱讀比較被動,大部分幼兒在家長提醒下才愿意閱讀,少部分幼兒會自覺地閱讀繪本,還有少部分幼兒一聽到閱讀的要求就表示抗拒。這些反映出幼兒的閱讀興趣偏低,閱讀動力不足。
對幼兒家庭閱讀氛圍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5%的家庭選擇在書桌前進行閱讀活動,30%的家長沒有為幼兒固定閱讀地點,15%的家庭則選擇沙發、床等作為閱讀場所。在家長是否參與閱讀指導方面,數據顯示,經常與幼兒一起閱讀和偶爾與幼兒一起閱讀的家長分別占40%和60%。這說明農村幼兒參與親子閱讀的機會比較少,家庭中的閱讀氛圍不濃。
對幼兒家庭閱讀材料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買書時,有20%的家長讓幼兒自己選擇,5%的家長自己決定,75%的家長選擇共同商量后再購買。從幼兒擁有的讀物數量上看,有10本以上書籍的家庭占30%,有5~10本的占50%,少于5本的占20%。由此可見,農村家庭的閱讀材料不豐富,部分家長在閱讀材料的選擇方面比較隨意。
三、農村幼兒園中班幼兒閱讀興趣不高的原因
結合教學實踐,筆者發現,農村幼兒園中班幼兒特別喜歡聽故事,但當教師讓幼兒自己閱讀繪本時,他們不善于觀察圖片上的人物變化,不懂得抓住畫面重點內容,也不能正確理解各角色之間的關系,在復述故事內容時存在困難,因而很難保持閱讀興趣。
客觀來看,農村幼兒園和家庭的閱讀資源有限,缺乏豐富的閱讀材料,這使得幼兒在進行閱讀時選擇單一。再加上閱讀材料更新速度慢,久而久之,幼兒慢慢失去了對書本的新鮮感,拿到書本后也只是隨意翻看。此外,農村幼兒園中很少有專門的閱覽室,未能為幼兒提供適宜的閱讀環境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這也使得幼兒的閱讀興趣不高。
此外,部分教師和家長不重視幼兒的閱讀活動,對幼兒的閱讀需要認識不足,所使用的閱讀指導方式單一,也沒有向幼兒教授正確的閱讀方法,這使得幼兒很難從閱讀中享受到樂趣。
四、培養農村幼兒園中班幼兒閱讀興趣的具體方法
(一)耐心引導幼兒,教授閱讀方法
部分農村幼兒園中班幼兒在看書時往往只是胡亂翻看,未能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這樣的閱讀效果不佳。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學習基本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幫助幼兒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計固定的閱讀教學活動,如晨間的自主閱讀、集體閱讀教學等,讓幼兒愿意靜下心閱讀,并在幼兒閱讀過程中適時提供指導,幫助幼兒逐步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和方法。從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幼兒在閱讀時愿意選擇熟悉的故事、常見的事物及以色彩鮮艷的圖片為主的閱讀材料,有時與同伴進行集體閱讀。基于此,教師要精心挑選適宜的閱讀材料,提供豐富多樣且符合幼兒興趣的閱讀材料,鼓勵幼兒彼此分享閱讀感受。
同時,教師要抓住教育契機,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對于閱讀能力不足的幼兒,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圖片或故事內容,耐心地引導幼兒簡單復述閱讀內容;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可以讓他們說說自己從閱讀中獲得的感悟,鼓勵他們將閱讀內容改編成劇本并進行表演,鍛煉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可以讓閱讀能力較強的幼兒帶動、幫助閱讀能力不足的幼兒,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使每名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總之,教師要綜合運用不同的手段讓幼兒掌握閱讀技能和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創設良好環境,支持幼兒自由閱讀
農村幼兒園要努力完善硬件設施,建設專門的閱覽室,為幼兒提供相對安靜的閱讀場所,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看到的和觸摸到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喜歡的、需要的。教師可以在主題閱讀活動的基礎上設計主題墻面,將活動內容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在墻面上,并與幼兒共同商量、制作,及時更換墻面的內容,讓幼兒在一日活動中可以隨時回顧閱讀內容并與同伴展開討論,使他們始終處于一個興奮的閱讀狀態,促進幼兒之間、幼兒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讓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閱讀興趣。
同時,教師要營造和諧、溫馨、舒適、愉悅的閱讀氛圍,保持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閱覽室的地上鋪上泡沫地墊,再擺上幾個舒適的靠枕,用幼兒喜歡的洋娃娃等玩具加以點綴,打造出一個具有親和力、令人舒適放松的閱讀區域,讓幼兒收獲愉快、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親近感。例如,筆者將教室中光線充足、相對安靜的區域打造為幼兒自主閱讀的一片小天地,讓幼兒可以抱著娃娃,靠在靠墊上舒服、自由地享受閱讀的樂趣。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增強教學趣味性
教師可以開展集體閱讀活動,讓幼兒從與教師、同伴的互動中習得關于閱讀的知識和方法,產生閱讀興趣。在集體活動中,教師的注意力有限,很難關注到所有幼兒的需求。因此,教師可以開展個別化閱讀活動。每一名幼兒的閱讀能力、興趣點都是不同的,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層次、主題、類型的閱讀材料,豐富幼兒的閱讀選擇,激發幼兒的興趣。教師也可以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幼兒的閱讀活動,及時發現幼兒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便于今后對閱讀材料、閱讀指導方式等進行調整。
幼兒樂于動手操作,教師可以拓展閱讀活動,注重動靜結合,將閱讀教學和游戲活動結合起來,以充分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幼兒的閱讀體驗。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故事接龍活動,投放展現不同故事內容的圖片,鼓勵幼兒在看懂每幅圖的圖意的基礎上,根據故事內在的邏輯規律,將圖片按順序排列,還原故事情節。教師也可以開展繪本制作活動,讓幼兒構思自己的故事,并將其畫下來,之后裝訂成冊,再與同伴互相介紹各自的故事。教師還可以開展故事表演活動,讓幼兒討論并決定各自的角色和任務,協商制作表演道具,在舞臺上無拘無束地表演。
(四)開展家園共育,增強閱讀教學效果
近年來,農村家長意識到了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但他們畢竟不是專業的教育者,往往想教卻無從下手。為此,教師要與家長開展合作,定期與家長進行交流,為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和指導。教師可以給家長推薦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讀物,幫助家長掌握開展親子閱讀的方法,更新教育觀念,讓他們意識到早期閱讀指導的重點不僅是識字,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可以在幼兒園中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讓家長和幼兒一起表演故事或閱讀繪本,以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增強閱讀教學效果。
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是幼兒喜歡模仿的對象。家長在家休息的時候要以身作則,發揮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以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受到熏陶。同時,家長要尊重幼兒的閱讀興趣和喜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搜尋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讀物,并注重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帶領幼兒走進書的海洋。
在陪同幼兒進行親子閱讀時,家長可以提問幼兒,也可以鼓勵幼兒大膽質疑,然后啟發幼兒思考,使其體會成功的喜悅,并及時表揚幼兒學習認真、聰明伶俐,以使幼兒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結語
幼兒閱讀興趣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基于農村幼兒園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家庭環境因素,通過情境創設、方法指導、家園共育等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農村幼兒園中班幼兒的閱讀興趣。
(作者單位:
蘇州市吳中區光福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