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是由心理學家賽里格曼于20世紀末提出的理論,它以積極心理和道德為主要研究范疇,旨在發掘和培養人的良好品德,重視人的潛能和積極動力,幫助人們獲得真正的快樂。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將積極心理學理論應用于德育管理,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經過實際調研,逐步摸索出一種能夠深入學生內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增強德育管理實踐性與有效性的德育管理教學模式。
積極心理學家認為,每名學生都是一朵待放的花,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就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給予他們充足的陽光、空氣和水,并耐心等待。教師要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差異,將差異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及可貴之處,并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和成長。本文從教育理論的角度出發,參考了積極心理學的相關思想,并結合班主任的實際工作情況,探討了如何在班級德育管理中合理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以期增強德育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明確德育內涵與要求
德育工作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班主任要轉變觀念,用賞識和關注的目光觀察每一名學生,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班主任還要持續向他們傳遞積極力量,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心胸開闊、坦誠待人的心態,讓他們以樂觀開朗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德育工作還應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以往的中小學生心理知識教育與德育在課堂中總是齊頭并進,追求普遍性,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的心理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對每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學校在設計課程時既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專業知識教學,又要安排面向少數學生的案例指導。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設定幾個中學生最感興趣的議題,讓他們更積極地投入課堂教學,通過與同學、教師的交流,提高團體協作能力,增進彼此的情感。在學生合作交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防止學生之間發生爭執。另外,教師可以查看每名學生的心理檔案,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真實生活狀況,并根據每名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工作。
二、科學合理地開展德育評估
要想構建一個“走心”的德育考核系統,教師應根據考核目標——學生的需要,確立德育考核的方法,積極拓展德育路徑,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德育活動,并注重德育評價和家校共育,以增強德育效果。
(一)采用多種方式,拓寬育人路徑
1.勇于探索,創新德育方法。教師可以在利用課堂教學開展德育的基礎上,較好地利用課后時間,將主題教學、行為作業和社區實踐三者有機銜接,構建課程、作業、社區實踐三位一體的主題活動式德育網絡平臺。例如,筆者所在學校進一步擴大了德育的參與主體,對外實行了校園、家庭、社區的融合,對內構建了以思政教師、教育專業教師、品德教師等為依托的全員教育系統。此外,學校還進一步完善了德育的評估制度,明確了考評主體、考評內容和考評方法。
2.細心觀察,開展個別輔導。初中生正在經歷自我認知的發展過程,看似成熟但迷茫無助,表面堅忍實則內心敏感。因此,中學班主任的責任重大,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讓他們以充滿活力且自信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給予學生以關切之情是教師培養他們積極心態的基本前提,而對學生的關心體現在對其人格尊嚴和個人興趣的支持上,在對待那些有特殊才能或者個性鮮明的學生時更是如此。例如,筆者班上的小芳學業成績并不突出,但她熱愛跳舞且外貌出眾,然而最近她的臉上總掛著郁郁寡歡的神情且很少與人交往。筆者在注意到這個情況后便主動找她聊天,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起初,小芳非常排斥,拒絕接受這份善意,但在筆者的堅持下,她開始有了轉變,愿意聽從勸告并嘗試重新振作起來。由此可見,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德育教學工作,這樣才能夠取得最佳的效果。
3.引入創新元素,開展實踐活動。學校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地方,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引入新的元素,改善單調乏味的教學氛圍,讓學校煥發出新的活力,展現全新的面貌,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感受集體的力量,并學會享受喜悅與歡樂。在初中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來實現這一目標,如季節性慶祝活動或特定節日慶典等。在特定的時節,教師可以策劃相應的班級活動,如春天一起郊游、秋天一起收割麥子等。教師還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安排一些實地調研活動,讓學生自行挑選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研究。例如,筆者班上有些學生選取了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的話題作為研究對象,他們在探究過程中深刻認識到了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有些學生關注環境保護問題,通過調研明白了環保對于社會的重大意義及個人應承擔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發揮引導作用,在課題選擇、執行過程及最后的反思階段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權和恰當的支持,讓他們能夠充分投入,享受其中的樂趣。
4.勇于反省,經常交流德育經驗。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教師之間可以多溝通、交流經驗,提高德育質量。例如,筆者所在學校分級總結經驗,整理了品格教育課程手冊,堅持將表現性評估與發展性評估相結合。在開展課題項目時,相關教師會先自主選擇,然后與其他教師共同探討,經過思考、參與、探索、反省、再思考、實踐的過程,使課堂行為更加合理,以促進教育目標的高效達成。此外,教師還可以創新課題實踐式、課題游戲式、課題問題鏈式等各種德育方法,有效規避課題推進方式的呆板現象。
(二)注重道德評價,落實全員育人
要想助力德育的科學發展,教師要充分發揮道德評價的預警功能和激勵功效,洞悉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態勢,并適時給予教育警示,及時進行德育干預與引導,讓學生看到自己品德的不足之處,找到自己的短板,并不斷學習和改進。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與其他同學的橫向對比,認清自身的不足,并激發學生的進取心,使其形成“見賢思齊”的學習態度。在整個評估過程中,教師不能以某個評價結果為評判該學生的唯一標準,既要重視評估對象平時的學習能力與狀態,洞悉評估對象內心的發展變化,又要重視評價的起點,以確保整個評估過程的客觀公正。
(三)加強家校共育,鞏固德育成效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讓家長認識到家校合作開展德育的重要性,了解教師的德育理念與方式,同時制定有效的共育策略。例如,教師可以先搜集互聯網上德育的資料和家校合作共育案例,據此分析德育的重要性和家校共育的優勢。接著,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網絡交流平臺,并邀請家長參與線上家長會,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家長展示準備的資料與案例,讓家長認識到家校合作開展德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德育的內容非常豐富,而教師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無法長期與家長討論合作開展德育事項。為此,學校管理者可以創建家長與學校合作教育的公眾號,通過公眾號向家長分享德育知識、信息、建議等,從而豐富家長的德育知識,提高家長的德育能力和家校合作開展德育的質量。由于家長并未接受過系統的德育培訓,并不具備高效的德育能力,在教育過程中容易產生各種問題,而德育公眾號的創建能為家長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另外,家長不僅可以通過公眾號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還可以向教師提出要求、建議或希望,以了解學生的情況,從而更高效地參與共育。
(四)強調教育指導,培養班級領導人才
積極的班級氛圍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班級德育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注重班級文化的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同時,在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將學生視為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積極教育的方法引導學生處理班級事務,在減輕工作負擔的同時讓學生主動投入學習和班級管理過程,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從而幫助他們塑造積極的心態。
教師要先制定透明、公平的學生干部選拔流程,如采取學生自薦和民主投票的方式,提高學生對班干部的認可度。接著,教師可以主動開設學生領導力培養課程,向他們傳授有關管理的知識,如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以提高學生干部的管理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實施定期的崗位調整計劃,以便及時發現并替換無法勝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學生干部,保證學生干部能充分發揮引領、推動和監督的作用。
班級管理工作復雜且重要,班主任需要與時俱進,尋找適應學生心理特性的管理策略。比如,現在的學生更喜歡獨立思考,教師可以考慮讓他們參與班級管理,在此過程中找到樂趣。教師也可以采用分組或者從學生中選出管理團隊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以獲得更好的德育管理效果。
結語
班主任應轉變傳統管理模式,應用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營造活躍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在班級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的德育活動,并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展現出溫暖的態度,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引導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助力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楊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