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群體的活動。”受到季節、天氣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幼兒園戶外晨間運動有時無法正常開展。為了增強幼兒體質,保證幼兒每天的運動量,筆者所在幼兒園立足于現有設備和空間,開展了室內混班晨間運動。這種游戲形式打破了同年級幼兒互相交流的班級界限,提高幼兒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筆者結合幼兒園室內混班晨間運動的現狀,探討了幼兒園室內混班晨間運動中的教師指導策略。
一、幼兒園室內混班晨間運動概述
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幼兒的體質,提高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雨、雪、大風、霧霾等不利天氣,這使得戶外體育運動無法正常開展。為了保證幼兒擁有足夠的體育鍛煉時間,幼兒園應當在不利天氣下組織幼兒開展室內體育活動。
晨間運動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開始,是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室內混班晨間運動是指在幼兒晨間入園時,改變原來各班級獨自游戲的情況,整合同一年齡段的體育資源,讓幼兒自由選擇教室、走廊、午睡房、樓梯、門廳等室內場所,進行晨間運動。考慮到幼兒的年齡小,心智發展不夠成熟,幼兒園室內空間有限,教師應思考如何在保障幼兒安全的前提下,讓幼兒充分體驗室內混班晨間運動的快樂。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動作發展目標,在游戲中有計劃、有目的地觀察與指導,成為幼兒活動中的支持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二、幼兒園室內混班晨間運動的開展策略
(一)做好游戲中的安全保障,確保幼兒的身心健康
在晨間運動開始前,教師要仔細檢查活動場地、材料的安全性及幼兒的著裝,提醒家長盡量為幼兒準備便于運動的服裝。同時,教師要做好幼兒的談話工作,用簡潔的語言和動作示范幫助幼兒回顧玩法和規則,組織他們進行熱身運動。在晨間運動活動中,教師應密切觀察幼兒的行為,并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如在開展“攀爬樓梯”等危險系數較高的運動時,要全程留意幼兒的行為,以防發生意外。當幼兒在活動中發生磕碰時,教師要及時幫助他們處理好傷口,并將其送至醫務室接受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增加幼兒的活動量和活動時間,隨時關注幼兒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在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帶領幼兒進行適當的放松運動,如慢走等,幫助幼兒調整情緒,從各個方面保障幼兒的健康和安全。
(二)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為幼兒提供運動技巧指導
在開展室內混班晨間運動時,教師要明確目標,結合幼兒身體機能的發展情況及年齡發展特點來安排每天的運動內容,設計特色項目等。在設計室內混班晨間運動時,教師要考慮到幼兒運動的全面性、創新性,設置的運動內容應包括身體各個部位的鍛煉。以大班幼兒為例,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上肢力量的訓練,如吊環、平板支撐、投擲等;還可以引導他們進行下肢力量的訓練,如單雙腳跳、踩高蹺、匍匐前進等。教師還要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調整活動內容,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在指導幼兒進行室內混班晨間運動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差異,教授他們不同的運動技能,同時要重視幼兒的“主人翁”地位,不能過度干預幼兒的行為。例如,在跳軟梯這一晨間運動項目中,筆者發現,有的幼兒直接從軟梯上跑過去,忽視了蹦跳技能的發展;有的幼兒動作發展不協調,不能很好地完成目標要求,對跳的動作掌握不到位,如缺少屈膝蹲下的預備動作,沒有蹬地和擺臂;等等。在觀察到這些現象后,筆者以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運動,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了引導:“誰有更好的辦法通過軟梯呢?在跳的時候,擺動我們的雙臂看看會不會跳得更遠呢?”從而幫助幼兒掌握了跳躍技能,使其樹立起對運動的信心。
(三)創設豐富的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參與晨間運動的主要動力是興趣。要想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教師需要對游戲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思考,根據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提高室內混班晨間運動的趣味性。筆者觀察到,小班幼兒喜歡模仿情節單一的運動,而中大班幼兒則偏愛競賽類游戲。以中班幼兒為例,教師可以開展“寶貝歷險記”游戲,將桌子排成兩列,引導幼兒從桌子下面“鉆山洞”,再經過錯綜擺放的椅子“小橋”,最后來到墊子鋪成的“泥坑”,讓他們越過重重障礙,匍匐前進到達終點。
在幼兒陷入游戲瓶頸時,教師可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游戲,推動游戲順利進行。例如,在投擲游戲“打倒大灰狼”中,當部分幼兒不遵守游戲規則時,教師可以扮演“兔媽媽”,帶領“小兔子們”一起游戲,并重申游戲規則:“我們要用手里的胡蘿卜打敗大灰狼,每次我會帶三個寶寶去,請寶寶們站在安全區域后面,一次只能扔一個胡蘿卜喲!”教師通過親身參與游戲指導幼兒,不僅能提高幼兒的游戲興趣,還能幫助幼兒重塑規則意識,保證游戲順利推進。
(四)做到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室內有限活動空間
隨著室內混班晨間運動的推進,教師要根據游戲活動的開展情況不斷調整、創新,合理利用有限的室內空間。如果教室存在相對較大的空間,教師可以利用桌椅設計各種鉆、爬、平衡、跑、跳等游戲。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三種玩法。第一,將椅子排成列,讓幼兒根據白板上的動作指令,自己創設游戲方法。比如,幼兒可以將椅子排成兩列,在椅子上面進行“爬行比賽”。第二,近距離擺放兩張墊子,讓幼兒從一張墊子跳到另一張墊子上,鍛煉幼兒的彈跳力。第三,將桌子倒放,讓兩個幼兒為一組進行套圈游戲,看看哪個幼兒投得準、投得多。另外,教師應在教室角落設置休息區,以便運動量大、出汗多的幼兒喝水休息和調整。
有的游戲活動本身占用空間相對較小,可以直接選擇在走廊進行。教師可以利用走廊空間較長、較寬的特點,讓幼兒開展“跳格子”“跳皮筋”等游戲。同時,各班級有許多相連的走道和門,為了更好利用空間,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吊環游戲,鍛煉幼兒的上肢力量。
教師還應充分利用班級周邊的功能廳,如音樂廳。為了尊重幼兒游戲的自主性與創新性,教師可以將音樂廳劃分為若干個區域,讓幼兒自由選擇游戲材料進行游戲。例如,在區域一中,幼兒可以自主進行拋接球、投球、踢球游戲等;在區域二中,幼兒可以自由擺放賽道,用手觸碰鈴鐺;在區域三中,幼兒可以自由放置呼啦圈,玩打地鼠游戲或將桌子腳朝上玩套圈游戲;在區域四中,幼兒可以自主開展沙包、飛盤游戲等。
(五)做好游戲觀察,及時進行鼓勵和引導
有的幼兒生性膽小,不敢主動與同伴進行游戲;有的幼兒好勝心強,當遇到失敗后無法接受,情緒激動。當幼兒在游戲中出現這些情況時,教師的鼓勵和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當幼兒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或是對某類游戲失去興趣時,教師要適當調整游戲內容,加大游戲難度,利用小貼畫獎勵制度來提高幼兒的游戲參與度。對于性格靦腆的幼兒,教師要使用激勵性語言引導他們參與運動,如“你剛才的姿勢真是帥極了”“我們一起和其他小伙伴玩木梯吧”“你靈活性這么好,一定可以及時躲避海洋球的,快和大家一起玩吧”等。對于游戲失敗后產生挫敗感的幼兒,教師要善于引導其合理地釋放情緒,如“你剛剛過小橋時平衡感很棒”“沒關系我們再試一次,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你不服輸的精神很棒,我們一起研究一下怎樣才能勝利吧”等。教師通過言語激勵、目光勉勵和手勢鼓勵等,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從而使幼兒在運動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體驗運動。
(六)注重幼兒的主體性,給幼兒更多的自由
在室內混班晨間運動中,教師除了創設一些晨間運動活動,還應為幼兒提供自主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運動器械,以凸顯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做回游戲的主人。對于中大班幼兒來說,教師可以讓他們一起布置場地、整理器材。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參與擺放椅子、拿放輕便器械的場地布置活動,幫助幼兒實現他們的游戲設計。例如,在筆者開展的“小熊過河”游戲中,剛開始時,幼兒將教室里的椅子擺放成一排,搭建成一座“橋”供“小熊”過“河”。在游戲中,幼兒發現此項目的參與人數過多造成場地擁擠,因此在新一輪游戲開始前,筆者引導他們擺放兩座“木橋”來解決場地擁擠問題。
(七)重視游戲評價,幫助幼兒梳理游戲內容
室內混班晨間運動中可能出現種種問題,教師要和幼兒一起商討,在游戲結束后開展評價活動。在游戲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和記錄,拍攝下幼兒運動時的精彩瞬間,利用圖片和視頻告訴幼兒在游戲中哪些玩法值得表揚和推廣,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等。例如,當筆者播放了一段記錄游戲活動的視頻后,有的幼兒說:“這段視頻呈現的是我們在玩‘打敗大灰狼’游戲,但是有同學犯規了,他玩完之后沒有把球撿回來。”對此,筆者詢問幼兒:“那你們是怎么做的呢?”幼兒說道:“我和朋友們最后決定讓他停玩一輪。”筆者認可了這一做法,并強調了遵守游戲規則的重要性,加深了幼兒對規則的理解。
總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說教式評價,利用照片、視頻等素材輔助評價,讓幼兒多說多評,保證幼兒園室內混班晨間運動的完整性。
結語
如何更好地開展幼兒園室內混班晨間運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摸索,教師要立足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打破幼兒的年齡界限,讓所有幼兒積極參與幼兒園室內混班晨間運動。同時,教師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邊探索,一邊創新,尋找一條真正適合幼兒園室內混班晨間運動的發展之路,讓混班晨間運動成為教育常態化內容。
(作者單位:合肥市丁香家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