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把培育文化意識作為教學活動總目標之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介紹傳統文化的內容較為單一,在設計教學活動時缺乏整體性、綜合性和層次性,而且拓展的文化知識的廣度、深度有限,導致學生不能開闊文化視野,無法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文章結合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相關案例,從開發拓展資源、實施多元對比、跨學科融合三個方面,提出了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方法。
一、開發拓展資源,全面感知文化
新課標指出,教材應以
適當的方式介紹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以及民主與法治教育。譯林版英語教材中有不少關于傳統文化主題的內容,但受篇幅限制,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介紹的傳統文化內容較單一,導致學生無法全方位、多維度地感知文化。因此,教師應基于單元主題,開發拓展資源,建立教材與課外資源的有效鏈接,并在教學活動中挖掘文化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和交流。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Then and now”為例,這一單元的主要話題為“談論過去和現在”。在這一單元的“Culture time”板塊的教學中,筆者首先介紹了“The Chinese
invented the compass.”等知識內容。其次,筆者在課堂上延伸并拓展了更多的關于發明創造方面的知識,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等,以此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培養學生用英語講述傳統文化的關鍵能力。最后,筆者向學生介紹了課外繪本,如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China,引導學生在課外時間積極閱讀,幫助學生通過深層次的閱讀開闊文化視野,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具體而言,筆者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拓展教學。
(一)探尋古代發明,體現文化底蘊
在課前,筆者設計了“Find and say”自主預學活動,引導學生搜集圖片、音頻和文字資料,探尋更多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并運用“Culture time”板塊中的“...invented...”的句型展開描述。在課堂開始,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了Famous food、Famous places of interests、Famous scientists等內容的圖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知Famous的含義。接著,筆者引出了繪本標題,即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China,向學生提出“What famous inventions do you know?”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回答,并在學生的回答中考查學生的預學情況,激發學生對文化探究的興趣。為了引入主題,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這一問題。在學生羅列出compass、gunpowder、printing、paper-making四大發明后,筆者引導學生利用學習材料自主學習核心詞匯,了解更多的古代發明知識。最后,筆者設計了“Write an information card”的活動,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選擇其中一項發明,借助圖片、文字、音頻和視頻等語言學習材料,運用英語介紹這一項發明。比如,有的學生是這樣描述的:“There are 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ancient China.Let me tell you about Compass, It’s the oldest invention in China. It can show us the north and the south.With it, we will never lose our ways.”在這一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后展開語言表達,使學生在全面了解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學會用英語描述并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
(二)鏈接現代發明,樹立理想信念
為了引導學生充分感知單元主題中“Then”和“Now”的變化,筆者鼓勵學生聚焦新時代中國的發明創造,利用多媒體播放High-speed railway、Shared bike、Shopping online、Mobile payment的介紹視頻,讓學生感受中國人勤勞勇敢、勇于創新的精神品質,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文化自信。接著,筆者提出“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se great inventions?”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生活實際,樹立“好好學習知識、長大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真正讓學生做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外化于行、內化于心。
二、實施多元對比,強化文化認同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比較中外文化的異同,發展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師應結合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特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言,體會中外文化的差異性,學會尊重文化差異,增強文化認同意識和文化自信。
(一)圍繞單元主題,比較文化異同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How old are you?”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主要是圍繞年齡的詢問和回答、禮物的選擇與贈送而展開的,這一話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引導學生認識中西文化的差異,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英文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中了解到在西方國家詢問年齡是不禮貌的。為了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十二生肖文化的理解,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In China, we have another ways to talk about ages. How can we talk about ages?”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引出十二生肖文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十二生肖的英文名稱。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生肖話題積極融入學生的真實生活,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積極運用“What’s your Chinese zodiac?”“My zodiac is...”等關鍵句型進行問答。為了拓展生肖話題,教師還可以開展“Talk about our family”的語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巧妙運用生肖這一英文話題,介紹自己家庭成員的生肖和年齡,讓學生在談論中深化單元主題,在知識拓展中認識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加深學生對十二生肖文化的認知。
(二)開展主題拓展閱讀,汲取文化精華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Then and now”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中國勞動人民勤勞刻苦、敢于創造的精神,教師可以引入繪本Lu Ban and the Saw,鼓勵學生認真閱讀繪本,并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閱讀的形式完成“故事山形圖”,使學生在概括總結中掌握魯班造鋸的故事內涵。在學生閱讀完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這一問題,激發學生展開深入思考,讓學生學習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為了深化單元主題意義,教師可以繼續向學生提出“As a student, what should you do?”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基于自身實際說一說自己的規劃,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向歷史人物學習,踔厲奮發,艱苦奮斗,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
三、跨學科融合,豐富文化體驗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基于一定的課程目標,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和實踐性問題為內容,本著‘學用結合、課內外結合、學科融合’的原則,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把學生的學習從書本引向更廣闊的現實世界。”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融合,注重其活動、主題等要素之間的內在關系,進一步強化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知識整合,在跨學科融合中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例如,教師可以適度開發中國故事資源,將其作為英語補充閱讀材料,巧妙引導學生借助在語文課上所學的知識讀懂英文故事,在深度閱讀中體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The King’s new clothes”的“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用閱讀填空的形式,為學生介紹《愚公移山》這一則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并在復習一般過去時語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英文情境中感知中國故事,使學生在閱讀填空中體會愚公勇敢勤勞、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然后,教師可以根據這個單元的核心語法知識——一般過去時,融合語文知識,為學生講述文言文故事《鐵杵磨成針》,并精心設計“Read and fill in”的作業內容。具體作業內容如下。
【Grinding an Iron Rod into a Needle】: Li Bai a great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of China.When he young, he was afraid of difficulties. One day, he an old woman grinding(磨)a very thick iron rod. He to the old woman,“Old Grandma, why are you grinding this iron rod?”The old woman
,“To make a needle.”Li Bai felt curious(好奇的),
“How can you grind such a thick iron rod into a needle?”“I can! If I keep on grinding, I can grind an iron rod into a needle.” From then on, Li Bai hard. Finally, he a great poet.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所學知識,不僅能加深對一般過去時的理解,豐富自身的閱讀體驗,還能在跨學科融合中升華故事主題,體會“堅持就是勝利,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結語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幫助學生增強文化自信,開闊國際視野。
因此,教師在重視自身文化素養提升的同時,在課堂上應基于單元主題,深層挖掘和解讀教材課文中的文化知識和價值內涵,積極拓展課外語言學習資源,補充適合的閱讀材料,錨定契合點,引領學生在深刻豐富的閱讀體驗中增強文化感知,夯實文化積累,學會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用英語廣泛傳播中國文化,從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高新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