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釣活動中用餌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魚獲的多少與勝負。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同是在一處釣魚,有的釣友收獲頗豐,有的卻是魚獲稀少,甚至是顆粒無收。究其原因,這當中雖有技術欠缺、釣位好壞等因素的影響,但最關鍵的問題還在于用餌上出現偏差。
一、餌料狀態的誤區
懸墜釣法在釣餌方面講究利用粉餌的霧化性達到誘釣合一的目的。但有相當一部分釣友不顧魚情,不分場合,盲目地強調霧化,甚至將魚餌的霧化快慢等同于魚餌的狀態好壞,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認識。
一次,我們十多個人在一個放養大鯽魚的練竿池掐魚。坐我右手邊的一位釣友,他擁有多年的垂釣經驗,算是位釣魚好手了。掐魚開始沒多久,他釣點里很快就有魚星泛起,然后就是接二連三地上魚。可沒過一會兒,他那里卻出現只見標動、不見上魚的現象。這期間,任憑他釣靈釣鈍,中魚率仍是無多大改觀。就這樣,他在魚訊無限、空竿也無限的苦惱中度過了60分鐘。本場掐魚,我釣了二十多尾魚,拿到1分,他卻只釣到8尾魚。按說我們觀標水平、線組配置、用標、調釣的區別都很小,為何魚獲卻有這么大的差距呢?唯一的可能就是出在餌料的狀態方面。我拿他的釣餌一試,果真如此。他的餌料過于霧化,結果導致誘魚太多;再加上鉤上殘留物太少,鉤餌入水后雖魚訊頻頻,卻沒有幾個是真口,魚獲少也就在所難免了。

上述用餌失誤的事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們要想避免重蹈覆轍,首先得弄清什么是餌料的狀態,其次要掌握正確的用餌方法。簡單點兒說,魚餌的狀態包括餌的比重、大小、軟硬、霧化程度、附鉤性等多個方面。所謂的狀態好,應該是指這些指標符合垂釣時的魚情。認識了這點,把握餌料的狀態就變得有章可循了。釣底時一般要求餌料的比重稍大,到中下層開始霧化,這能有效地減少上層小雜魚的搶食。浮釣時要求餌料比重要輕,霧化要快,顆粒細膩的餌不僅能將魚從中下層引到上層,而且可以讓魚長時間停留在一個層面。釣底層生口快魚(鯽、鯉等魚類)時,在前期引魚階段,應適當地提高餌的霧化程度,這有利于餌料中的誘魚成分向釣點的四周擴散,快速形成立體的霧化區。釣糗魚和滑口魚,需要加大餌料的黏性,降低霧化速度,這樣能減少滑魚“涮餌”,虛假信號自然就會少很多。除此以外,開餌的手法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也是控制餌料狀態的關鍵。
二、“萬能配方”的誤區
部分休閑釣友保有一定的用餌習慣,到哪兒都只用單一的魚餌配方,而且非常固執己見。比如,他們研究出一種配方后,在某一特定時期或特定釣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收獲,便認定這一餌料配方是萬能的。從此,遇到魚多、開口好時,他們或多或少都能釣到些魚;魚情不好、魚獲稀少時,他們就認為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而非餌料的原因。給大家說個例子:一次,我到家附近的公園釣魚,巧遇一個認識的釣友。我在離他稍遠的地方下了竿,只過10分鐘就上了一條200克的大鯽魚。接下來,我開始連連釣獲大鯽魚。他見狀便湊到我旁邊,結果還是沒什么收獲。于是他向我請教,說他的餌料絕對好用,可就是有信號不中魚。聽他這么一說,我就已經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這是個陳年老湖,鯽魚的密度不太高,雜魚卻很多。而他不論到哪兒都習慣用他那套腥餌,在這里當然只有看標跳舞的份兒了。另外,這位釣友非常“專一”,出門釣魚只帶那份餌料,想換都沒有備用的。我拿出自己的餌料,根據現場情況給他調了一團。因為更換了餌料,到收竿時他也有了三四斤的魚獲。可見,要釣好魚,絕不能“偏執一餌”,要學會綜合用餌,因為這世上根本沒有萬能的配方。
三、初學者的誤區
“你用的什么餌啊?”“我用的是……”這是釣獲少與釣獲多兩者之間的對話。通常,請教者會將他人告之的魚餌牢記在心。假如在隨后一次的釣魚中見效了,便如獲至寶。這部分釣友一般都是初學者,人家說什么都覺得有道理,自己卻缺乏判斷和嘗試。于是,你說加氨基酸,他就加氨基酸,你說放蜂蜜好,他就換成蜂蜜,你說軟餌狀態好,他立馬跟進,結果多是南轅北轍。而一些熱衷于競技的釣友,對釣魚高手們的信服更是盲目。尤其是對他們比賽獲勝后介紹的魚餌配方頗有興致,甚至是不加考慮,生搬硬套,其用餌思路完全由別人控制。我們這兒有位釣手,平常練竿幾乎看不到人,但只要有比賽,他就會隨著師父一同上陣。有了師父幫陣,他就能在比賽中取得不錯的名次。可一離開他師父這根拐杖,成績就一落千丈。原因很簡單,他每次都會把他師父的釣餌配方記在小本子上,比賽時一律“照方抓藥”,豈能釣贏?!其實,競技釣魚的魚情更加復雜,這次拿1分的餌料,下次很可能讓你兵敗如山倒。
綜上所述,釣魚用餌一定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人成功的用餌經驗只能作為參考和借鑒,博眾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財富。所以,大家應勤觀察、多研究,勇于實踐,善于總結,掌握特定地區或釣場的用餌規律,總有一天能駕輕就熟,繼而上升一個新高度。


四、胡亂搭配的誤區
許多釣友由于在用餌經驗上有所欠缺,又不肯下功夫鉆研和了解魚類的食性及活動規律,所以調配魚餌時總以為這個加一點兒、那個放一些,就能收到奇效。可事實證明,這種雜燴飯難能贏得魚兒的青睞。究竟如何才能調配出魚兒喜愛的佳餌呢?
首先,我們要確定餌料中動植物含量的比例。原則是,在冬春水冷、水瘦的水域,或是釣喜腥的魚類,可以適量加大釣餌中動物性蛋白的比例。夏秋炎熱季節或在肥水水域施釣,應減少或不添加動物性物質,多用植物蛋白高的魚餌。
其次,要確定主餌。主餌的大小、軟硬、霧化、比重要適合魚的攝食能力,餌料味型要和魚嗜好的味道大體一致,然后添加一兩種其他味道的能對主料狀態、特點進行補充的輔餌。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部分味型比較特別的餌料,混合使用可能會發生沖突,形成一股怪味,這樣的餌料,魚是拒食的。比如草莓香、蒜香、椰奶香與其他味型餌料混用時就應謹慎。因此,選擇味型必須以一種餌為主,其他的一到兩種只是起到調味的作用,切不可讓輔餌喧賓奪主。

最后有一點要引起大家注意:搭配餌料最好選擇同一品牌的商品餌。因為每個生產廠家的制餌工藝、原材料及誘魚劑成分都是有差別的,在不了解餌性的情況下胡亂搭配,將會使餌料的釣效大打折扣。
總而言之,不論是競技釣魚還是野釣休閑,只有依據魚的食性、地域和水質特點,以及氣候變化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方能步入用餌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