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軒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
斜風細雨不減春日暖意
3月5日 雨夾雪
驚蟄起,萬物生,北京飄起了小雨。萬眾期待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隆重開幕。上午,我與近2900名代表一起,再次走進莊嚴的人民大會堂。相比去年第一次參會的光榮、興奮,這次更多感受到的是責任與重托。
8點40分落座后,我第一時間拿起整齊擺放在桌上的政府工作報告,翻看關于今年工作的目標部署。報告中有力度、有溫度的細節躍然眼前:GDP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務實的目標數字背后是黨中央和國家保持政策連續性一致性、穩預期、強信心的決心;“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新興產業”等一系列向“新”而行的部署,是黨中央和國家以進促穩謀發展的信心;強化就業政策舉措、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落實和完善異地就醫結算……誠意滿滿的“民生清單”是黨中央和國家回應多群體、多層次民生關切的溫度;“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中國”的新部署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
開幕式結束后,趁著午休時間,我再次仔細閱讀了政府工作報告,標注下初步審議意見,并根據報告重點,對自己今年提出的7件代表建議進行了更新完善。我還第一時間利用自己的公眾號對政府工作報告內容進行了解讀。有意思的是,我發現“忙碌”的不止我一人,駐地里,代表們或是圍坐討論,或是接受媒體采訪,“將國家意志第一時間解讀好、傳達好,每個細節都不能遺漏”。
通過“面對面” 實現“心連心”
3月6日 晴
今天上午,在上海代表團小組會議的會場,我遇到了下團組聽會的證監會主席吳清。這是一個月以來,我第二次與吳清主席面對面交流?;诘谝淮谓涣鞯膬热莺徒衲陮Y本市場的代表建議,我臨時調整了自己的發言內容,與吳清主席交流了對政府工作報告“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這一新表述的看法,提出了包括完善大股東減持規定以及延長A股交易時間與國際接軌的建議。吳清主席邊聽邊記,非常認真。部長問計于市場、問計于專家,這種科學決策的態度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感染了與會代表,現場討論熱烈。
務實坦誠不只于溝通,還體現在對代表建議的快速接納響應。昨天下午,前來參加小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是發改委的李春臨副主任?!澳岬慕ㄗh針對性強,很重要?!睍?,李春臨副主任通過代表團收集了我關于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建議,并表示會加緊研究,推出更有力的破堵點、暢循環舉措。
通過“面對面”,實現“心連心”,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更是凝心聚力共奮進的真實寫照。
法治建設,有理有法有溫度
3月9日 晴轉多云
“法治是最好的經商環境。”同以往一樣,今年法治話題依然受到代表們的高度關注?!敖ㄗh進一步加大對上海數字法院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融入全國法院‘一張網’建設”“進一步加大對長三角地區法律適用統一的指導力度,提升法治協同治理效能”“建議兩高加快前期系列會商成果落地,頂層推動司法數據共享、輕罪治理、涉案企業合規刑事訴訟全流程適用等實現新突破”……代表們認真審議兩高報告,提出了諸多具有針對性的誠懇建議。
對于法治建設“敢于提真問題”的底氣背后,是司法部門對代表的重視,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下法治中國彰顯出的溫度。今年1月初,我受邀參加了最高法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就過去一年最高法的工作及新一年工作計劃與張軍院長進行了交流?!氨O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監督?!碑敃r張軍院長所說的這句話,在今天審議兩高報告時,一直在我腦子里回響。我相信,通過人大代表認真履職,民生所盼必將通過法治力量變為民生所獲,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更加厚重的公平正義獲得感。
陳眾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文科一級教授)
最是好天等你來
3月3日 晴
正月廿三,九九艷陽天。萬里無云,碧空如洗,北京迎來了兩會代表委員,尤其是來自上海的同道。作為上海團的一員,我第二次和滬上的代表住進了北京飯店。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而且是上海團的代表,我又能為上海做些什么呢?暫且將我準備的“一帶一路”建設發言提綱寫進日記。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十年間,我國與一百五十多個國家、三十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二百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協議或文件,產生了近三百項實際成果。而其中數上海貢獻最大。
如今,“一帶一路”倡議新的十年已經開始,如何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強調各國平等合作與互利共贏,不僅是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動全球化,反對單邊主義,促進國際政治互信、經濟發展、和平共處的重要保證。當然,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一帶一路”建設還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困難。地緣政治風險、單邊主義抬頭等問題仍然需要我們共同應對與解決。從我國自身看,合理恰當地算經濟帳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真正做到平等互利,“一帶一路”建設才可持續、可發展。同時,如何從粗放走向精耕細作仍需下大力氣?!耙粠б宦贰鄙显S許多多的“最后一公里”尚需我們有意識地去打通。希望所有關心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朋友攜起手來,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在新的十年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不得不說的話
3月5日 雨夾雪
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諸多好消息,從去年的成就,到今年的預期,令人感奮。作為一介書生,我一如既往地關心教育事業。故此,我提交了三個建議,其中兩個事關教育。
第一個是“關于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建議”。這個建議去年提過,今年進行了修改。首先,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始于1986年,已經不適應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其次,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不僅可以緩解小學和初中教學的內卷問題,還可消釋中考“普職分流”政策帶來的巨大壓力。我認為:中考“定終身”為時過早。初中階段恰逢孩子叛逆期,大多數初中生尚未顯示出實際學習能力,初中男生大多處于貪玩階段,對個人學業、職業興趣等尚未有清晰目標,以致中考成績往往不如女生。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自1986年起已有近四十年歷史,而我國的GDP從當時的1萬億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126萬億元,且教育經費一直占GDP的3%以上,完全有條件將義務教育延長至十二年。這樣有利于培養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把閱讀時間、學習樂趣還給孩子。
第二個是“關于減少和限制教育考評的建議”。近三十年來,我國教育系統的各種考評令人目眩,尤以高校為甚,使高校教師窮于應付、苦不堪言。故此,建議減少和限制有關考評,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這既是對教師的尊重,也是對科學的尊重。
玉蘭花開慶兩會
3月8日 晴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首先得祝賀并感謝偉大的“半邊天”!沒有她們,哪來的我們?
說到性別,身在兩會,就難免讓我聯想到文科和理科(或者理工科)的關系:哲學社會科學(簡稱文科,包括藝術)與自然科學猶如人類社會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二翼,彼此不可或缺。但現實中顧此失彼的情況時有發生。近三十年來,文科不設院士已經較大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的平衡發展和文化強國建設。因此,文科一級教授(院士)評審必須加速推進。
受試行范圍和程序等方面的制約,首批文科一級教授(全國僅65名)聘任工作反響不大,且導致了不少揣測和訛傳。然而,上世紀50年代,我國施行學部委員和一級教授遴選制度曾大力推動了理工科和文科的發展。1993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在院士遴選方面取得了許多經驗,開展文科一級教授(院士)評審工作已條件成熟。為此,今年我提交建議,提出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牽頭并在人社部的指導和協同下制定選拔機制,在試行文科一級教授選拔機制的基礎上加快向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制度過渡。文科一級教授應聚焦國家發展需要,擔任基礎或戰略研究等重大項目,切實做好學科表率和人文化成的領頭羊;文科一級教授應享受兩院院士待遇。此外,建議對超齡且成就巨大的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授予相應的名譽,聊補三十年之闕如。
梅 兵
(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七秩再出發
3月3日 晴
申城的初春,持續陰雨。今日啟程赴京,意外收獲了久違的明媚陽光。時隔一年,再次赴兩會,感覺上少了一些初為全國人大代表時的陌生和新奇,多了一些思考和責任。
今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出發之前,我特地去翻閱了一些資料。根據記載,第一屆全國人大共有1200余名各界代表,其中包括了戊戌變法時期、辛亥革命時期、五四運動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的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的和社會的活動家,年齡從十八歲到九十歲以上的都有;舊時代中國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有147名成為首屆人大代表……遙想當年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真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空前未有的一次團結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設,是中國人民貢獻給世界政治文明的獨特的智慧!
在首屆上海人大代表團63位代表的名單中,我看到了華東師大建校校長孟憲承先生的名字,不禁感觸良多。70年前,孟校長作為教育領域的一員、作為華東師大的一員,為新中國建設獻智出力;70年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數億中國人的艱苦奮斗下,國家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領域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華東師大也已煥然巨變。同樣作為教育領域的一員、作為華東師大的一員,能接過人大代表的接力棒,何其有幸!七十載再出發,前方已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已然是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已然是加快建成引領育人創新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目標已明,唯有竭力奮進方能不負使命!
春天來了
3月5日 雨夾雪
今天是驚蟄,北京飄起了雨夾雪,據老代表講,這是近二十年來唯一的一次兩會的雪——瑞雪兆豐年啊!而人民大會堂內又是另外一幅景象,因為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開幕蕩漾著溫暖和振奮。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雖然對2023年的工作回顧篇幅并不多,但字里行間顯示出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帶領全國人民克服困難的堅毅、取得成績的扎實,令人感佩!報告著墨更多的是2024年的工作任務,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將“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為2024年十大任務之一,既深感榮幸振奮,也深感責任壓力。華東師大作為一所以教師教育和教育研究為優勢和特色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具有高等教育龍頭和基礎教育基點的聯結點特點,我們理應大力培育、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充分發揮聯結點的優勢和作用,在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方面積極探索、主動作為,強化使命和目標導向的高水平自主性研究與高質量有組織科研相結合,真正服務于國家的高質量發展——一年之計在于春,加油!
一個重要的問題
3月9日 晴
今天分小組審議兩高報告。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審結網絡誹謗公訴案件32件,判決有罪人數85人,同比分別增長10.3%、102.4%”;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檢察機關網絡法治工作21條意見,起訴利用網絡實施的犯罪32.3萬人,同比上升36.2%”“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5.1萬人、幫助信息網絡犯罪14.7萬人、網絡賭博犯罪1.9萬人,同比分別上升66.9%、13%和5.3%”……看到這些數據,我同去年一起呼吁兩高要加大網絡空間治理力度的代表一樣,切實感受到在用法治力量維護網絡清朗的“賽道”上,兩高在奮力奔跑!但同時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個互聯網普及率處于高位的人口大國,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網絡空間治理仍然任重而道遠。除了建議兩高要持續加大網絡空間的治理力度以外,作為教育工作者,也應該深深地思考:我們能為此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