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住在6號樓,房間頂部又滲水了,什么時候能解決啊?”
“電瓶車集中充電點太少,充電排不上號怎么辦?”
“我要買新能源汽車,能解決充電樁問題嗎?”……
每到周一、周三,金山高新區恒康居民區人大代表、社區代表都會在人大代表聯絡站覆蓋的網格議事點參加樓道“小圓桌議事”,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智、謀發展。
恒康居民區是高新區開發進程中的農民動遷安置小區,建于2013年,居住人口4682人。隨著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居民的需求不斷增多,原有的設施已滿足不了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如電瓶車、新能源汽車充電難、休息場所少等各種問題,居民反映強烈。
高新區恒康居民區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進一步加強與群眾聯系。區人大代表、居民區書記邱曉萍增加了在居民區網格內聯系接待選民的場次。人大代表、社區代表以一張“小圓桌”在聯系點、在網格樓道“擺攤設點”,按照反饋、點單、議事三個流程開展聯系服務群眾活動:首先由人大代表反饋上次選民點單處理結果。其次人大代表根據各站點接待、上門走訪、電話和線上選民提出的建議、意見、批評整理菜單,在各網格內通過選民現場表決方式,確定共性的問題清單后進行分類點單。再次是開展現場議事,樓道、居委會、物業公司能解決的問題現場解決,不能解決的由人大代表“買單”,負責向有關部門反映,協調解決。
近日,有段時間沒參加“小圓桌議事”的張師傅又出現在議事現場。看見他的居民笑著說:“張師傅,是不是家里又滲水睡不著覺了?又來反映情況了?”
“不、不、不,今天我不是來反映問題的,我是來感謝人大代表的!”張師傅樂呵著說。
張師傅家住恒康佳苑一幢小高層頂樓,幾年前,一到雨天,家里主臥房頂正中就滲水,不得不用洗臉盆接水。晚上睡覺他和家人也不得不移到客廳,全家人為這事煩心透了。后來報物業進行了維修,對樓頂露天平臺重新做了防水處理,情況有所好轉。這不,去年雨季,他家的屋頂又開始大量滲水。物業公司想盡各種辦法,做了多種維修方案,但最終因為涉及大量資金問題導致維修方案遲遲得不到落實。聽說人大代表在樓道聯系選民群眾,能夠幫助解決問題,張師傅起初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人大代表“小圓桌議事”。區人大代表邱曉萍認真聽取張師傅反映的訴求,第一時間上門查看現場,把相關情況上報。一個月后,經過人大代表多次協調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和第三方專業檢測維修機構,終于找到滲水原因,并協商好維修方案和資金問題。經過這次維修,半年多來,張師傅家的房頂再也不滲水了。張師傅表示:“我家終于能天天睡個‘安穩覺’了,這個‘小圓桌’還真能解決大問題呀!”
不管“小事”還是“大情”,恒康居民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始終堅持以“人大代表人民選、人大代表為人民”的服務宗旨,為選民提供貼心服務。據統計,恒康居民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點通過一張“小圓桌”,在網格樓道接待聯系選民60多場3000多人次,收集整理選民建議、意見、批評三類問題共20個,通過“小圓桌議事”機制現場處理解決問題19個,涉及居民樓外墻脫落、屋頂滲水等。根據選民建議,人大代表聯絡站牽頭召開業委會、物業、選民代表參加的“小圓桌議事”12場,聽取各方意見,新增太陽能路燈4盞、電瓶車集中充電點3個、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點1個、居民公共休閑場所2處等,盡力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高新區恒康居民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建立“1站3點9圈”一體多元化工作機制,即1個人大代表聯絡站、3個人大代表聯系點、9個網格“小圓桌”議事圈。通過工作機制的相互作用,定期“擺攤設點”深入群眾,推動問題在一線發現、訴求在一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