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 下正是蔬菜春耕備耕的繁忙時節。早春的一天,一大早,崇明區豎新鎮靜捷人大代表聯系點負責人、區人大代表王庭峰就帶著農技專家和村里的種植大戶一起來到農戶田頭,給村民提供技術指導,為早春蔬菜搶“鮮”上市做準備。閑暇時,與村民話家常、聊近況、聽建議、談發展,“鄉村振興,農民的聲音須用心聆聽”。
作為靜捷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庭峰主動提出將聯系點設在合作社內,逐漸形成了“聯系點+合作社”模式。如今,該聯系點有區人大代表2名、鎮人大代表3名,立足“三農”領域和行業特色,聯系點開展多樣化活動,搭建了代表與政府、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發揮了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前哨紐帶作用。
念好“增收經” 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
每月25日,聯系點都會開展組團式接待選民活動,去年以來,累計接待選民200人次。在“長壽之鄉”崇明,很多五六十歲的村民勞動能力、勞動意愿都很強,不少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村里打份零工,貼補家用。為引導村民就業創業,聯系點依托靜捷合作社,先后幫助指導40多個農戶種植蔬菜、解決300多個農民在基地就業,基地就業農民人均月收入達0.5萬元以上。
同時,村里吸納群眾和人大代表的建議,探索“家門口產業”發展。合作社也積極發揮蔬菜產業優勢,協助村里開展“芽苗微工廠”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和產品購銷服務。村民周師傅已在新建的“芽苗微工廠”工作了3個月。“離家特別近,騎電瓶車5分鐘就到了。發豆芽這份工作操作起來也不復雜,但要認真、細心,非常適合我!”周師傅開心地說。“芽苗微工廠”項目為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拓寬了發展思路、探尋了新路徑。
議好“關鍵題” 共謀產業發展之計
日常走訪調研中,一些合作社向代表們反映生產技術有待提高、銷售渠道不暢等“成長中的煩惱”。圍繞整合運輸和銷售資源、持續推進標準化生產、推動規模化訂單種植等方面,聯系點組織策劃了系列合作社、農業企業座談會,搭建人大代表、政府部門、農業主體多方交流平臺。在同研共議基礎上,聯系點向區有關方面提出建議,這些建議與政府打造蔬菜全產業鏈的工作重點不謀而合,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同時,聯系點充分發揮代表的號召力,凝聚各農業主體參與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新組建的崇明蔬菜集團通過推動單品化訂單種植、制定種植和產品標準、探索“新農業+新零售”合作新模式,使農產品的供貨量和品質更穩定,并通過訂單協議等模式帶動輻射小農戶一起發展壯大,讓傳統農業進一步和現代化商業市場接軌。
賦好“科技能” 打造現代農業新名片
近年來,崇明種源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推進,如何促進特色種源優勢加快向市場優勢轉化,成為推動種源農業向縱深發展的關鍵課題。代表聯系點駐點代表深入田間地頭、村頭巷尾收集社情民意,廣泛傾聽各方呼聲。在此基礎上,王庭峰領銜提出了關于加強崇明特色農產品種源集約化管理的代表建議。該建議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崇明區積極開展蔬菜品種認定工作,目前已取得香酥芋、山藥、小菠菜、韭菜4個崇明特色蔬菜品種認定,接下來將推動規模種植、擴大種源產業市場,進一步提升崇明特色農產品市場區分度、市場感知效果。
聚焦立足資源稟賦、探索模式創新,統籌協調推動《上海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崇明專章”落實落地,聯系點組織開展了專題研討、調研調查、交流學習活動,積極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建言獻策。“有了人大代表聯系點,收集社情民意的渠道拓寬了,我們也可以圍繞農業農村發展問題更有針對性地去努力。”王庭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