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從事旅游業以及個人興趣,出境商務或者旅行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與合作伙伴洽談、考察和欣賞風景之外,在境外目的地品嘗美食、愉快購物往往也是重要的行程。
目前在我國大部分旅游城市,人們已經很少使用現金支付,也很少刷信用卡,這樣的消費習慣令一部分旅客即便是出國、出境旅行也不會兌換很多當地貨幣的現金。就如同我,在境外旅行時,每當看到大型商場、OUTLETS(奧特萊斯),又或者僅僅是一個路邊的超市,但凡它既標有“退稅”標識又標有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標識時,內心瞬間就與這些消費場所拉近了距離,忍不住在這個店鋪看看衣服、鞋子,在那個特產貨架前認真地品嘗試吃,片刻逗留卻滿載而歸。可以說消費支付的便捷性是消費者愿意消費的關鍵因素之一,雖然這些在當地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標識僅僅是令旅客的購物體驗更為親切,卻能讓旅客積極參與并享受這些旅途中的“安排”甚至達成超額消費。目前日本、澳大利亞等旅游熱門國家的主要城市的支付場景已經與我國基本無差別,甚至在比較小眾的度假地也不鮮見同樣便捷的支付場景。
隨著辦理來華簽證的便利程度不斷提升,以完全自由行方式來上海旅游或者途經上海前往中國大陸各地的國際旅客比例已不斷增加;國際航班、國際郵輪的持續恢復,不僅促進上海的國際商務往來加速恢復,還將有力促進上海打造中國入境旅游“第一站”的工作。如何令這些國際旅客在上海駐足更久?雖然各國支付習慣各不相同,但便利的支付場景、親切的生活氛圍可以說是每一位旅客對旅游地的期待。
其實,國際旅客抵達上海后的大額消費基本產生于入住星級酒店、在大型商場購物、在涉外飯店用餐,這里普遍安裝了可刷國際信用卡的POS機(刷卡機),消費并不成問題。國際旅客感到的不便利、不親切,主要存在在小餐館、街邊便利店、咖啡廳、水果鋪等一些有小額支付需求的生活化場景中。比如乘坐出租車、使用共享單車時,國際信用卡就派不上用場,連兌換的百元人民幣現鈔,也會因小店家無法找零而造成實際上“不能使用”。
春秋觀光巴士是許多境外旅客認識上海的方式之一。當發現入境旅客小額支付的問題正成為普遍現象之時,我特地多次前往觀光巴士的購票現場觀察和接待境外旅客,在對比了個人近年出境游的實際體驗后,我還請春秋旅游入境部同事們向境外組團旅行社、來華旅客本人就支付情況作了溝通、調研。在經過整理、匯總、思考和提煉后,我在今年市人代會上專門提交了《關于重視入境旅客小額支付功能的建議》。
上海要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迫切需要拓展入境支付多元化的渠道,擴容、健全支付生態圈。可能有人認為安裝POS機即可實現,然而并非如此容易。由于國際信用卡需要商戶申請專門的POS機,同時收取商戶的通道費較高,例如VISA(維薩)和MASTER(萬事達)等國際信用卡主流卡收取的通道費基本為2.5%,為減少持卡人拒付風險,承擔結算功能還會向商戶收取一定金額的保證金,而中國銀聯信用卡在國內向商戶收取的手續費只有0.52%,因此大部分中小商戶都不接受國際信用卡支付。目前可綁定國際信用卡進行小額支付(單次不超過200美元)的支付寶,也需要收取持卡人2%的手續費,因此境外旅客也基本不會選擇這種支付方式。
國際化城市應該包容多種支付場景,因此我認為現金支付雖然已淡出上海市民的消費習慣,卻依然是目前情況下最容易的兜底方式,也是國際旅客習慣的支付方式之一。上海中心城區的景區商戶、紀念品商店可借鑒春秋觀光巴士的做法,在營業時間內配足小面額現金;銀行、星級酒店、機場等貨幣兌換窗口應主動為境外旅客提供小額人民幣現鈔兌換;本市出租車和共享單車企業應積極尋求解決乘客現金支付的方案。
當然,隨著電子支付進程不斷加快,國際金融合作越來越深入,各國之間的電子支付系統的“絲滑”對接也將越來越多。完善而健全的支付生態圈為旅客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必定帶來更多的親切和友好,也將進一步鼓勵更多國際旅客愿意來到上海。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