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月6日,羅山路地鐵站迎來了632路和浦東113路正式入駐,這2條公交線路打通了沿線居民便利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在此之前,浦東新區康橋鎮東部地區錦繡華都等10個居民區的近3萬居民,由于路網結構限制,前往羅山路地鐵站約2.5公里的路程只能憑步行或騎車前往。
這一變化,源于浦東新區康橋鎮人大組織開展的課題調研活動。調研課題組一次次現場排摸、實地調研,人大辦加強協調、召開會議,相關部門合力推動、積極落實,推進調研成果轉化。2條公交線路的最終入駐只是課題調研成果的一個縮影,此外,打通4條斷頭路,增設康橋路園區2條公交線路,為獨居老人、純老戶等人群幫辦代辦4604張“康康卡”,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簽約25部……這些數據是康橋鎮人大組織代表在調查中探索真實情況,在研究中謀劃長效出路,在跟蹤督辦中求實效,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服務康橋鎮高質量發展所交出的一份讓人民滿意的履職答卷。
如何提高課題調研效果,發揮人大代表作用?近年來,康橋鎮六屆人大把調查研究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同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結合起來,通過深入調研推動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把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貫穿人大工作的全過程。
抓牢選題環節,引領調研方向。康橋鎮人大牢固樹立“黨委政府關注的熱點就是人大工作的重點、人民群眾關心的難點就是人大工作的焦點”的理念,立足“小切口、大民生”的調研思路,緊扣發展大局、民生大計,精選出助推全國文明典范城區創建、農村環境綜合管理、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程、優化營商環境、緩解道路堵點、緩解小區停車難、理順養老管理機制、加強電梯安全管理等8個調研課題,時時瞄準瓶頸之結、探求破題之策,做到人民群眾呼聲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進到哪里,代表作用就發揮到哪里,讓“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落地生根。制定《關于做好2023年康橋鎮人大調研課題方案》,成立8個課題調研小組,明確課題調研具體時間節點,各課題調研小組結合代表自身特長和優勢,形成可供決策參考的調研報告。
抓牢調研環節,提高調研實效。康橋鎮人大不斷探索創新調研的新方法、新途徑,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呈現亮點。調研范圍求“廣”。用腳步丈量出來的調研才有泥土氣息,有群眾聲音的結論才有說服力,課題調研小組組長分別帶隊走進社區、走進農田、走進園區、走進居民群眾身邊的公共空間,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面對面獲取第一手材料,讓調研課題廣集民意、廣聚民智,使想出來的點子、舉措、方案符合實際情況。調研內容求“深”。調研小組依托人大代表“家站點”平臺,結合代表小組活動,既到亮點多、經驗豐富的地方去“汲取真經”,又到問題多、情況復雜的地方去“解剖麻雀”,堅持“請進來” “走出去” “沉下去”相結合,拓展課題調研的縱深,全面分析問題。調研方式求“活”。積極探索和綜合運用各種調研方式,如調研小組在開展緩解道路堵點問題調研時,通過線上調研小程序向居民發放電子調查問卷,收回有效答卷500余份,提高了調研效率;在開展助推全國文明典范城區創建調研時,調研組與相關職能部門開展聯合調研活動,形成了調研咨詢工作新模式。
抓牢落實環節,推動成果轉化。鎮人大高度重視調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第一時間將調查研究報告送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為決策提供參考,扎扎實實做好調研的“后半篇文章”。
2023年康橋鎮課題調研共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8篇,課題組在農村環境綜合管理調研報告中提出“明確屬地化權責”等建議,在打通道路堵點調研報告中提出“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等建議,在養老服務調研報告中提出“探索養老服務模式更新”等建議……一份調研報告提出多個建議,為推動相關問題解決把脈問診,也為精準施策謀好了“后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