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雙掛汽車列車運輸是一種新的模塊化運輸方式,具有高效低碳等優點。該種車型長度較長、總質量較大,再加上運輸模塊增多,導致車輛安全性能變差。為此,系統地梳理了多掛列車車輛型譜,提出了適合國內運輸的雙掛汽車列車方案,并應用車輛主動安全技術提升汽車列車安全性能。
關鍵詞:雙掛汽車列車;模塊化;多掛列車車輛型譜;車輛主動安全技術
中圖分類號:U469" 收稿日期:2023-02-12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3.014
1 研究背景
2017-2021年期間國內牽引車輛和掛車的數量在全部營運貨車中的比重從30.65%提升到60.17%,營運貨車重載化、大型化、列車化的趨勢十分明顯。快遞、快運行業發展迅猛,快遞業務量從2017年的400.56億件上漲到2021年的1083.00億件,這種發展對運輸的時效性、運輸裝備的容積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需研制出大容量的雙掛汽車列車,以促進運力提升和優化運輸組織結構[1]。
2015年6月,交通運輸部發布了《交通運輸部關于開展超長汽車列車試點工作的批復》(交運函(2015)436號),同意將貨車、半掛車、中置軸掛車等貨物運載單元進行組合,組成超長汽車列車從事運輸作業,為提升我國貨運車輛裝備水平進行有益探索和創新。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雙掛汽車列車是一種成熟的運輸方式。根據國外運營經驗,雙掛汽車列車運輸模式可以實現運輸節能化和高效化,對比普通牽掛組合,減少牽引車數量,減少駕駛員,每噸公里CO2排放量降低15%~20%,節約25%的道路運輸空間,減少道路車輛流量、改善交通安全現狀。
相比之下,我國的GB 1589—2016《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限定了車輛的長度、最大總質量,至今為止雙掛汽車列車未見商業化運行,隨著我國交通體系不斷完善和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現有標準必將突破,雙掛汽車列車將推廣應用[2]。
2 總體結構選型
即將頒布的《道路車輛汽車列車多車輛間連接裝置強度要求》標準修改采用ISO18868:2013,與國際標準在技術內容基本保持一致,根據我國車輛軸荷、質量限值標準進行測算,并與現行有效的國家法律、法規、標準保持一致,重新繪制了多掛列車車輛型譜(表1),根據歐美澳等常用的雙掛汽車列車結構型式和實際的應用情況,標準刪除了ISO18868:2013第4章中4.4條款規定的車型,該車型采用了牽引貨車+中置軸掛車+中置軸掛車的組合方式(圖1),僅作為試運行車型驗證過,在國外實際應用較少,且裝卸貨的便捷性和效率不高,因此該類型汽車列車被刪除。
A型掛車是指掛車在車輛后部裝有連接裝置,用于牽引中置軸掛車或牽引拖臺的半掛車,B型掛車是指在車輛后部裝有牽引座,用于牽引另一輛半掛車的半掛車(見圖2),C型掛車是指不具備牽引功能的半掛車。牽引拖臺是指用于與半掛車組合使用,由一個軸或一組軸和牽引座組成的被牽引車輛(見圖3)。在車輛設計過程中,依據多掛汽車列車車輛型譜,使車輛能夠適應我國運輸路況、工況。
Ⅳ型汽車列車采用牽引拖臺連接前后車輛,相對來說增加了車輛長度、車軸數量、裝載質量和一個鉸接的自由度,總長度加長、總重量加大,再加上運動模塊增多,車輛易產生側滑、甩尾、側翻等危險工況。Ⅰ型汽車列車為A型掛車牽引中置軸掛車,牽引連接裝置為牽引桿連接器與牽引掛環,Ⅲ型汽車列車為牽引貨車+牽引拖臺結構,顯然牽引拖臺、牽引桿連接裝置增加了車輛長度,參考國外試驗數據,通過“后部放大系數(Rearward Amplification,簡稱RA)”評定雙掛汽車列車的行駛穩定性,Ⅱ型汽車列車后部放大系數為1.55,也是4種汽車列車模式中最小的,即行駛穩定性最好的,綜上車輛總體結構選取Ⅱ型汽車列車,連接裝置為牽引銷與牽引座,車輛整體結構緊湊,有效縮短汽車列車長度,改善汽車列車的機動性[3]。
3 整車介紹
隨著集裝箱運輸方式的興起,集裝箱運輸車能夠實現運輸機械化、標準化作業,可充分發揮集裝箱運輸的優勢,在公路集裝箱運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B型半掛車和C型掛車車型為集裝箱運輸半掛車,秉承綠色低碳設計理念,一臺牽引車運輸更多的貨物,可減少碳排放、減少道路磨損。該雙掛汽車列車突破了GB 1589—2016《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質量限值(49 000 kg)長度限值(17 100 mm)要求,但軸荷符合法規要求,可在特定路線試點運用。
整車由牽引車、B型掛車和C型掛車等組成,雙掛汽車列車可裝運1個1AA型40英尺(12.192 m)集裝箱,裝運1個1CC型20英尺(6.096 m)集裝箱(圖4)。根據GB 1589—2016要求,牽引車驅動軸每軸每側裝備空氣懸架,最大總質量限值增加1 000 kg,牽引車最大總質量可達到26 000 kg,掛車三軸組最大允許軸荷限值為24 000 kg,可確定多掛汽車列車總質量為74 000 kg(圖5)。
1.C型掛車" 2.1AA型40英尺集裝箱" 3.B型掛車
4.1CC型20英尺集裝箱" 5.牽引車
雙掛汽車列車主要技術參數如表2所示。
3.1 牽引車
汽車列車在行駛時易出現折疊、甩尾和蛇形等形式的橫向失穩狀態,尤其是在高速變道工況下會增加半掛汽車列車橫向失穩的可能性,為保證汽車列車運行安全及穩定性,牽引車應裝備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ESC)、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S)、EBS制動控制系統、360全景盲區監測系統、緩速器輔助制動裝置,6×4牽引車三橋配置空氣懸架,盤式制動器,可匹配EBS+ESC制動系統以增加車輛抗側翻穩定性、橫向穩定性及制動性能。GB/T 35782《道路車輛甩掛運輸技術條件》要求,汽車列車比功率(發動機凈功率/總質量)≥5.40 kW/t,牽引車發動機凈功率應≥74×5.4 kW=399.6 kW,選取牽引車功率412 kW,符合國Ⅵ排放標準。
3.2 B型掛車
該車主要由走行系統組成、牽引座組成、支撐裝置、車架組成、牽引銷,制動系統等組成(圖6)。走行系統由空氣懸掛、10 t盤式制動車軸、12R22.5-12PR輪胎、9.0-22.5鋼圈組成(圖7),C型掛車支撐裝置撐地后,B型掛車空氣懸掛氣囊放氣,B型掛車車架下降,C型掛車牽引銷和B型掛車牽引座快速分離,如此提高了運輸效率(圖8)。
B型掛車主要技術參數如表3所示。
牽引座組成由牽引座和墊板組成,牽引座型號GB/T 13880 FW 90-1,通過12個8.8級M16的螺栓、自鎖螺母連接牽引座墊板,墊板通過12個8.8級M16的螺栓、自鎖螺母固定在車架上,牽引座安裝符合GB/T 13880《道路車輛牽引座互換性》要求,牽引座墊板厚8 mm,材質為Q355B(圖9)。
B型掛車選用WABCO TRAILER-EBS E3-AXLES B-double ahead EBS(4S/2M)制動系統,系統需加裝掛車控制閥,該系統可根據實際載荷調整各軸制動力分配,其中ECU控制單元內置ESC電子穩定性控制模塊,對裝有ESC的牽引車,ESC控制模塊時刻檢測車輛當前的運行狀態,當相應的參數超過設定的限值時,ESC控制模塊會通過CAN總線控制EBS單元對車輛自動實施減速或制動控制,可根據車速、縱向和橫向加速度氣囊壓力等參數,在車輛側翻前實施制動。緊急繼動閥帶傳感器,實現制動壓力調控,掛車控制閥內置比例電磁閥,繼動閥和壓力傳感器,保留備壓控制,當前車EBS制動時,也對后車進行制動,通過CAN總線,將制動/控制壓力信號傳遞給C型掛車的ECU單元,以確保多輛掛車獲得最佳的制動響應時間。系統配置有牽引車握手(紅、黃)以便和C型掛車制動系統氣路連接(圖10)。
3.3 C型掛車
該車結構同普通集裝箱運輸半掛車,主要配置同B型掛車(圖11),制動系統選用WABCO-TEBS E-4S/2M。C型掛車因回轉半徑限制(圖12),前懸選取760 mm。
C型掛車主要技術參數如表4所示。
4 車輛靜強度分析
B型掛車結構及載荷不同于普通掛車,依據汽車列車多車輛間連接裝置強度要求,Ⅱ型汽車列車牽引車輛和掛車之間的縱向力D值(kN)計算公式:
式中,A為連接裝置前部車輛最大允許總質量,41 t;B為連接裝置后部車輛最大允許總質量,40 t;UT為C型半掛車轉移至牽引座上的垂直質量,16 t;g為重力加速度,9.81 m/s2。
經計算D值為133.416 kN,以上載荷工況加載到B型掛車有限元模型中,分別進行彎曲工況、扭轉工況、彎扭工況強度分析,計算結果表明彎扭工況應力最大,最大值264.95 MPa,出現在端部集裝箱鎖座座板孔處(圖13),小于該處材料的許用應力271 MPa。垂向變形為12.19 mm,小于車架測量長度的1.5‰(車架長度10 470 mm,允許變形15.705 mm)(圖14)。
5 主要技術特點
a.B型掛車、C型掛車采用了小鵝頸梁結構(鵝頸梁高120 mm),在滿足車輛強度剛度要求下,降低車輛承載面高度、整車質心。
b.采用牽引座和車架適配設計,載荷優化分配,使車輛軸荷分配合理,B型車架滿足牽引C型掛車和承受C型掛車載荷的要求。
c.采用可升降空氣懸掛系統,實現掛車之間的分離和連掛,提高運輸效率。
d.多種主動安全技術的應用,提升了汽車列車安全性能。
6 結語
本文對模塊化的雙掛汽車列車進行了研究,并建議在相關部門協助下,進行樣機試制及試驗,通過實測試驗,在技術和應用層面不斷累積經驗,逐步完善雙掛汽車列車性能測試評價方案,以推動我國雙掛汽車列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源熟.在我國發展雙掛汽車列車運輸可行性的探討[J].公路交通科技,1995(2)25-28.
[2]張楷祥,周慶輝.半掛汽車列車高速變道橫向穩定性控制研究[J].車輛工程制造接術2022(4):15-19.
[3]伍賽特.汽車列車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21(2):53-54.
作者簡介:
林武,男,1970年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物流運輸裝備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