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專業為對象,進行課堂革命探索實踐,并形成范式推廣至其他課程,探索“德技雙育、崗課雙融、校企雙元、評測雙創”的四雙育人模式,全面推進專業三教改革和數字化升級。
關鍵詞" 課堂革命;“四雙”育人模式;校企雙元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4)07-00-04
0" 引言
筆者所在學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專業在國家專業示范點建設過程中,面臨生源多、學生能力水平參差不齊、行業需求標準提高的挑戰,教育教學中凸顯出傳統課堂不能適應崗位需求、難以還原真實工作情境、無法判斷學生真實職業能力的問題。為解決如上問題,學校聯合企業組成團隊,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專業為對象,通過探索“德技雙育、崗課雙融、校企雙元、評測雙創”的四雙育人模式,進行課堂革命,全面推進專業三教改革和數字化升級。
1" “四雙”育人模式內涵
1.1" 德技雙育:形成“沉浸式思政”策略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內容,有機、有效、有意地融入課程,設計進階式、貼近學生的思政內容,將思政內容與主題活動協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他人做一件事→平凡點滴中精益求精→崇尚勞動、工匠精神,逐層遞進上升,形成學生能實踐、能體悟的“沉浸式思政”策略(圖1)。將思政過程轉換為學生的體驗過程,并最大限度地將體驗過程立體化、生活化、場景化,使學生沉浸在思政體驗中,在體驗和行動中培養職業道德。
抓住思想政治和知識技能兩條主線,把握學生心理特點,通過課堂學習任務連接融合,對課程思政進行系統設計,每個教學任務都有對應的思政融合點和大賽證書技能點,每個月都有相應層面的主題活動,將學習知識、練就技能、體悟情感、內化精神、踐行升華,一氣呵成,一以貫之(圖2)。
1.2" 崗課雙融:重構課程體系
1.2.1" 基于崗位:重構“教學做一體化”課程內容
與企業共同圍繞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學習任務,上課即上崗,實施工作任務導學。學習過程即為匯聚完成任務所需要素(環境、方法、原理、步驟、操作要點)的過程。依據站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以企業典型案例為項目載體,實施工作任務導學。將教學實踐遷移至企業運營現場,用企業文化、思政主題活動浸潤學生心靈。
1.2.2" 依托企業:搭建“1234”教學環境框架
搭建學校企業協同的虛實結合教學場景,形成了“1234”教學環境。實:學校三真實訓基地,具有站廳、票亭、進出站閘機、直梯、站臺門等仿真運營場。企業環境為企業AFC培訓中心、運營線。虛:車站設備虛擬仿真軟件、虛實一體站臺門、站臺門故障應急處理VR軟件,進行結構原理展示及虛擬操作。1個資源框架(具體包括462個教學視頻、動畫、企業典型案例、闖互動游戲);2支教學團隊(企業導師團隊、校內雙師型教師團隊);3大支撐技術(數據采集分析管理、AI人工智能、VR虛擬現實)、4家合作企業。
1.2.3" 任務引領:創設“人崗合一”情境
每節課都由崗位任務來引領,每個任務實施都緊密對接崗位案例。軌道交通行業崗位有其特殊性和規范性,如站臺門、電梯應急情況突發事件處理不當就會造成乘客傷亡。若要保證車站安全平穩運營,就要求站務人員具備良好的素質和過硬的操作技能。如“手動操作站臺門”任務中,引入“地鐵2號線乘客砸破站臺門”這一典型案例,把教學環境轉向工作情境,將課堂中不能呈現的危急時刻采用VR技術再現,將人和崗位無縫對接起來,采取人崗合一、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策略。結合“故障處理操作步驟多、真實情境復雜、涉及多個崗位人員”的實際情況,課堂采取5人一組崗位角色模擬,VR情境構建車站場景,實現崗位交互配合,合作探究,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從而將學習中重難點巧妙突破。
1.2.4" 行動導向:創建“四階八步”模式
在教學實施中,注重學生個體提升,打破課堂邊界,外延課前課后,分四階段八步驟進階提升(圖3)。
課前研:教師上傳自學攻略,學生自選級別預習。教師依自學測試情況,及時調整策略、內容。知任務:以企業典型案例,如乘客砸破站臺門,面臨線路癱瘓,來導知“站務員手動操作站臺門”這一學習任務。學新知:學生合作探究,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深入教學重點,完成設備結構等理論知識儲備。練技能:虛擬仿真練,實物設備踐,人工智能析,人機對話導,熟練固化標準作業流程。勇挑戰:各小組在VR技術再現緊急情境下,角色模擬,人崗合一,開展復雜情境下多崗位協同實操。善總結:企業為標、師生糾錯,雙師示教,雙師考核,進一步突破重難點。促提高:教師發布“1+X”測試題,依據測試結果和平臺學情分析報告生成課后個性化學習方案。課后延:布置分層作業及思政主題活動,完成課程升華延伸。
1.3" 校企雙元:深化產教融合
依托教育集團,按照《校企互進機制建設方案》《校企資源共享機制建設方案》,建成城軌專業相關教師實踐企業流動站兩個,企業工程師在校內任教并補充技術資源,校內教師在企業學習新技術、新技能并提供智力支撐,打造“1+N校企共施教學”“學校優秀教師與企業導師”雙向結合的結構團隊。
由學校元和企業元共同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搭建實踐基地,共同組織實施現代學徒制,共同指導學生,共同制定評價考核方式。教學實施前,結合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特點,按照核心崗位群,劃分“學徒—服務員—值班員—值班站長—中心站站長”五級崗位,結合技能等級證書、各級技能競賽技能點,設計“崗課融通”課程體系,將人和崗位無縫對接起來。
教學實施中,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職能不是用理論教學和實踐培訓來分割,而是復合不可分割的,要掌握最佳的教授時機和效果,雙元團隊經常分處不同場所,通過不同手段相互配合,即使企業導師不在現場也可以通過學習平臺或直播,在線觀測學生情況,實時評價并糾錯示范。除了應用平臺、數字化的隨時雙元介入以外,企業每半月派出技術能手到校或組織學生到企業現場授課,教實操技能,培養職業規范、浸潤企業文化。
1.4" 評測雙創:實施智能評價
本著“應測盡測、測之有法、以評促學、以評增值”的原則,以確定學生真實職業能力為目標,進行評與測的創新,開發出電氣慧學平臺,將知識、技能序列和行為態度通過平臺科學采集并進行實時全面評價。
教師、企業、學生通過平臺進行多元智能評價。平臺能夠針對闖關游戲、虛擬仿真、崗位比拼這樣的重要環節,進行數據采集和AI評價。AI評價是通過攝像頭、人機交互采集對學生實操的完成度、求助率、操作時長、遺漏項、錯誤率、獲贊數多個要素進行采集分析處理,實現過程性綜合評價,每節課結束,系統會給出精進值和學力值,直接呈現學生發展過程、進步狀況,通過精進榜體現增值性評價,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就和收獲。平臺中還設置作品展示、測試、問題庫、實操等課堂空間,輔助教師教學。
2" “四雙”育人模式取得實效
2.1" 德技并修,課程目標達成
通過沉浸式思政教學策略,深入推進育人方式改革,使學生在體驗和行動中培養崇尚勞動、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思政目標的達成激發了學生學習技術技能動力,在調查問卷統計中,學生表示通過本課程學習樹立了明確的職業理想,學生向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技術技能人才邁進。
2.2" 學以致用,對接崗位緊密
在本課程中引入工作任務和企業案例,體現專業教學“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特色,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完成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緊密對接崗位,學以致用,針對性強。為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打下堅實基礎。
3" 反思與改進
教學評價方面,強化過程性評價,探索增值性評價,使用大數據、AI技術、云統計等信息技術手段,取得較好效果。但在教學實施探索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優化,如人工智能學習行為周期較長,各軟件兼容性不穩定,教師設計要素采集點不全面等情況影響評價數據的采集。今后,將進一步深化教學評價改革,針對個性學情完善教學策略,為實施分類施教提供依據。
4" 參考文獻
[1]曾天山.“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育,2021(8):5-10.
[2]徐玲玲,劉徽,曹琦.評價連續體:大概念教學的評價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22(1):19-24.
[3]鄭碩,杜德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職業教育“課堂革命”的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19-23.
[4]高晟星,陶麗萍.數字經濟時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新內涵、演進與關鍵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2(13):42-47.
[5]伍紅軍.40年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階段性演變[J].職教通訊,2022(11):41-51.
[6]張慧青,王海英,劉曉.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現實問題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21):27-34.
[7]鄒俊.教師視角下高職院校“課堂革命”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23,9(1):179-182.
[8]施冬梅.基于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為例[J].鎮江高專學報,2020,33(4):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