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大華”或“大華”)內審部總監,自其2011年從業務部門轉型踏入內審工作領域后便帶領大華內審團隊進行了一場目標明確、堅定持久的內審工作大變革。秉持“業審融合”理念,“持續思辨、不斷創新,做出審計價值”,是其對內審工作的長期目標與要求。這些年,她帶領內審團隊,初心如磐,始終堅持以風險為導向、以控制為主線、以改善為目標、以企業增值為目的,一步步將內審的影響力延伸到各個業務領域,不僅直接挽回大量經濟損失,更讓審計增值、增效理念深入人心,不斷推動公司業務管理完善,為公司發展保駕護航。這些工作成果被公司高度認可,內審部連續八年被授予“鼎力支持獎”,其個人也獲得“公司杰出工作者”等多項榮譽。
一、持續思辨,構建與時俱進的內審體系
業務轉內審的高敏有著豐富的業務經驗,也更了解業務所急、業務所需。轉入內審后,善于思考創新的她發現了內審工作可以開展的新領域,了解到內審工作可以發揮的作用有很多。雷厲風行的她便馬上帶著團隊,開始了一步步新的探索與轉變。
(一)探索審計新職能
她常常說,內部審計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監督層面,而應該成為幫助公司合規運作的服務者、風險防范的預判者,這才是公司需要的審計、業務部門期待的審計。在她的引導下,公司內部審計的工作理念實現了從“監督職能”向“服務職能”的轉變,堅持“審、幫、促”相結合,審計方式也從“單點離散”向“多點聯動”“以點帶面”轉變。當然,服務職能對內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為專業化的分工,需要團隊的充分協作。于是,高敏馬上將審計團隊按照審計領域進行了劃分,她認為審計人員一定要專注于某個領域,成為該領域的專家,才能深入發現現象背后深層次的問題,審計說的話才有人愿意聽。提出“解決方案”的審計,不僅需要深挖問題,更要配套輸出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案與建議,讓業務部門真正有所觸動,對審計專業性產生充分信任,這樣的審計才是增值型審計,才能在公司更加有為有位。
(二)拓展審計新領域
每一年的年度審計規劃都是高敏最為重視的事情之一,對于公司現有重點領域的覆蓋情況是她最為關注的,力求“將陽光盡可能撒在公司每一個角落”。從開展海外銷售領域審計到集成項目領域審計、子公司審計、生產領域審計等都在她的積極推動下展開,內審工作每一年都在探索新的領域。最近一年,公司審計范圍涉及銷售、生產、供應鏈、研發、采購、質量等多個管理領域、共計157個子模塊,及時發現并糾正銷售、采購等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各類問題354個。她喜歡提前掌控,不喜歡事后救火,要求各業務審計組建立日常數據監控體系,這樣審計才不是“瞎子”。她一直強調建立業務風險地圖,對業務風險全局掌控,明確高風險領域,并逐步覆蓋,這樣才能讓審計項目“專”“全”兩得,快速高效地實現審計目標。
(三)創新審計新方法
在高敏看來,審計工作雖然有“套路”,但可以不按套路出牌。審計方法需要不斷創新,因為在具體審查項目中,每個審計人員都想要把項目做深、做透,但審計人員不可能精通每個領域,且分配給項目的時間有限,現實情況并不允許審計人員在開展項目之前花費太多的時間來學習熟悉業務“套路”。針對這一問題采用的方法是“借力”于公司“懂業務”的部門。除了審計部門內部專業團隊之間的借力,還可以成立聯合審計團隊,將其他部門納入其中,甚至還可以與供應商、客戶建立聯系并保持溝通,借助各方“專業”力量,快速突破項目。創新方法是無限的,根源在于審計人員要有強烈的目標感,要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勇氣和能力;要有鞭策整個組織,追求卓越,激發每個人內在稟賦和工作潛力的熱情。審計是技術,也是藝術;是控制手段,也是管理手段。
(四)審計成果新應用
審計成果轉化運用機制不健全,信息不對稱會讓審計成果大打折扣。大數據時代,高敏始終注重數據的積累、提煉與運用,在其要求下,內審部建立了審計歷年審查問題庫、審計違紀人員數據庫,并對問題分門別類及時跟進更新信息,同時與各部門負責人溝通歷年未得到解決的管理問題,依據跟進情況提供管理咨詢報告,幫助業務部門進行系統改善。為了充分發揮審計“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依據審計違紀人員數據,對違紀崗位、違紀人員等進行總結,輸出高危崗位、高危人員特性并同步至業務管理者,讓其更關注業務組織的廉潔內控,防患于未然。此外,結合審計經驗建立了針對重大問題的審計大數據模型,為事中控制和事后審計提供更高效的“全面審計”數據保障。審計團隊也將重點案例形成案例庫,進行生動形象的廉政案例宣傳,讓員工充分意識廉潔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不敢犯、不能犯、不想犯。
二、嚴于律己,打造干凈、純粹、專業的學習型組織
(一)先正己,而后正人,帶頭做干凈、純粹的審計人
高敏對于自身及團隊的首要要求就是干凈、純粹,以身作則帶領內審人員持續深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審計紀律,并在組織內部擬定實施《內部審計人員行為規范》等自我管理條例,將團隊自我管理做在前頭,率先示范,確保團隊專業、正氣、坦蕩、豁達;讓審計對象感受到內審人員“無欲則剛”的客觀公正之心、一查到底之心,自覺做到見賢思齊、令行禁止,進而更好地支持配合審計工作,確保應審盡審,審無巨細、計有成效。
(二)終身學習,持續提升審計專業能力
一直以來,高敏都秉持著終身學習的理念。外行踏入內審,她反而做得更全面、更有前瞻性,這與其自身喜歡思考、喜歡學習是離不開的。工作之余只要一有空,她便會去鉆研審計新趨勢,思考審計新策略。自2013年至今,她先后發表過《浙江大華——價值增值型內部審計轉變的成功典范》《淺談內部審計為企業“增值”服務的思考》《大華內審為企業“增值”保駕護航》《聚合力·推動內審協作配合機制建立》等多篇文章,獲得多項榮譽。此外,她還積極組織參與省、市內審協會的各項交流活動,其專業、新穎的審計經驗每次分享都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高敏被杭州市濱江區內審協會多次評為“審計專家”、被杭州市公安局濱江分局聘為“企業風險治理專家”,真正做到“迎進來、走出去”。
她高度重視學習型組織建設,從建設專業化審計隊伍和規范審計行為出發,實施組長制、導師制、月度經驗分享、年度優秀案例分享等,將好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沉淀下來,建立知識庫,不斷地互相分享和學習,達到經驗、能力復制的效果。當然不僅僅局限于審計知識,多元化人才引入帶來的業務知識、產品知識等的分享也特別受歡迎。高敏通過多種方式組織審計人員積極參加有關學習和培訓,鼓勵審計人員學習業務,提升專業水平。
“持續思辨、不斷創新,做出審計價值”這個目標不是口號,高敏始終在一步步踐行著、堅持著,做出大華內審的特色和風采。看似柔弱的肩膀,卻有著一顆強大的內心。有格局、有魄力、有胸懷、有韌性,這是大家對高敏最多的評價。對審計人員來說,要取得成績不容易,承受的麻煩與委屈、背后的辛苦與辛酸更是訴說不盡,但高敏從未抱怨過,始終樂觀、積極、冷靜應對。這種樂觀、冷靜來源于其自身的胸懷、自信和經驗,這也是最讓人佩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