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較為復雜,其管理內容主要指的是在進行工程項目施工建設時,針對期間發生的所有成本費用支出進行有計劃、有目標的預測、控制、核算、考核及分析、為一系列費用支出管理活動的總稱。但是結合實際情況,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相對低迷,經濟發展速度日益放緩,建筑施工企業也徹底告別了過去的黃金十年,開始進入到行業發展低谷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問題頻發,導致企業陷入發展危機。為此,結合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現狀,制定出針對性的問題解決措施,對于促進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建筑施工;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過去十年,我國建筑行業改革發展成果較為顯著,建筑行業利潤年均增長率不斷提升,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有比重也實現了持續性增長,建筑施工企業成為我國國民支柱產業之一,為促進社會經濟增長、從根源上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推進城市化建設、優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伴隨著建筑行業發展規模日益擴大,建筑行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引發了對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的深度思考[1]。
一、新經濟形勢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成本管理
背景
“十四五”是我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首個五年。在這個五年計劃中,我國以構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體系作為重點,持續推進城鎮化建設,目標在于建設交通強國,形成更為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同時,促進港粵澳、長三角、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建設,通過深入貫徹落實區域重大策略,以進一步改善國民的居住生活環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建筑行業將會獲得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由于國家對房地產行業調控力度的日益收緊,建筑行業上游受到影響,必然會導致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受到制約。具體來說,行業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資產負債率較高,普遍保持在80%左右。主要是由于工程項目建設周期較久,施工投入較大,工程項目款項支付進度較慢,導致工程項目資金投入和收回存在著越來越大的時間差。
二是行業發展方式粗放。我國建筑行業雖然是大型產業,但是總體來看,其發展大而不強,管理工作仍然簡單地局限于粗放式階段,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企業缺少規?;?,項目組織和生產模式相對滯后,產業現代化水平有待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較差,存在著嚴重的市場同質化競爭問題,企業存在著較大的負擔和壓力,企業的競爭力提升受到極大制約。
三是工程回款難。為獲得建筑工程項目的承攬施工建設權,建筑施工企業普遍通過墊資的方式來承接工程項目,墊資也成為行業發展潛規則,更是成為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共識。而施工企業一旦墊資,則會成為資金風險的主要承擔方。由于工程項目施工周期較久,回款周期較長,甲方付款時大多數是進場支付10%~20%,封頂支付60%~70%,想要拿到尾款,一般要竣工幾年之后,因此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農民工拖欠問題。
四是轉型升級難。受到企業能力和市場環境的疊加影響,傳統建筑施工企業很難轉型,經營方式創新升級步履維艱,管理模式滯后,EPC等模式中小型企業缺少參與資格[2]。
二、新經濟形勢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成本管理
問題
(一)成本預測工作未能落實到位
成本預測是后續進行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結合實際,施工企業成本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在這一階段,只關注施工組織計劃編制和施工圖的設計,忽視了項目成本預測具有的重要價值,無法為后續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導致成本管理工作時常超出計劃。
(二)工程項目施工組織建設不夠合理
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光是財務部門的任務,更是其他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職責。但是企業很多職能部門參與度較低,認為成本管理工作需要由財務部門負責,成本管理任務較為渙散,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及價值。同時,缺少成本管理工作的統領人員,無法結合工程項目的施工方案,進行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
(三)信息化平臺建設不到位
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除了需要人來進行管理之外,還需要通過信息化系統建設來為其提供支持。但是總體來看,施工企業由于管理方式較為粗放,系統建設仍然簡單地局限于ERP管理系統,成本管理模塊無法跟上企業的發展需求,新興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運用還不夠完善,影響了企業的成本管理效益。
(四)成本考核工作未能落實到位
成本考核是對各責任主體成本管理結果進行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但是結合實際,施工企業對成本考核工作未能形成正確認知,只是針對各個部門的成本投入進行簡單評價,未能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成本的系統性分析,導致成本管理考核報告無法為下一年度的預算管理提供參考依據[3]。
三、新經濟形勢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成本管理
對策
(一)做好工程項目施工之前的成本預測、計劃、核算
一是進行成本預測。工程項目成本預測主要指的是工程項目應以獲得地質勘察資料和成本信息,通過特定的財務管理方法,針對其未來的成本投入及資金總量進行科學預估,并進行項目的成本預算。通過科學合理的成本預測,可以在滿足工程項目建設要求和業主單位需要的條件下,從中選擇施工效益最好、成本投入最低的施工方案。同時,可以在工程項目成本形成時,結合其中的薄弱之處,進一步加強成本針對性管理,克服傳統成本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問題,保證成本管理具有預見性。在進行施工成本預測時,需要結合近期已完工類似工程項目的成本投入展開研究,也可以對施工企業過往工程項目的建設情況展開分析,進而對當前工程項目的單位成本、總成本進行預測。
二是編制工程項目成本計劃。在工程項目成本計劃編制時,需要分析工程項目建設范圍、競爭投標、合同條件等確定工程項目的責任成本目標。一般來說,在進行施工成本計劃編制時,其指標包括三項,分別是成本計劃的數量指標、成本計劃的質量指標和成本計劃的效益指標。數量指標主要指的是依照子項目匯總的工程項目計劃總成本指標;質量指標主要指的是工程項目總成本的降低率,一般情況下,其計算過程為設計預算成本計劃降低率=設計預算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設計預算總成本;效益指標主要指的是工程項目成本降低額。在這一過程中,工程項目施工人員、管理單位需要結合項目單位成本匯總成本編制報表,并結合清單項目造價分析方法,針對項目人工費、材料費、措施費、機械費以及稅費等進行匯總分析,進而形成計劃編制表格,將其作為后續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參考依據。
三是加強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在進行成本核算時,其主要包括兩大基本環節,首先是結合工程項目成本開支范圍,做好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工作,對施工費用的真實發生額進行精準計算;其次是結合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對象,依托于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對項目總成本、單位成本進行計算。在計算時,需要對工程項目發生的各類費用支出進行及時核算,明確工程項目的實際成本投入,并獲取成本信息,將其作為后續成本預測、計劃控制、分析考核的參考依據。在建筑施工企業發展過程中,大多數的成本核算對象都是單位工程,也可以結合工程項目建設規模、工期、結構類型、施工組織以及現場施工實際情況等,在綜合考量成本管理制度的條件下進行成本核算,其核算內容包括人工、材料、周轉材料、結構件、機械使用費用等[4]。
(二)加強工程項目施工組織建設,落實成本責任制
在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貫穿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作,必須通過組織結構的建設,保障專業人員配置的科學合理,抓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薄弱之處和重點環節,實現成本核算監督機制和崗位責任的有效落實。通過貫徹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制,確定各個部門崗位的職責權限,讓企業員工可以形成全員成本意識,確保成本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并樹立效益理念和經濟理念,讓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更為有效。具體來說,責任成本核算機制的建設需要確定責任成本管理工作的具體范圍。在這一方面,可以結合工程項目施工總預算,將其劃分為公司責任成本、分公司責任成本以及項目組責任成本。始終秉承著以收定支、分灶吃飯、累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在確保成本管理工作科學有效的條件下,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綜合水平。并選好工程項目經理,配備領導班子,要求項目經理既要懂得基礎的經營管理,又需要了解生產技術,同時還需要擁有較好的道德素質。配備經理副手、其他工程項目管理工作人員,要求其他工作人員要了解工程項目施工建設的專業知識,保障不同崗位各司其職,可以通過不同崗位之間的團結協作,實現成本管理工作的職能分工,加強對成本的有效管理。
(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提高成本管理數字化水平
在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數字化平臺建設過程中,要求其可以覆蓋工程項目建設的全生命周期,實現事前、事中、事后成本一體化管理,以計劃控制進度,以預算控制成本,管控工程項目建設進度和成本投入。具體來說,其系統模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項目立項。基于項目報備、需求溝通到方案制作,再到后續的概算管理,可以實現全程可視化管控,自動化生成銷售漏斗,支持隨時隨地手機報備。
二是投標管理。覆蓋工程項目投標決策、保證金管理、標書審核、結果錄入,全流程風險管控,智能追蹤每一筆保證金的退款狀態,在逾期之后可以提供智能預警功能。
三是合同管理。基于項目合同發起、審批、歸檔到變更、結算、統計,實現全過程數字化管理,自動關聯合同清單、回款計劃、開票申請、回款記錄。
四是計劃進度管理。以計劃控制進度,可視化掌控工程項目執行和征集進度,自動生成工程項目進度甘特圖,在出現進度滯后或超期時可以自動預警。
五是成本及預算管理。預算控制成本覆蓋工程項目人、機、材、料等預算編制、變更、分析全過程,可以從項目預算、項目概算、實際成本三個維度著手,對項目成本、利潤進行自動實時核對。
六是采購管理。包含材料采購、分包采購、供應商管理。通過預算管控采購數量、智能對比價格,透明化記錄成本支出,做到責任可追溯。
七是材料管理。從甲供、自購材料申購到采購合同審批,再到材料庫存管理、供應商管理、智能風控、自動MRP分析,實現材料全鏈條規范管理。
(四)加強施工成本考核,壓實工程項目施工管理主體責任
在工程項目的施工成本考核工作中,其主要是在工程項目正式完工之后,針對工程項目施工時所產生的成本投入,依照成本目標責任及相關制度要求,將成本實際指標和計劃定額預算展開比較分析,對工程項目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以及不同責任主體的業績情況進行系統化評定,并以此為依據,制訂出針對性的獎懲措施。依托于成本考核,可以保障整個成本管理工作的有獎有罰,獎罰分明,調動不同崗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有效地完成目標成本計劃,對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投入,提高企業價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作用。在進行成本考核時,考核內容包括企業對項目經理的考核、項目經理對各個部門及管理工作人員的考核、項目管理效益的評價以及施工成本管理的獎罰。最終的考核結果可以運用在下一年度的企業預算計劃和資金分配活動中,以確保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結論
綜上所述,建筑行業已經經歷了過去的黃金十年,企業數量不斷增多,產業貢獻值日益加大,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和國民社會經濟的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但與此同時,建筑業也面臨著經營效益下降、市場份額逐年下滑、經營發展挑戰不斷的問題,企業的生存危機不容忽視。行業市場相對低迷,導致企業項目承接難、工程項目回款難、轉型升級難,影響了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企業一方面需要提高技術競爭能力,強化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安全、質量管理;另外一方面,企業需要通過內部管理措施壓降成本,減少企業資源投入,讓企業可以將資金用于企業競爭能力提升上。
參考文獻:
[1]蔣文穎.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的策略分析[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3(10):125-127.
[2]楊成.新形勢下的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優化[J].上海企業,2023(10):80-82.
[3]任榮.基于成本控制的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研究[J].財訊,2023(10):152-154.
[4]易勝良.新時期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成本管理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3(07):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