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雙碳”目標與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何以兼顧?

2024-04-29 00:00:00卞晨初釗鵬孫正林
華東經濟管理 2024年3期

[摘 要:為兼顧“雙碳”目標與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實現,文章構建了包含環境系統的NK-DSGE模型,同步引入財政收入與支出政策工具、貨幣政策工具以及碳稅,在對中國季度宏觀數據進行校準和估計的基礎上,分析了宏觀政策工具與碳稅聯合實施的政策效果,討論了碳稅稅率變化、碳稅規則變動對聯合政策效果的影響及造成的社會福利損失。模擬結果顯示,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碳稅配合對“雙碳”目標與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實現優勢更大。其中,財政政策在促增長方面具有優勢,貨幣政策在控制通貨膨脹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碳稅政策在促進碳減排方面效果顯著。經進一步研究發現,提高碳稅稅率會造成社會福利損失增加,政府可通過調整碳稅規則、改變政策目標偏好實現對社會福利的帕累托改進。

關鍵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碳稅;“雙碳”目標;政策協調;政策模擬;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

中圖分類號:F124"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097(2024)03-0058-16 ]

How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Dual Carbon\" Goals and Macroeconomic Goals?

BIAN Chen1a,CHU Zhaopeng1b,2,SUN Zhenglin1a

(1.a.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b.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Qinhuangdao 06600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balance the \"dual carbon\" goals and macroeconomic goals,this paper brings multiple fiscal policy tools,monetary policy tools,and carbon tax into a NK-DSGE model that contains environment system. By calibrating and estimating China's quarterly macroeconomic dat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licy effect on the synergy of macro policy tools and carbon tax,and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carbon tax rates and carbon tax rules on the effect of joint policies and social welfare los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ctive fiscal policy,the prudent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carbon tax has greater advantag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ual carbon\" goals and the macroeconomic goals. Fiscal policy has an advantag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monetary poli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infl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arbon tax in promoting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s significant. A general finding is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carbon tax rate will have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loss of welfare. The government can achieve Pareto improvements in welfare by adjusting the carbon tax rules and changing the preference of policy objectives.

Key words:fiscal policy;monetary policy;carbon tax;\"dual carbon\" goals;policy coordination;policy simulation; DSGE model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經濟-環境”怪圈,為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危機“脫鉤”,中國不僅致力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且于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旨在實現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承擔全球氣候治理責任。碳減排作為典型的“公共物品”,只有依靠政府干預才能實現其外部性內部化的“善治”。從全球范圍看,各國現有碳減排政策包括兩大類[1]:一類屬于規制性政策;另一類屬于經濟性政策。與規制性政策相比,經濟性政策在實現低成本減排同時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率[2]。2021年中國已啟動全國性碳交易市場,但全面鋪開的碳市場只能覆蓋全國50%的碳排放量,而且當前碳市場運行還存在碳價偏低、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這就需要適時引入碳稅政策,以有效規制碳交易市場覆蓋不到的領域,避免碳價偏低導致碳排機制失靈的問題[3]。

碳稅開征將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中國經濟增速在“三期疊加”因素影響下趨于放緩,增長乏力。較低的經濟增速帶來了失業、居民收入減少等社會問題。碳稅開征會加劇經濟的不穩定性,因為碳稅對經濟的負增長效應明顯,壓制經濟活力,導致產出減少[4],并可能加劇通貨膨脹和造成社會福利損失[5]。因此,碳稅開征可能無法兼顧“雙碳”目標與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那么,如何權衡和協調碳稅征收導致碳減排目標與宏觀政策目標的沖突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銀行信貸是影響碳稅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貨幣政策的重要傳導渠道。由于綠色項目成本高、收益低且回收周期長,銀行普遍存在綠色信貸動力不足的問題[6]。資本的逐利性也使得商業銀行不會完全放棄對高碳行業的信貸活動[7],因而可能會放大碳稅對經濟系統的負向沖擊,減弱對環境系統的改善效果。中央銀行有必要使用貨幣政策工具改變商業銀行信貸動機,控制信貸資金流向[8]。碳稅實施同步考慮貨幣政策配合能增進社會福利并降低通貨膨脹。當貨幣政策緊縮時,銀行貸款利率上升,企業碳排放減少,碳稅稅率降低,不僅可以減輕企業稅負,而且可以使企業碳排放量維持在目標水平[9]。根據貨幣政策的泰勒規則,優化產出與通貨膨脹的反應系數可以強化貨幣政策與碳稅政策聯合實施的效果[10]。

財政政策是影響碳稅政策實施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財政支出政策對碳減排的作用存在差異,政府提高消費支出與投資支出會削弱碳減排政策效果,而增加環保支出則具有增益效果[11]。相比較而言,財政收入政策中勞動稅、消費稅和資本稅對碳減排政策效果的增益作用更加明顯。碳稅開征與宏觀稅負降低相結合有助于實現減污降碳的“綠色紅利”和增加財政收入,推動經濟增長的“藍色紅利”[12-13]。此外,碳減排補貼與碳稅共同實施可實現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雙重目標,尤其是在較高的碳排放補貼率和較低的碳稅稅率配合時[14],政策效果最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與碳稅配合可能對“雙碳”目標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實現有一定效果,但是,單一宏觀經濟政策本身存在的某些不足需要宏觀政策間的協調配合。例如,財政政策方面,政府擴大支出會推升通貨膨脹,需要中央銀行緊縮銀根,抑制通脹。另外,財政支出規模與結構受財政預算約束,政府用于支持企業減碳的資金往往不足,需要中央銀行使用貨幣政策引導商業銀行信貸投放,使資金充分流向減碳領域,對財政政策起到補充作用。貨幣政策方面,當零利率下限約束情形與信貸傳導渠道不暢時,貨幣政策效果有限,宏觀調控則更多依賴于財政政策[15]。因此,宏觀經濟政策間協調配合對多種政策目標的實現效果更優。

Heyes(2000)[16]以及Lawn(2003)[17]在IS-LM模型中引入環境政策,構建IS-LM-EE環境宏觀經濟框架。但是,由于IS-LM-EE模型缺乏微觀基礎與動態一般均衡特性,因而對更深入研究環境政策作用有限。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彌補了IS-LM-EE模型的不足,能夠以系統視角分析環境政策的交互影響和關聯機制[18]。當前,國內外學者基于DSGE模型開展碳稅政策模擬的研究增多。Chan(2020)[19]在兩國E-DSGE模型中比較了國家間碳稅稅率分別在合作和非合作情景下對經濟系統的沖擊。Zhang和Zhang(2020)[20]構建能源—排放—經濟的DSGE模型,研究碳稅和碳強度目標對中國經濟和環境的影響。Xu等(2022)[21]構建了包含碳稅的E-DSGE模型,比較中國在碳稅和非稅情景下技術沖擊和消費沖擊對企業減排的影響。楊翱和劉紀顯(2014)[22]基于DSGE模型模擬碳稅征收前后對產出與環境的動態影響。丁冠群等(2022)[23]構建了包含環境外部性和碳減排政策的多行業DSGE模型,研究在許可證交易和碳稅兩種政策下,行業技術沖擊、稅收政策和減排政策調整沖擊對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排放的動態效應。從上述研究中不難發現,對于碳稅政策效應問題的研究,較多學者集中于碳稅單獨實施以及與其他碳減排政策聯合實施,較少涉及與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盡管現有學者已使用DSGE模型研究了貨幣政策與碳稅的協調配合[9-10-24]、碳減排補貼與碳稅的協調配合[14],但是,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碳稅政策納入同一研究框架中,并詳細討論其影響機制,值得進一步深化研究。

鑒于碳減排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在實踐中交叉實施,僅從單一政策視角研究所得結論難免有失偏頗。本文邊際貢獻如下:第一,在包含環境系統的NK-DSGE模型中對宏觀經濟政策工具進行異質性分析,細化研究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碳稅的協調配合問題,豐富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實踐;第二,既有研究更多關注于某種政策工具單獨發揮作用的政策效果,缺少對多種政策聯合作用效果的考察,本文討論了多種宏觀政策工具與碳稅聯合實施的政策效果,并進行了關聯機制分析;第三,本文聚焦如何兼顧“雙碳”目標與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實現的具體問題,研究發現,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碳稅聯合作用對“雙碳”目標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實現更具優勢,碳稅規則與政策偏好調整能夠有效改善社會福利。

二、模型構建

本文在傳統NK-DSGE模型基礎上,引入多種財政政策工具、基于商業銀行信貸途徑傳導的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以及碳稅,構建了包括家庭部門、廠商部門、商業銀行部門、政府部門以及中央銀行部門等五類經濟體的多部門DSGE模型。

(一)家庭部門

家庭部門滿足同質、理性假定,通過消費、勞動、環境以及貨幣持有等偏好選擇,追求最大化跨期貼現效用,借鑒Xiao等(2021)[25]的研究,設定效用函數如下:

[E0∑∞t=0βtCλtE1-λt1-σc1-σc-L1+σlt1+σl+Mt1-σm1-σm] (1)

其中:[Ct]為家庭消費;[Et]為當期環境質量;[Lt]為勞動供給;[Mt]為家庭持有現金余額;[β]為家庭貼現因子;[λ]為家庭消費權重;[σc]、[σl]和[σm]分別為家庭消費跨期替代彈性、勞動供給彈性和家庭貨幣余額持有彈性的倒數。家庭的預算約束為:

[1+τc,tCt+It+Dt/Pt+Mt/Pt=" " 1-τl,tWtLt+1-τk,trtKt-1+" " 1+Rdt-1Dt-1/Pt+Mt-1/Pt] (2)

其中:[It]為投資;[Dt]為家庭部門存款;[Wt]為工資;[Kt]為資本存量;[rt]為資本報酬率;[Rdt]表示存款利息率;[τc,t]、[τl,t]和[τk,t]分別表示消費稅率、勞動稅率和資本稅率。求解家庭部門效用最大化的一階條件:

[Ct+1Ctλ1-σc-1Et+1Et1-λ1-σc=1β1-δ+rt1-τk,t×1+τc,t+11+τc,t] (3)

[Lσlt=λWt1-τl,t1+τc,tCλ1-σc-1tE1-λ1-σct] (4)

[Ct+1Ctλ1-σc-1Et+1Et1-λ1-σc=" " πt+1β1+Rdt×1+τc,t+11+τc,t] (5)

[Mt-σm=λRdt1+Rdt×Cλ1-σc-1tEt1-λ1-σc1+τc,t] (6)

其中:[δ]為季度折舊率。

(二)廠商部門

1. 最終品廠商

最終品廠商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使用中間品[Yj,t]生產最終品[Yt],[Yt]由在[0,1]分布的連續中間品[Yj,t]線性加總得到,最終品廠商在給定中間品價格[Pj,t]和自身產品價格[Pt]情況下選擇[Yj,t]實現利潤最大化,中間品的需求函數與價格指數分別為:

[Yj,t=Pj,tPt-θYt] (7)

[Pt=01Pj,t1-θd j11-θ] (8)

2. 中間品廠商

中間品廠商[j]在壟斷競爭市場上使用勞動、資本生產中間品[Yj,t],分別為勞動和資本支付工資和資本報酬,工資和資本報酬的支付來源于商業銀行的貸款。生產函數為C-D函數形式[Yj,t=At(Kj,t)α(Lj,t)1-α],技術水平[At]的波動形式[At]服從[At=ρAAt-1+eA,t],技術沖擊[eA,t~N0,σ2A],參數[α]為資本產出彈性。

中間品廠商生產產生碳氧化物排放,設定當期碳排放量[EMj,t]是廠商減排率[μj,t]和中間品[Yj,t]的函數[EMj,t=(1-μj,t)φYj,t][26],[φ]表示中間品廠商無減排時的碳排放強度;再設定中間品廠商碳減排成本是減排率[μj,t]與產量[Yj,t]的函數[Φj,t=γ1μj,tγ2Yj,t][4],[γ1]和[γ2]均為減排率的技術系數。政府部門每期根據中間品廠商的實際排放量征收碳稅,按照實際減排量給予補貼,設碳稅稅率為[τe,t]、碳減排補貼率為[ψt]。中間品廠商在第[t]期被征收的碳稅與得到的碳減排補貼分別為[Θj,t=τe,t(1-μj,t)φYj,t]和[Γj,t=ψj,tμj,tφYj,t]。中間品廠商的決策分為兩步:

第一步,根據成本最小化原則決定生產要素的需求比例。中間品廠商的總成本為[(1+RLt)(rtKj,t+WtLj,t)+Θj,t+Φj,t-Γj,t],通過拉格朗日函數,分別對[Kj,t]、[Lj,t]和[μj,t]求偏導,得到一階條件:

[Kj,t=αλj,tYj,t1+RLtrt] (9)

[Lj,t=1-αλj,tYj,t1+RLtWt] (10)

[μj,t=τe,t+ψj,tφγ1γ21γ2-1] (11)

[λj,t=1+RLtrαtW1-αtα-α1-α-1-αAt] (12)

其中,[λj,t]為未考慮環境成本的邊際成本值,進一步考慮環境成本的總邊際成本為:

[MCj,t=λj,t+γ1μj,tγ2+τe,tφ1-μj,t-ψj,tφμj,t] (13)

第二步,為中間品定價。本文對價格動態的設定,借鑒Calvo(1983)[27]的做法,定義[ξ∈0,1]測度名義價格黏性,即每一時期僅有部分企業以固定概率[1-ξ]調整產品價格至[t]期的最優價格水平[P?j,t],其余企業如果仍然保持上一期價格,則按照期望利潤最大化進行定價。公式如下:

[Et∑ni=1βξsP1-θj,tPθ-1t+s-MCt+sP-θj,tP-θt+sYt+s] (14)

對(14)式求導,經過整理得到刻畫最優通脹率缺口[π?t]與總邊際成本缺口[MCt]之間函數關系的新凱恩斯菲利普斯曲線:

[π*t=βEtπt+1?+1-ξ1-βξξMCt] (15)

(三)環境質量

假設環境質量是一個系統動態演變過程,主要與四個方面相關[28]:第一,最初無碳排放的環境質量[E];第二,上一期環境質量[Et-1];第三,當期碳排放量[EMt];第四,當期環保支出[GOt]。參照Heutel和Ruhm(2016)[29]的做法,設定環境質量演變方程為:

[Et=hE+1-hEt-1-EMt+ηGOt] (16)

其中,[h]為生態環境對碳氧化物的吸收水平,[η]為政府環保支出的環境質量效應系數。

(四)商業銀行部門

商業銀行部門一方面通過接受家庭存款向中間品廠商發放貸款,獲得中央銀行再貸款;另一方面通過開展綠色信貸活動,獲得中央銀行綠色信貸額度獎勵,獎勵資金來源于政府財政收入。本文設定綠色信貸利率[RLt]的決定分為兩步:第一步,根據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一階條件求解得到信貸利率[RL?t];第二步,根據企業減排率[μt]進行信貸利率再調整,得到綠色信貸利率[RLt]。

1. [RL?t]的決定

商業銀行部門追求利潤最大化,收入來自貸款利息和綠色信貸獎勵,支出為支付給家庭存款和綠色再貸款利息,公式如下:

[Πt=RL?tΩt+RTtΩt-RdtDt-RrtHt] (17)

其中:[Πt]為商業銀行利潤;[RTt]為中央銀行確定的綠色信貸獎勵比率;[Ht]為商業銀行獲得再貸款量;[Rrt]為再貸款利率。

商業銀行面臨約束是資產負債的會計恒等式約束,即[Ωt+stDt=Dt+Ht]。其中,資產方包括商業銀行發放給企業的綠色信貸總量[Ωt]以及向中央銀行繳納的法定存款準備金[stDt],負債方包括家庭存款[Dt]和再貸款[Ht]。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獲取的再貸款[Ht]存在上限,不能超過綠色信貸數量[Ωt]與綠色信貸資產抵押率(質押率)[Jt]的乘積,被稱為綠色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8]。具體而言,[Ht=JtΩt],其中,[Jt]為中央銀行確定的抵押再貸款與綠色信貸的上限比率。將商業銀行面臨的資產負債會計恒等約束與再貸款表達式代入(17)式,對[Ωt]求一階導數,公式如下:

[RL?t=Rdt1-st1-Jt+RrtJt-RTt] (18)

2. [RLt]的決定

本文設定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利率盯住企業減排率,即商業銀行會根據企業減排率[μt]進行貸款利率調整。[υt]為利率調整基數,波動形式服從[υt][=ρvυt-1+eυ, t];利率調整基數沖擊[eυ, t~N0,σ2υ],[μtυt]為基于減排率的貸款減息率。這種設置綠色信貸機制的政策目的在于強化企業減排激勵,即減排率越高,貸款減息率越高,企業生產經營資金成本越低。中間品廠商的綠色信貸利率為:

[RLt=RL?t-μtυt] (19)

(五)政府部門

1. 政府財政收支

政府財政收支遵循“平衡預算”原則,政府支出所需財政收入來源于各類稅收。政府支出[Gt]來源于從家庭部門征收的勞動稅、資本稅、消費稅和從中間品廠商征收的碳稅:

[Gt=τc,tCt+τl,tWtLt+τk,trtKt-1+τe,tEMt] (20)

其中:[Gt]表示政府總支出;[τc,tCt]表示政府從家庭部門征收的消費稅;[τl,tWtLt]表示政府從家庭部門征收的勞動稅;[τk,trtKt-1]表示政府從家庭部門征收的資本稅;[τe,tEMt]表示政府從中間品廠商征收的碳稅。

政府總支出[Gt]包括四部分不同類型的子支出,第一部分為政府消費支出[GPt],第二部分為對中間品廠商碳減排補貼[Γt],第三部分為政府環保支出[GOt],第四部分為對商業銀行的獎勵資金[RTtΩt]。

[Gt=GPt+Γt+GOt+RTtΩt] (21)

2. 財政政策規則

政府收入既包括用于調控經濟活動的資本稅、勞動稅和消費稅,也包括用于調控市場主體環境活動的碳稅。與之類似,政府支出既包括用于調控經濟活動的政府消費支出,也包括用于調控市場主體環境活動的碳減排補貼以及環保支出。財政收入與支出的結構不同,決定了財政政策規則的差異。本文設定用于調控經濟活動的消費稅率[τc,t]、資本稅率[τk,t]、勞動稅率[τl,t]及政府消費支出[GPt]服從盯住“產出缺口”的財政規則[30];用于調控市場主體環境活動的碳稅稅率[τe,t]、碳減排補貼率[ψt]及環保支出[GOt]均服從一階自回歸形式的“慣性規則”。

服從盯住“產出缺口”規則的稅率[τx,tx=c,k,l]及政府消費支出[GPt]波動形式公式如下:

[τx,t=ρxτx,t-1+1-ρxYt+ex,t] (22)

[GPt=ρGPGPt-1+1-ρGPYt+eGP,t] (23)

服從“慣性規則”的碳稅稅率[τe,t]、碳減排補貼率[ψt]及環保支出[GOt]波動形式公式如下:

[τe,t=ρeτe,t-1+ee,t] (24)

[ψt=ρψψt-1+eψ,t] (25)

[GOt=ρGOGOt-1+eGO,t] (26)

(六)中央銀行部門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再貸款利率[Rrt]、法定存款準備金率[st]和再貸款質押率[Jt]影響商業銀行向中間品廠商的貸款利率,進一步影響中間品廠商的生產活動以及碳排放。在貨幣政策實踐中,再貸款(再貼現)利率作為基準利率對宏觀經濟產生重要影響。美國的基準利率為聯邦基金利率,該利率一般會同時盯住“產出缺口”與“通脹缺口”,即貨幣政策的“泰勒規則”。借鑒美聯儲使用基準利率作為“泰勒規則”操作利率的做法,本文將再貸款利率設定為同時盯住“產出缺口”與“通脹缺口”,其波動形式公式如下:

[Rrt=ρrRrt-1+1-ρrρrππt+ρryYt+ur,t] (27)

其中,[ur,t]服從一階自回歸形式,[ur,t=ρuur,t-1+eu,t];法定存款準備金率[st]、再貸款質押率[Jt]也服從一階自回歸,波動形式公式如下:

[st=ρsst-1+es,t] (28)

[Jt=ρJJt-1+eJ,t] (29)

(七)市場出清

本文DSGE模型市場出清條件為:[Yt=CTt+It+GOt]。其中,[CTt]為總消費,由居民消費[Ct]和政府消費[CPt]經過線性加總得到。

三、參數校準與貝葉斯估計

本節采用校準法賦值模型靜態結構性參數,根據中國實際情況適當修正,采用貝葉斯估計法進行模型動態非結構性參數估計。

(一)參數校準

家庭部門方面,借鑒Xiao等(2021)[25]的做法,將家庭消費權重[λ]設定為0.4。借鑒王文甫等(2020)[31]的做法,將家庭消費跨期替代彈性倒數[σc]設定為1.2、勞動供給彈性倒數[σl]設定為4。借鑒蔡棟梁等(2019)[14]的做法,將家庭貨幣余額持有彈性倒數[σm]設定為0.2。本文將家庭貼現因子值[β]設定為0.99,勞動供給[L]的穩態值設定為1/3。

中間品廠商部門方面,資本產出彈性[α]設定值一般介于0.36至0.6之間,借鑒王立勇和紀堯(2019)[32]的做法,將[α]值設定為0.4。參照國內學者普遍認可的做法,將資本季度折舊率[δ]設定為0.025。借鑒卞志村等(2019)[33]的做法,將中間產品替代彈性[θ]設定為10。名義價格黏性[ξ]一般在0.5至0.85之間,借鑒王愛儉和王璟怡(2014)[34]的做法,將[ξ]值設定為0.75。借鑒楊翱和劉紀顯(2014)[22]的做法,無減排時碳排放強度[φ]設定為0.45。減排技術相關參數[γ1]、[γ2],借鑒Heutel(2012)[26]的做法,分別設定為0.185和2.8。

環境質量方面,借鑒朱軍(2015)[35]的做法,將生態環境對碳氧化物的吸收水平[h]設定為0.1。借鑒武曉利(2017)[28]的做法,將政府環保支出環境質量效應系數[η]設定為1.5。

政府部門方面,政府環保支出占總產出的比例GO_Y用2012年至2021年政府環保支出與名義GDP比值的平均值校準。借鑒王文甫等(2020)[31]的做法,將勞動稅率[τl]設定為0.126,資本稅率[τk]設定為0.248,消費稅稅率[τc]設定為0.058。本文將碳稅稅率[τe]與碳減排補貼率[ψ]均設定為0.1。

中央銀行部門方面,2021年7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因此,將穩態時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s]的值設定為0.089。參照王遙(2019)等[8]的做法,將綠色貸款質押率[J ]設定為0.5,將再貸款利率穩態[Rr]值為0.03。

(二)參數估計

1. 模型數據選擇

本文選用1992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的總產出([Yt])、勞動供給([Lt])和存款利率([Rdt])3個觀測數據為樣本,所有數據來源于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數據庫。為保證觀測數據與對數線性化模型中變量的經濟含義一致,本文首先對數據剔除通脹因子以得到實際值,然后對數據取自然對數,采用Census X-12法和HP濾波分別去除季節性影響和變量趨勢項。

2. 貝葉斯估計結果

模型估計需要的動態參數為15個,本文根據參數的理論含義以及相關文獻的取值范圍設定模型參數的先驗分布。借鑒卞志村等(2019)[33]的做法,定義域在[0,1]的自回歸系數服從標準差為10%的Beta分布,定義域在[0,∞]上的政策參數服從標準差為20%的Gamma分布。貝葉斯估計結果見表1所列。

四、政策模擬與機制分析

本節模擬碳稅單獨實施以及碳稅與宏觀經濟政策聯合實施的政策效果,重點關注碳稅與宏觀政策并行中存在的政策沖突以及多種政策協調配合對總產出、通貨膨脹以及碳減排等主要經濟變量的影響。為了能在既定政策強度下橫向比較各類政策工具的調控效果,本文均考察1%單位沖擊下主要宏觀經濟變量與環境變量在20期內的響應。

(一)碳稅政策模擬

碳稅政策沖擊下主要經濟變量的脈沖響應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碳稅沖擊產生較為明顯的環境正效應。一個1%的碳稅沖擊使企業減排率瞬時提高2.8%、碳排放降低1.8%以及環境質量提高1.2%,有利于“雙碳”目標的實現。但是,碳稅沖擊在較長時期內會擠出總消費,對產出增加造成不利影響。

碳稅沖擊對產出影響機制方面,一個正向的碳稅沖擊,通過直接提高中間品廠商總邊際成本和作用于減排投入間接提高其總邊際成本兩條途徑發揮作用,迫使中間品廠商壓低生產要素價格以降低成本。工資下降與資本報酬率降低會減少家庭可支配收入,從而擠出家庭消費與投資。生產要素價格下降與供給減少,會降低政府稅收總收入,導致政府消費被擠出。總需求收縮使中間品廠商對生產要素需求下降,產出減少。碳稅沖擊對環境質量影響機制方面,產出減少會使碳排放強度降低,有利于提高環境質量。碳稅沖擊對通貨膨脹影響機制方面,生產要素價格降低帶來的成本減少會抵補碳稅帶來的成本增加,加之本文設置的綠色信貸機制發揮作用,中間品廠商因減排率提高而獲得較低的綠色信貸利率,從而使總邊際成本進一步下降,經由新凱恩斯菲利普斯曲線向價格端傳導,降低了通貨膨脹,擴大了貨幣政策的可操作空間。

(二)財政政策與碳稅政策的聯合實施效果

借鑒卞志村和楊源源(2016)[36]的做法,模擬減稅、擴大財政支出等積極財政政策對碳稅政策效果的影響。其中,政府消費支出、環保支出以及政府碳減排補貼均考察1%的正向沖擊下各變量的脈沖響應,稅收則考察1%的負向沖擊下各變量的脈沖響應。

1. 勞動稅模擬

勞動稅沖擊以及勞動稅與碳稅聯合政策沖擊下主要經濟變量的脈沖響應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勞動稅減稅與碳稅聯合政策的實施相較于碳稅單獨實施,碳排放強度小幅度上升,環境質量有所下降。但是,聯合政策對改善產出的經濟效應顯著,產出水平有所提升。碳稅開征結合宏觀稅負降低能夠實現“雙重紅利”的經典命題在本研究中得到驗證。

勞動稅沖擊對產出影響機制方面,一個負向的勞動稅率沖擊會提高家庭工資收入,帶來三方面影響:第一,工資收入提高,家庭勞動供給增加,通過消費與勞動供給的權衡機制,家庭消費減少;第二,工資收入提高,通過正財富效應,投資增加;第三,工資收入提高、勞動供給增加,提高政府稅收收入,增加政府消費。由于投資與政府消費增加幅度大于家庭消費減少幅度,總需求擴張。這就提高了中間品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工資與資本報酬率提高使生產要素供給增加,產出因此提高。勞動稅沖擊對環境質量影響機制方面,產出擴張會帶來碳排放增多與環境質量惡化。勞動稅沖擊對通貨膨脹影響機制方面,一方面,生產要素價格上升會直接提高總邊際成本;另一方面,“泰勒規則”下再貸款利率盯住“產出缺口”與“通脹缺口”,產出增加與通脹上升會推升再貸款利率,使綠色信貸利率提高,間接提高總邊際成本,再經由新凱恩斯菲利普斯曲線向價格端傳導,推升了通貨膨脹。

疊加碳稅沖擊的政策效應,聯合政策沖擊對產出的影響機制方面,碳稅沖擊對投資的擠出可完全被勞動稅減稅抵補,而對總消費的擠出效應不能被勞動稅減稅抵補,但由于投資增加幅度大于總消費被擠出幅度,故聯合政策使產出增加。聯合政策沖擊對環境質量影響機制方面,勞動稅減稅導致的環境負效應能夠被碳稅環境正效應抵補,故聯合政策沖擊下實現了產出增加與環境提高的“雙重紅利”。聯合政策沖擊對通貨膨脹影響機制方面,期初碳稅沖擊對通貨膨脹抑制無法抵補勞動稅減稅帶來的通貨膨脹上升,所以聯合政策沖擊會推升通貨膨脹,但隨著勞動稅沖擊影響逐漸減弱,2期以后碳稅沖擊對通貨膨脹抑制可以抵補勞動稅減稅帶來的通貨膨脹上升,因此聯合政策降低了通貨膨脹。

進一步研究發現,資本稅、消費稅與碳稅聯合作用對各變量的影響機制與上述機制類似,不再展示其模擬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勞動稅、資本稅與碳稅聯合作用下,產出與投資增加幅度更大,總消費下降幅度更小。這主要是由于勞動稅與資本稅屬于直接稅,減稅財富正效應比間接稅消費稅更強烈,因而對總需求的拉動效果更優。

2. 碳減排補貼模擬

碳減排補貼沖擊以及碳減排補貼與碳稅聯合政策沖擊下主要經濟變量的脈沖響應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碳減排補貼與碳稅聯合政策的實施相較于碳稅單獨實施,碳排放強度有所下降、碳減排率有所提升,環境質量提高明顯,說明碳減排補貼有助于增益碳稅的環境效果。但是,聯合政策沖擊對產出的影響表現為非線性,在第2期至第5期時對產出帶來負向影響,其他時期則有助于促進產出增加。

碳減排補貼沖擊對產出影響機制方面,一個正向的減排補貼沖擊在供給側直接降低中間品廠商總邊際成本,并且使其減排率提高。而減排率提高具有兩方面影響:一方面使中間品廠商增加減排投入進而提高總邊際成本;另一方面在綠色信貸機制下因融資成本降低使總邊際成本下降。在減排補貼、減排投入以及信貸利率疊加影響下,總邊際成本下降,從而擴大了中間品廠商通過提高生產要素價格刺激要素供給的操作空間。在勞動供給與消費權衡機制下,工資提高使家庭增加勞動供給而減少消費,資本報酬率提高則會使家庭擴大資本供給。生產要素價格提高,通過正財富效應,家庭投資增加,政府總稅收也相應增加,進而提高政府消費支出。綜合家庭消費投資與政府消費支出的影響,總需求趨于擴張。提高中間品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家庭會增加勞動與資本供給,因此產出增加。碳減排補貼沖擊對環境質量影響機制方面,碳減排補貼通過作用于企業減排率,消弭產出增加使碳排放增多的趨勢,環境質量因此得到提高。碳減排補貼沖擊對通貨膨脹影響機制方面,由于中間品廠商提高要素價格帶來的成本增加無法被碳減排補貼帶來的成本降低所抵補,所以總邊際成本上升,再經由新凱恩斯菲利普斯曲線向價格端傳導,從而推升通貨膨脹。

疊加碳稅沖擊的影響,聯合政策沖擊對產出影響機制方面,聯合政策沖擊對產出具有非線性影響,說明碳減排補貼沖擊帶來的產出增加與碳稅沖擊造成的產出損失之間的關系具有不確定性,碳減排補貼與碳稅沖擊的聯合實施不能保證對產出的影響始終為正。聯合政策沖擊對環境質量影響機制方面,碳減排補貼與碳稅均對碳減排有正向作用,聯合政策使環境質量提高更加明顯。聯合政策沖擊對通貨膨脹影響機制方面,碳減排補貼沖擊帶來的通脹上升可被碳稅抵補,所以聯合政策沖擊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

3. 政府消費支出模擬

政府消費支出沖擊以及政府消費支出與碳稅聯合政策沖擊下主要經濟變量的脈沖響應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政府消費支出與碳稅聯合政策的實施相較于碳稅單獨實施,碳排放強度小幅度上升,環境質量未發生明顯下降。但是,聯合政策對改善產出的經濟效應非常顯著,產出水平得到較大幅度提升。政府擴大財政支出的積極財政政策與碳稅協調配合有助于兼顧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目標。

政府消費支出沖擊對產出影響機制方面,一個正向的政府消費支出沖擊,通過負財富效應渠道擠出家庭消費與投資,但由于政府消費支出增加幅度大于家庭消費與投資的被擠出幅度,總需求擴張。這就帶來生產要素需求提高,家庭勞動供給增多,但資本報酬率提高并未導致資本供給增多,原因是家庭投資被擠出,勞動供給增加帶來了產出水平提高。政府消費支出沖擊對環境質量影響機制方面,產出增加造成碳排放強度提高,環境質量趨于惡化。政府消費支出沖擊對通貨膨脹影響機制方面,政府消費支出增加會使生產要素價格提高,增加總邊際成本,從而推升通貨膨脹。

疊加碳稅沖擊的影響,聯合政策沖擊對產出影響機制方面,由于政府消費支出帶來的產出增加能夠完全抵補碳稅沖擊造成的產出損失,故聯合政策使產出增加。聯合政策沖擊對環境質量影響機制方面,政府消費支出帶來的環境負效應能夠被碳稅環境正效應抵補,因而環境質量趨于提高。聯合政策沖擊對通貨膨脹影響機制方面,政府消費支出推升了通貨膨脹,且不能被碳稅帶來的通脹抑制效應抵補,故聯合政策沖擊會推升通貨膨脹。

進一步研究發現,政府環保支出與碳稅聯合政策沖擊對各變量的影響機制與上述機制類似,不再展示其模擬結果。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環保支出直接影響環境質量,是除企業末端治理外可以顯著提高環境質量的重要環境政策工具。

(三)貨幣政策與碳稅政策的聯合實施效果

本部分考察“穩定物價水平促進經濟增長”的穩健貨幣政策對碳稅政策的影響。中國貨幣政策2023年第一季度執行報告顯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搞好跨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中國人民銀行于2023年3月17日宣布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25%,并且綜合運用再貸款、中期借貸便利以及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基于上述政策實踐,模擬再貸款利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再貸款質押率1%的負向沖擊各變量的脈沖響應。

1. 再貸款利率模擬

再貸款利率以及再貸款利率與碳稅聯合政策沖擊下主要經濟變量的脈沖響應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再貸款利率與碳稅聯合政策的實施相較于碳稅單獨實施,碳排放強度降低,環境質量提高。但是,聯合政策對產出負向效應明顯。尤為重要的是,再貸款利率抑制了通貨膨脹,該結果與2023年以來中國貨幣政策實踐與物價變動的事實一定程度上相符,即中央銀行實施降息降準的貨幣政策后,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不僅未大幅提升,反而在二月至五月間環比下降,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與環比下降趨勢更加明顯,反映出中國經濟可能陷入“流動性陷阱”。

再貸款利率沖擊對產出影響機制方面,下調再貸款利率會降低綠色信貸利率,存款利率也會相應降低。家庭消費的歐拉方程要求,資本報酬率與存款利率之間具有同向變動關系。存款利率降低會導致資本報酬率下降。該機制同資產定價模型中資本預期報酬率與無風險利率之間的關系相似,即風險溢價不變時,如果無風險利率降低,則預期資本報酬率下降。這就導致家庭消費意愿上升,投資意愿下降。該結果與下調政策利率新增貸款轉化為投資的事實相反,卻與陷入“流動偏好陷阱”利率極低且投資被擠出的情形相似。資本報酬率下降也會造成政府稅收減少,降低政府消費支出。由于投資與政府消費支出減少幅度遠超過家庭消費增加幅度,因而再貸款利率下降反而不利于總需求擴張。總需求收縮使企業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降低,工資與資本報酬率下降,使家庭對生產要素供給減少,因此,產出水平下降。再貸款利率沖擊對環境質量影響機制方面,產出減少帶來碳排放量減少與環境質量提高。再貸款利率沖擊對通貨膨脹影響機制方面,綠色信貸利率與生產要素價格下降共同導致了總邊際成本降低,經由新凱恩斯菲利普斯曲線向價格端傳導,降低了通貨膨脹。

疊加碳稅沖擊影響,碳稅與再貸款利率聯合政策沖擊不利于產出增加,但有利于抑制通貨膨脹與提高環境質量,這是因為再貸款利率與碳稅沖擊對產出、通貨膨脹與碳排放的政策效應具有同向性。

2.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模擬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以及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與碳稅聯合政策沖擊下主要經濟變量的脈沖響應如圖6所示。

由圖6可知,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與碳稅聯合沖擊對產出的擠出效應以及對通貨膨脹的抑制效應,均弱于再貸款利率與碳稅聯合沖擊。其原因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無法直接影響宏觀經濟變量,需要借助銀行信貸渠道間接發揮作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由于未遵循盯住“產出缺口”與“通脹缺口”的泰勒規則,政策沖擊效果會在傳導鏈條上逐漸被削弱,因而對產出、通貨膨脹等政策變量的影響不如再貸款利率。

進一步研究表明,再貸款質押率對各經濟變量的影響機制、政策強度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相似,不再展示其模擬結果。

(四)混合政策與碳稅政策的聯合實施效果

1. 脈沖響應

本部分考察財政政策工具集與碳稅的聯合政策效果、貨幣政策工具集與碳稅的聯合政策效果以及全部宏觀政策工具(混合政策)與碳稅的聯合政策效果,通過比較分析各政策調控經濟與環境的側重點,發現各政策工具的優勢與不足,如圖7所示。

由圖7可知,碳稅與混合政策聯合作用的政策效果,不僅優于單一宏觀政策工具與碳稅配合的政策效果,還優于財政政策工具集與碳稅配合的政策效果和貨幣政策工具集與碳稅配合的政策效果,突出表現為碳稅與混合政策配合時能夠兼顧促進產出增加、穩定通貨膨脹以及提高環境質量的多重政策目標。以不同組合下政策沖擊對第1期的各經濟變量影響為例進行說明:混合政策與碳稅的聯合政策沖擊下,單位通脹上升伴隨著9.27單位的產出增加和11.88單位的碳排放強度降低;財政政策工具集與碳稅聯合政策沖擊下,單位通脹上升伴隨著7.29單位的產出增加和7.43單位的碳排放強度降低;貨幣政策工具集與碳稅聯合政策沖擊下,單位通脹的下降伴隨著2.83單位產出的減少和21.27單位的碳排放強度降低。通過對比發現,在混合政策與碳稅聯合沖擊下,單位通脹變動所對應的產出增加是最大的,單位通脹變動所對應的碳排放量下降僅次于貨幣政策工具集與碳稅的聯合政策沖擊。但是,由于貨幣政策與碳稅聯合沖擊時不利于產出增加,因此,混合政策與碳稅政策聯合沖擊效果明顯更優。

模擬結果表明,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碳稅協調配合,對“雙碳”目標與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實現優勢更大。該結果也說明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與“環境”能夠同時被兼顧,必須犧牲環境質量才能保證經濟增速的觀點具有片面性。

2. 方差分解

通過方差分解,研究碳稅沖擊、財政政策沖擊以及貨幣政策沖擊對各經濟變量和環境變量穩態偏離綜合方差的貢獻份額,以此確定各沖擊對變量影響力的相對大小,見表2所列。

由表2可知,財政政策在促進產出增加方面優勢巨大,財政政策工具集消費稅([ec,t])、勞動稅([el,t])、資本稅([ek,t])、碳減排補貼([eψ,t])、政府環保支出([eGO,t])以及政府消費支出([eGP,t]),對產出波動方差的貢獻份額累計達到94.8%。但由于財政政策工具大多能推升通貨膨脹,因此對推動通貨膨脹上升的貢獻份額也達到71.32%。貨幣政策則對控制通貨膨脹發揮了關鍵作用。貨幣政策工具集再貸款利率([eu,t])、法定存款準備金率([es,t])以及再貸款質押率([eJ,t]),對抑制通貨膨脹波動方差的貢獻份額累計達到14.83%。相較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工具集,碳稅政策在促進碳減排方面效果顯著,對碳排放波動方差貢獻份額高達54.38%,對碳減排率波動方差貢獻份額高達57.6%,對環境質量方差貢獻份額高達72.26%。這些結論與前文脈沖響應分析所得結論基本一致。

進一步研究發現,減稅對促進產出增加的效果優于擴大政府財政支出,尤其是對勞動和資本減稅。具體而言,勞動稅與資本稅對產出波動方差的貢獻份額分別達到47.59%和40.51%,而政府消費支出對產出波動方差的貢獻份額只有3.81%。此外,消費減稅的效果弱于勞動和資本減稅。政府消費性支出對產出拉動作用超過環保支出,強勁帶動了總消費的增加,但相應擠出了一定的家庭消費。貨幣政策方面,遵循“泰勒規則”的再貸款利率對通貨膨脹的控制能力優于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五、模型拓展

(一)碳稅稅率模擬

基準情景下碳稅稅率為0.1,當碳稅稅率改變,碳稅沖擊對產出、通貨膨脹及碳排放等主要政策目標的影響也會發生改變,模擬碳稅稅率以0.1為步長,由0.2提高至0.5時,碳稅沖擊對產出、通貨膨脹以及碳排放的影響,如圖8所示。

由圖8可知,碳稅稅率越高,碳稅沖擊對碳排放、通貨膨脹的抑制效應以及對產出的擠出效應越明顯,說明碳稅征收標準是政府面臨經濟與環境多目標權衡時,用來實現自身偏好政策目標的重要抓手。當面臨較強經濟約束時,政府可選擇較低碳稅稅率與宏觀經濟政策的組合政策,在保證聯合政策不對環境造成負向沖擊的基礎上盡可能實現產出增加;當面臨較強環境約束時,政府可選擇較高碳稅稅率與宏觀經濟政策的組合政策,在保證聯合政策不對經濟增長有負效應的基礎上盡可能加快減污降碳,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

(二)碳稅規則模擬

基準情景下碳稅規則為“慣性規則”,為了研究碳稅規則變化所帶來的經濟影響,本文另設定了盯住“產出缺口”規則、盯住“碳排放缺口”規則及同時盯住“產出缺口”與“碳排放缺口”三種碳稅規則。由圖8可知,20期內碳稅沖擊對產出、通貨膨脹與碳排放的負向沖擊強度是逐漸下降的,即第1期碳稅沖擊對產出、通貨膨脹與碳排放影響最強。本部分模擬碳稅稅率為0.1時,在異質性碳稅規則下,第1期產出、通貨膨脹與碳排放的脈沖響應值,見表3所列。

由表3可知,當碳稅規則不同時,碳稅沖擊對產出、通貨膨脹及碳排放等關鍵政策變量的影響呈現差異性。具體而言,碳稅服從同時盯住“產出缺口”和“碳排放缺口”規則對產出的擠出效應最弱,對通脹與碳排放的抑制效果最差;而“慣性規則”下碳稅沖擊對產出的擠出效應最強,對通脹與碳排放的抑制效果最優。這主要因為當碳稅服從盯住某些政策變量時,這些政策變量受到的影響會反作用于碳稅,從而影響碳稅效果,加強或減弱對政策變量的進一步影響。上述研究結果表明,碳稅規則是政府面臨經濟與環境多目標權衡時操作性較強、影響政府偏好目標實現的又一重要抓手。當面臨較強經濟約束時,政府可選擇同時盯住“產出缺口”和“碳排放缺口”碳稅規則,盡可能降低碳稅對產出的負向沖擊;當面臨較強環境約束時,政府可選擇“慣性規則”,更好地抑制碳排放,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

(三)社會福利損失分析

宏觀政策調控的目的是平抑經濟波動,穩定宏觀經濟,減小社會福利損失[37]。目前,學界有兩種表達社會福利水平的做法,一種是借助家庭部門效用函數;另一種是使用產出波動與通貨膨脹波動方差,這兩種方法本質上并無太大差異[38]。借鑒朱軍等(2018)[39]和楊兵等(2021)[40]的做法,采用方差波動法,通過構建增加碳排放水平的“三目標”社會福利損失函數來研究政策調控下社會福利損失問題。社會福利損失函數為:

[min(L)=12Etηπvarπt+ηYvarYt+ηEMvarEMt] (30)

其中:[L]表示社會福利損失函數;[πt]表示通貨膨脹缺口;[Yt]表示產出缺口;[EMt]表示碳排放缺口;[ηπ]、[ηY]和[ηEM]分別表示政府對通貨膨脹缺口、產出缺口和碳排放缺口的偏好程度。令[ηπ]、[ηY]與[ηEM]之和為1,當政府偏好產出目標時,[ηπ]取0.3,[ηY]取0.5,[ηEM]取0.2;當政府偏好通脹目標時,[ηπ]取0.5,[ηY]取0.3,[ηEM]取0.2;當政府偏好碳排放目標時,[ηπ]取0.2,[ηY]取0.3,[ηEM]取0.5。表4展示了在異質性碳稅規則和異質性政府偏好下,碳稅稅率變動對碳稅與混合政策聯合政策沖擊所造成的社會福利損失結果。

由表4可知,碳稅稅率、碳稅規則以及政府目標偏好均對社會福利損失產生影響。當固定碳稅規則不變時,一方面,碳稅稅率與社會福利損失同向變動,碳稅稅率越高,社會福利損失越大,原因是碳稅稅率提高,碳稅與混合政策聯合下產出、通貨膨脹以及碳排放等內生變量穩態偏離方差增大,碳排放方差增大的最多,經濟波動強烈不利于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導致社會福利損失增大;另一方面,政府具有“雙碳”目標偏好的社會福利損失最大,政府具有產出目標偏好的社會福利損失次之,政府具有通貨膨脹目標偏好的社會福利損失最小。

碳稅規則對不同碳稅稅率與政府偏好的福利損失產生影響,具有調節社會福利損失的作用。當固定碳稅稅率和政府偏好不變時,“慣性規則”的社會福利損失最大,盯住“產出缺口”規則次之,盯住“碳排放缺口”規則再次之,同時盯住“產出缺口”與“碳排放缺口”規則的社會福利損失最小。這主要因為當碳稅盯住某個政策變量時,該政策變量受到的影響會反作用于碳稅,即碳稅沖擊下內生變量的方差會發生變化,社會福利也會因此改變。

整體來看,在同時盯住“產出缺口”與“碳排放缺口”的碳稅規則下,政府具有通貨膨脹偏好且碳稅稅率為0.1時,社會福利損失最小;在“慣性規則”下,政府具有“雙碳”目標偏好且碳稅稅率為0.5時,社會福利損失最大。上述情況表明政府可通過控制碳稅稅率、調整碳稅規則以及改變目標偏好對經濟環境目標進行綜合調控,使產出、通貨膨脹、碳減排以及社會福利的發展符合政策預期。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在“雙碳”目標引領經濟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增強宏觀政策與碳減排政策協調配合,兼顧“雙碳”目標與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實現,對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本文在包含環境系統的NK-DSGE模型中同步引入財政收入與支出政策、基于商業銀行信貸途徑傳導的貨幣政策工具以及碳稅,在對中國季度宏觀數據進行校準與估計的基礎上,模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碳稅協調配合的政策效果。

模擬發現,碳稅在促進企業碳減排、提高環境質量以及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對經濟增長副作用較強,會擠出消費與投資。異質性宏觀政策工具與碳稅配合的效果具有差異性:

第一,財政收入政策方面,消費稅、勞動稅、資本稅減稅與碳稅協調配合時,三者均對抵補碳稅對產出擠出具有良好效果,勞動與資本減稅效果尤其明顯。財政支出政策方面,政府消費支出抵補碳稅征收對產出擠出效應最優,碳減排補貼抵補碳稅征收對產出擠出政策效果具有非線性,政府環保支出則無法抵補碳稅征收對產出的擠出。但是,碳減排補貼與政府環保支出均有助于增益碳稅政策對環境質量改善的效果,其他財政政策工具則會刺激碳排放增加,一定程度上削弱碳稅的減排政策效果。整體來看,財政政策工具集會不同程度地推升通貨膨脹,擠出家庭消費。

第二,貨幣政策工具再貸款利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再貸款質押率與碳稅配合無助于抵補碳稅對產出的擠出,但是對通貨膨脹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遵循“泰勒規則”的再貸款利率對通貨膨脹的抑制效果最為明顯。整體來看,貨幣政策工具集有利于通過降低碳排放強度來提高環境質量,促進家庭消費增加,改善財政政策對家庭消費的擠出效應。

第三,多種宏觀政策工具與碳稅聯合實施效果超過任一宏觀政策工具單獨與碳稅配合的效果,有助于實現促增長、穩通脹和降低碳排放強度等多重政策目標。進一步研究發現,雖然碳稅稅率的提高有助于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但會影響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實現,也會造成更大的社會福利損失。政府通過調整碳稅規則、改變政策目標偏好,改善碳稅稅率提高造成的負面影響,實現社會福利帕累托改進。

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建立碳稅與碳交易聯動的碳定價政策機制。從國際實踐看,碳稅和碳交易是兩種相互補充、相互配合的碳定價政策機制。中國應在已有的環境稅收體系基礎上適時開征碳稅,將碳稅作為碳交易政策的重要補充。一旦碳交易市場失靈,碳稅能夠及時發揮支撐作用,達到以碳稅政策劃定碳價的“最低限價”目的。為了穩定宏觀稅負,建議采用分階段遞進式逐步提高稅率的做法。在碳稅與碳交易聯動的碳定價政策機制下,通過合理設定碳稅與碳交易的調控范圍,全面覆蓋碳排放主體,允許企業在兩種政策中有條件地進行選擇,甚至建立兩種政策互抵機制。

第二,強化宏觀經濟政策與碳稅政策的協調配合。一方面,強化財政政策與碳稅的協調配合,為避免征收碳稅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帶來的負面影響,對積極進行碳減排的企業給予較大程度的減排補貼或稅收減免優惠。同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政府環保支出,以增強碳稅的環境質量改善效果。另一方面,加強貨幣政策與碳稅的協調配合,綜合使用差異性再貸款利率或差別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商業銀行信貸利率、控制信貸資金流向,激勵商業銀行完善綠色信貸機制。

第三,統籌兼顧氣候保護與經濟發展雙重目標。中國氣候治理問題與經濟社會問題緊密交織,對氣候治理的政策工具選擇不能僅限于“就碳論碳”,應統籌兼顧氣候保護與經濟發展雙重目標。科學推進“雙碳”目標應穩健而不應加速,建議綜合采用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低稅率碳稅的組合政策,以促進產出增加、刺激經濟復蘇。具體而言,積極的財政政策應綜合采用消費稅、增值稅及所得稅的“減稅降費”,同步擴大政府重點領域的財政支出,通過“減稅擴支”的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內需,以更好地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穩增長目標。穩健的貨幣政策應降息降準,更多地向市場投放流動性,以更好地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而拉動內需。碳稅開征可參照環境稅征收標準設置較低碳稅稅率,以更好配合宏觀經濟政策擴大內需的政策目標,采用同時盯住“產出缺口”與“碳排放缺口”的碳稅規則,進而實現對社會福利的改進。

參考文獻:

[1]李鍇,齊紹洲.碳減排政策與工業結構低碳升級[J].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2(12):102-116.

[2]湯維祺,吳力波. IPCC AR6報告解讀:氣候治理政策的新視角及對我國的啟示[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23,19(2):151-159.

[3]張寶.“雙碳”目標下開征碳稅需要處理的三大關系[J]. 稅務研究,2023(1):26-32.

[4]ANNICCHIARICO B,DI DIO F.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Macroeconomic Dynamics in a New Keynesian Mode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5,69:1-21.

[5]朱民,彭道菊.創新內含碳中和目標的結構性貨幣政策[J].金融研究,2022,504(6):1-15.

[6]卞晨,初釗鵬,孫正林.環境規制、綠色信貸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政策仿真——基于政府干預的演化博弈視角[J].管理評論,2022,34(10):122-133.

[7]CAMPIGLIO E. Beyond Carbon Pricing:The Role of 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 in Financing the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6,121:220-230.

[8]王遙,潘冬陽,彭俞超,等.基于DSGE模型的綠色信貸激勵政策研究[J]. 金融研究,2019(11):1-18.

[9]CHAN Y T. Are Macroeconomic Policies Better in Curbing Air Pollution than Environmental Policies?A DSGE Approach with Carbon-dependent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J]. Energy Policy,2020,141:111454.

[10]CHEN C Q,PAN D Y,HUANG Z G,et al. Engaging Central Banks in Climate Change?The Mix of Monetary and Climate Policy[J]. Energy Economics,2021,103:105531.

[11]譚建立,趙哲.財政支出結構、新型城鎮化與碳減排效應[J].當代財經,2021(8):28-40.

[12]何平林,喬雅,寧靜,等.環境稅雙重紅利效應研究——基于OECD國家能源和交通稅的實證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9(4):33-49.

[13]HAIBARA T. Double Dividend Revisited:Non-revenue Neutral Tax Reforms[J].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2022,13(4):2250005.

[14]蔡棟梁,閆懿,程樹磊.碳排放補貼、碳稅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29(11):59-70.

[15]KLEIN M,WINKLER R. The Government Spending Multiplier at the Zero Lower Bound: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Historical Data[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21,36(6):744-759.

[16]HEYES A. A Proposal for the Greening of Textbook Macro:IS-LM-EE[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0,32:1-7.

[17]LAWN P A. On Heyes′ IS-LM-EE Proposal to Establish an Environmental Macroeconomics[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8(1):31-56.

[18]肖紅葉,程郁泰.E-DSGE模型構建及我國碳減排政策效應測度[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17(7):73-86.

[19]CHAN Y T. On the Impacts of Anticipated Carbon Policies:A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Approach[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56:120342.

[20]ZHANG J K,ZHANG Y. Examining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Emissions Policies in China:A Bayesian DSGE Model[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66:122026.

[21]XU H T,PAN X F,LU Y D. The Emission Abatement of Enterprises in China:A Bayesian DSGE Approach Under Carbon Tax Scenario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Warming,2022,27(2):173-192.

[22]楊翱,劉紀顯.模擬征收碳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基于DSGE模型的研究[J].經濟科學,2014(6):53-66.

[23]丁冠群,王錚,孫翊.基于多行業DSGE模型的中國碳減排政策效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2,32(1):19-30.

[24]張濤,侯宇恒,張卓群.低碳轉型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研究——基于DSGE模型分析[J].產業經濟評論,2022(6):57-70.

[25]XIAO B W,FAN Y,GUO X D. Dynamic Interactive Effect and Co-design of SO2 Emission Tax and CO2 Emission Trading Scheme[J]. Energy Policy,2021,152:112212.

[26]HEUTEL G. How Shoul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pond to Business Cycles? Optimal Policy Under Persistent Productivity Shocks[J].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2012,15(2):244-264.

[27]CALVO G A. Staggered Prices in a Utility-maximizing Framework[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3,12(3):383-398.

[28]武曉利.環保技術、節能減排政策對生態環境質量的動態效應及傳導機制研究——基于三部門DSGE模型的數值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17,25(12):88-98.

[29]HEUTEL G,RUHM C J. Air Pollution and Procyclical Mortality[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2016,3(3):667-706.

[30]朱軍.開放經濟中的財政政策規則——基于中國宏觀經濟數據的DSGE模型[J].財經研究,2013,39(3):135-144.

[31]王文甫,王召卿,郭柃沂.財政分權與經濟結構失衡[J].經濟研究,2020,55(5):49-65.

[32]王立勇,紀堯.財政政策波動性與財政規則:基于開放條件DSGE模型的分析[J].經濟研究,2019,54(6):121-135.

[33]卞志村,趙亮,丁慧.貨幣政策調控框架轉型、財政乘數非線性變動與新時代財政工具選擇[J].經濟研究,2019,54(9):56-72.

[34]王愛儉,王璟怡.宏觀審慎政策效應及其與貨幣政策關系研究[J].經濟研究,2014,49(4):17-31.

[35]朱軍.基于DSGE模型的“污染治理政策”比較與選擇——針對不同公共政策的動態分析[J].財經研究,2015,41(2):41-53.

[36]卞志村,楊源源.結構性財政調控與新常態下財政工具選擇[J].經濟研究,2016,51(3):66-80.

[37]楊兵,楊楊,李峰.貨幣政策與減稅政策的組合效應研究[J].財政研究,2020(7):93-112.

[38]WOODFORD M.Optimal Interest-Rate Smooth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3,70(4):861-886.

[39]朱軍,李建強,張淑翠.財政整頓、“雙支柱”政策與最優政策選擇[J].中國工業經濟,2018(8):24-41.

[40]楊兵,楊楊,杜劍.財政支出類型和貨幣政策規則的組合效應及穩定性研究[J].國際金融究,2021,412(8):22-33.

[責任編輯:黃婷婷 張 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综合色婷婷|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香蕉|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美女啪啪无遮挡| 国产视频大全|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99爱在线|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社| 一级毛片基地| 人妻21p大胆|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四虎亚洲精品|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青青草视频|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天堂成人在线| 色综合激情网|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 国产毛片网站| 亚洲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亚洲最新在线|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色婷婷视频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日韩无码精品人妻| 亚洲无码91视频|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黄|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青青操视频在线|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 国产99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四虎综合网|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