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信息化快速發展,電網企業面臨數據規模激增與保密管理滯后的雙重挑戰。為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文章對W電網公司數據管理及保密管理現狀進行調研,分析現有數據安全制度、業務類型及數據特征,明確保密管理風險點,構建了基于“分級-分階-分塊”策略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將保密要求嵌入關鍵數據管理流程,實現對內外部數據的精準治理。文章為電網企業建立了全面的數據安全治理方案,使保密管理實現規范化和科學化,以有效應對大數據環境的新挑戰。
關鍵詞:電網企業;數據安全;數據治理;數字化管理體系;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09.2""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各行業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國家電網作為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設施,其在日常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產生的海量數據直接關乎國家安全。這些數據體量大,規模通常能夠達到PB量級,同時具備時效強、種類多等特性[1]。然而,在電網企業不斷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公司數據安全治理體系的不完善和保密管理手段的滯后,導致信息泄露或被篡改等安全問題頻出,并呈逐年上升趨勢,給電力系統的正常生產和運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2]。
當前,我國電網企業在數據安全治理上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第一,治理資源有限。各電網企業內部數據安全管理力量和技術手段跟不上數據量爆炸式增長的需要,導致數據監管漏洞多。第二,治理權責不明。數據安全治理涉及公司多個部門,但部門之間缺乏有效協作,造成監管盲區。第三,數據流動治理不足。電網企業內部及與外部單位之間的數據流動無法有效監控,增加數據泄露風險。第四,保密意識淡薄。部分員工對企業數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擅自傳輸企業核心數據,導致數據安全事件層出不窮。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從電網企業數據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構建面向國家安全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調研分析電網企業現有數據安全治理存在的問題;構建電網企業數據分類分級制度,明確各類數據的保密等級和管理要求;明確電網企業數據安全治理的責任主體,優化部門之間的協作機制;加強全過程數據監控,防止核心數據的非法流動;強化員工保密教育,提高數據安全意識。本文面向電網企業構建系統化、規范化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保障電網企業的數據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1"研究背景
1.1"國家數據安全治理觀
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構建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沒有數據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數據安全不可孤立看待,需納入國家整體安全體系,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土安全等其他安全領域協同推進[3]。堅持科技賦能,主動適應新技術發展趨勢,大力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數據安全保障水平。依托科技進步強化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斷提高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銷毀的安全性[4]。
對戰略核心數據、重要業務數據、敏感個人信息等劃分數據風險等級,分類施策精準治理,實行最高水平保護。對一般非敏感數據則采取基本安全控制措施。分類治理,既精準又高效。除此之外,數據安全治理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構建法治體系,為數據安全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快推進《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立法進程,彌補法制短板。明確監管部門職責,嚴格執法處罰。隨著數據全球流動性增強,也要警惕域外惡意利用我國數據資源的行為,提高對數據領域國際格局和新變化的判斷力,堅決維護國家數據安全[5]。
1.2"相關工作
隨著智慧電網建設的不斷推進,電網企業數據資產規模增長迅速,涉及客戶信息、運營數據、視頻監控等方面。這使得電網企業面臨數據泄露、破壞、篡改等安全風險,數據安全已成為電網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
早期研究主要關注電網企業數據安全管理制度的頂層設計。于明[6]將運營要素架構融入數據體系構建,運用時間與空間展開方法,探索了具有推廣性的數據治理宏微觀方法。
利用應用加密、訪問控制、審計、風險評估等信息安全技術可以對電網數據實施安全防護。杜加根[7]綜合考慮智能電網與傳感網絡各自的特點,利用交變電流時刻變化的特性生成水印信息,提出了使用數字水印技術來解決智能電網下的傳感器網絡數據傳輸安全的水印算法。
利用大數據能夠實現對海量電網數據的精準治理。張沛等[8]在概括當前主動配電網中大數據類型及特點的基礎上,對大數據技術在主動配電網中可能的應用及挑戰進行分析,最后給出主動配電網在能量優化調度、狀態分析評估、保護控制及需求側管理方面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需求。
云計算為電網數據安全保障提供了新方案。吳凱峰等[9]基于分布式并行計算框架Hadoop和Hive,面向電力大數據特征,設計了多維索引、SQL自動翻譯工具和支持數據更新的混合存儲模型3項性能提升技術,實現對傳統電力數據分析系統的升級優化。
綜上所述,電網企業數據安全治理研究在制度建設、安全技術應用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進一步在數據分類標準、密級監管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以形成系統、完備的安全治理方案。
2"電網企業數據治理現狀
為進一步完善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下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需要解決4個問題:有什么數據、數據在哪里、誰在用數據、是否有風險。本文從保密管理視角對電網企業數據管理進行規范和完善,對電網企業的數據管理及保密管理現狀進行調研。
調研的內容以電網企業數據生命周期為邏輯主線展開,兼顧通用領域的安全,做到全面、客觀地分析評估。本文通過發放調研問卷,對W電網公司及與其業務關系密切的5家單位,從工作事項的角度,就數據安全與數據治理、數據保密等方面進行調研。本次調研共發放調研問卷300份,涵蓋W電網公司及合作單位的管理、技術、業務等不同崗位人員。問卷采取匿名方式填寫,由研究團隊成員進行回收整理。收集的問卷經過層層篩選,剔除填寫不完整、不認真的無效問卷,最終獲得有效問卷250份,質量得以保證。收集足以支撐本文的電網企業數據管理現狀、保密管理規定等內容,以推動進一步研究保密管理視角下的面向國家安全的數據治理體系。
2.1"數據資源分析
電網企業數據與總體國家安全觀密切相關的內容如下:在電網層面,變電站(重點經濟目標、重點保衛目標)坐標位置等;在用電層面,電網企業和國家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用電數據分析后可以反映國家經濟運行狀態,某些特定的用電數據則能夠揭示大工業的產能以及巨型企業對國家經濟運行的影響。電網產業管理公司數據還包括招投標信息、保電方案等,一旦泄露,可能影響招投標活動的正常運行、大型活動的用電安全等。綜合能源公司與市場高度相關,因而一些數據、合同等需要與客戶共享來保證業務正常進行。數據類型大多為非結構數據,除了電子數據,還包括檔案等紙質材料。
2.2"數據流動分析
電網企業內部的數據流動基本跟隨業務進行,隨著業務的展開而產生、存儲、流動,各單位的業務基本在網絡系統上進行。業務系統基本全部處于內網,一級部署(國網統建)和二級部署(省統建)相結合,2019年年底W電網公司數字化轉型,公司擁有數據中臺,使業務系統數據互通。電網企業數據與外部的交互除了通過內網分區實現,也有經過外網的事項。企業一般向政府部門、合作企業等提供數據,電科院是相對封閉的單位,數據基本沒有與外界的交互。內網的分區是根據數據的重要程度、敏感度等,將業務系統安全分區,各區應用不同的監測管理辦法,這減少了系統本身的數據安全威脅。
2.3"數據治理體系分析
當前,電網企業有待完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的頂層設計。數據管理方面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人員、技術、政策等都需要進一步支持,在保密審查、合同審查等具體業務的數據管理上,還缺乏統一的管理標準。
從管理政策的角度來講,各單位遵循的相關政策絕大部分來自省公司下發的文件,其他文件包括以省公司下發文件為基礎,適應本單位實際情況改編的文件以及部分辦公室標準,但在具體的落實環節還有待細化。
2.4"電網企業數據治理現狀總結
總體來看,電網企業采用企業內網、統建統保的方式使得在數據安全基礎設施方面的數據安全管理覆蓋面較廣、基礎管理較為完善。但是,在數據處理、數據交換過程中涉及大量人工參與、人工評估的過程,使得數據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可能存在安全風險漏洞;尤其是在數據權限管理過程中頂層策略規劃不足、權限監控與審計部分缺位,導致在數據跨部門查閱、使用、共享過程中存在真空環節,亟須通過管理、技術等手段進行查缺補漏。
本文通過對部分電網企業進行問卷調研、實地訪談,對電網企業當前數據管理及保密安全方面的情況有了基本了解,分析后發現存在以下具體問題。
2.4.1"應用系統部署頂層管理不足
系統層級部署方面,電網企業使用的系統包括國網統建系統、省公司統建系統、自建系統3個層級,涵蓋各個業務內容板塊的業務系統很多,但各系統獨立性強,系統建設標準不甚統一;雖可通過接口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數據交換,但存在數據重復收集、分散存儲等問題,不利于智慧電網的數據挖掘。
2.4.2"保密管理與業務融合不足
多數基層單位受人員編制限制,無法配備專職保密工作人員;而在業務部門,工作人員的保密專業能力、數據安全能力未必能夠滿足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保密工作和業務工作還存在“兩張皮”的現象,數據“保”與“放”之間的平衡還需進一步優化。
2.4.3"數據安全保護意識有待提高
人員數據安全意識程度不一。員工對于在工作中接觸到的數據哪些屬于敏感數據無法作出清晰判斷;同時,系統權限邊界管理不甚合理,存在外部臨時人員須訪問系統時因無法申請臨時賬號而借用內部人員賬號的情況。
2.4.4"科技項目缺乏保密審查
電網企業大多會與外部科研機構、企業進行合作,合作中勢必會由電網企業方面提供一定項目資料,有可能包含敏感資料、敏感數據,會帶來數據泄露風險。對于科技項目中數據資料的保密審查目前是缺位的,沒有相應的管理規定。
3"基于“分級-分階-分塊”策略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構建
3.1"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構建原則
根據國際數據治理研究所(DGI)給出的定義,數據治理是一個通過一系列信息相關的過程來實現決策權和職責分工的系統,系統描述了誰(Who)能根據什么信息,在什么時間(When)和情況(Where)下,用什么方法(How),采取什么行動(What)。
本文構建出“三分、三全、三確?!钡臄祿踩卫眢w系。其中,“三分”是指從治理策略角度看,數據風險分級、數據安全治理權責分階、數據載體治理分塊。受質量管理領域的PDCA循環理論的啟發,基于“分級-分階-分塊”策略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圍繞分級籌劃(Plan)、分塊實施及分階負責(Do)、監督審查(Check)、處理反饋(Act)4個環節展開。
在理論層面,基于“分級-分階-分塊”策略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從多維度很好地應對業務種類和復雜度的升級;在實施層面,基于“分級-分階-分塊”策略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為閉環型,實現了實施與反饋同步進行的效果;在功能層面,基于“分級-分階-分塊”策略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放眼于整個風險點的生命周期,致力于從源頭降低敏感數據泄露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規范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
3.2"數據安全治理“分級”籌劃
通過風險發生影響程度、風險發生可能性、風險改進迫切性3個指標對電網企業現有的多個風險點進行整體評分,并通過聚類分析的方法將風險點分成5個級別。各等級的風險及應對如表1所示。
3.3"數據安全治理“分階”負責
對組織體系、保密制度、定密管理及保密責任分別制定分階管理模式,從保密工作自身和組織層級(集團總部、分公司、子公司、各部門、一線員工)兩個維度進行分層,構建網格化的管理體系。
3.3.1"組織體系
建議電網企業的數據安全治理組織體系依托保密組織體系開展工作,解決各組織層級保密人手不足、保密職責不清的問題。保密組織體系采用“集團公司—分公司—直屬單位—部門—項目組—個人”的自上而下分層模式,通過分層級設立保密辦公室、保密專責、保密聯絡員、項目組保密監管,將保密職責落實到個人,達到全員參與商業秘密保護的目的。
3.3.2"制度體系
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構建數據安全制度管理體系。橫向從組織層面對數據安全體系進行分層,規定各組織層級需要制定及落實的相關制度與規定。其中,管理制度總則、相關規定以及保密工作中的各管理辦法都由國網公司專家委員會統一進行制定并實施。各分、子公司根據業務需求和實際工作內容,對國網公司制定的制度、規定和辦法進行具體落實和細化。相應的研發、生產、銷售等部門結合下級員工一線經驗對本部門的標準化手冊進行制定。
縱向將制度體系按照“制度總則—相應規范—各維度管理辦法—具體指導”分為4個階層,具體如圖1所示。
3.3.3"定密體系
對于電網企業數據資源的定密體系從組織體系和單位類型兩個維度展開,事項范圍劃分采用的是國網公司引領,以各子公司、分公司的具體業務為主導,個人和項目組配合的模式。核心數據管理權限在總部,其他下屬單位只有普通數據管理權限,如需使用核心數據,應報總部審批,項目組或個人需要使用核心數據和普通數據時也要報相關保密管理部門審批,各組織部門和個人對其所使用的數據安全負責。同時組織的上層級要對下層級的核心數據和普通數據重新定密。組織體系中數據安全等級界定流程如圖2所示。
3.4"數據安全治理“分塊”實施
3.4.1"人員塊管理
在研發業務中,依據技術人員產生或者接觸到的技術秘密的具體內容對技術人員進行分級管理,將技術人員分為涉密技術人員(按照涉密等級不同,分為核心涉密技術人員和普通涉密技術人員)、一般技術人員和外包人員。
對涉密技術人員的管理貫穿于崗前、在崗、離崗和脫密期4個階段。核心涉密技術人員和普通涉密技術人員都需要進行任前審查、簽訂《涉密人員承諾書》并進行崗前保密培訓。在崗期間,面向涉密技術人員定期進行保密知識教育、開展保密專項培訓、定期考核獎懲。離崗前,所有涉密技術人員須簽訂《離崗保密承諾書》《競業禁止協議》并開展技術秘密資料和載體清退工作。此外,針對核心涉密技術人員還需做好保密責任監督、人員備案和出國(境)審批。脫密期管理方面,核心涉密技術人員脫密期為3~5年,普通涉密技術人員為1~2年。
對一般技術人員的管理可分為崗前和離崗兩階段,包括進行任前審查、簽訂《涉密人員承諾書》并進行崗前保密培訓以及離崗后簽訂《離崗保密承諾書》。在外包人員管理上,項目外包人員和駐場外包人員均須簽訂《保密承諾書》,明確保密要求并參加保密培訓,項目結束后開展技術秘密材料和載體清退工作。
3.4.2"設備塊管理
將設備按照存儲、處理的信息是否涉及商業秘密及設備的性質分為4個子塊,分別采取差異化的管控措施。在管理措施層面,各個子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管理和責任的劃分上。在技術手段層面,各個子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所采用的不同級別終端安全防護手段上。其中涉密設備只在相對安全的內網或專網中使用,所以采用簡潔的一級終端防護技術;對外計算機不涉及企業商業秘密且只連接外網,所以采用二級終端防護技術;內部一般業務計算機由于存在不可避免的內外網交叉使用情況,采用全方位防護的三級終端防護技術(見圖3)。
3.4.3"網絡塊管理
在研發業務中,根據網絡面向的人員范圍可將網絡劃分為外網、內網和專網進行分類管理。在外網管理層面,需要嚴格管控研發環節業務人員接觸到的網絡類型,將研發專網與互聯網進行物理隔離,部署主機安全探針和敏感文件檢查技術,對主機內存儲的文件定期掃描、審核,定期維護防火墻、網關等防泄密設備,定期更新病毒庫,保障互聯網計算機的運行安全。
在內網管理層面,加強涉密文件的分級管控制度,在內網部署輔助定密系統,取代人工定密,提升定密環節的客觀性及效率;部署敏感文件檢查技術,對內網計算機中敏感級別的文件進行修改、復制、刪除等記錄的審查。
在專網管理層面,部署研發專網,將研發網絡與其他網絡類型相隔離,制定面向研發專網的管控制度;部署計算機終端檢查技術,對研發專網中的終端設備文檔流向記錄進行定期審查。
3.5"數據安全治理的監督審查和處理反饋
監督審查在PDCA循環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包括檢查、糾正和預防,實現以查促改、以改促防的過程。將PDCA模型中的監督審查對應到實際的保密工作中,主要體現在對于保密工作的監督檢查中。保密監督檢查從核心項目檢查和日常保密工作監督兩個層面來開展。核心項目檢查面向核心項目中涉及的人員、載體、設備、場所、網絡等分塊,以各個塊中存在的信息泄露狀況的專項檢查為重點;日常保密工作監督則以保密工作要求的執行和落實情況為重點來開展,具體內容如圖4所示。
處理階段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的階段問題總結,是PDCA循環的關鍵。對于成功經驗,責任人利用匯報向上級提出建議,將值得推廣的經驗做法納入制度規范并進行推廣性培訓教育。針對失敗教訓和未解決問題,責任人匯報應總結失敗之處,定位清楚部位、制度或流程,以便改進,并將直接申請以項目形式進入下一輪PDCA循環。
4"結論與展望
本文針對我國電網企業數據安全治理面臨治理資源有限、治理權責不明、數據流動治理不足等問題,提出建立基于“分級-分階-分塊”策略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從治理策略的角度,將數據風險分級、數據安全治理權責分階、數據載體治理分塊,能夠實現在有限治理資源約束下獲取最大安全效果,厘清治理職責的同時解決數據流的治理問題。通過全程動態評估數據安全風險、全員積極參與數據安全保護、全面嚴密防護敏感數據泄露,確保風險可控、權責分明、數據流動界限明晰以及跨塊脫敏。
此外,為更好地在電網企業數據安全治理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本文面向電網企業構建了風險識別、情報預警、危害評估等治理機制,實現了事前、事中及事后治理機制,為下一階段的安全治理工作注入新方向、新內涵,形成治理過程的控制閉環。
下一步研究應將重點關注內容安全層面的數據治理技術。一方面,這是為了應對數據治理中數據濫用、泄露、竊取、偽造、破壞等風險,滿足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安全需求;另一方面,大數據時代必然要求電網企業要在數據資源的“安全保密”和“發展利用”兩方面取得平衡,過度強調任何一方,都將為電網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帶來風險因素。
參考文獻
[1]劉文斌,李佳龍,徐雙,等.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安全治理研究進展[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24(1):127-141.
[2]廖仲欽.淺談電網企業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中的風險管理[J].數字通信世界,2020(8):249-250.
[3]陳友梅,郭濤.大數據時代下數據安全治理的研究與分析[J].網絡空間安全,2023(2):39-46.
[4]羅小江,石秀峰.一本書講透數據治理:戰略、方法、工具與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1.
[5]孫偉東.基于數據安全態勢背景提升企業數據安全治理能力芻議[J].長江信息通信,2023(5):168-171.
[6]于明.基于運營要素的電網企業應有數據體系構建與治理策略[J].電力大數據,2019(6):74-79.
[7]杜加根.無線傳感器網絡在智能電網中應用的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1.
[8]張沛,吳瀟雨,和敬涵.大數據技術在主動配電網中的應用綜述[J].電力建設,2015(1):52-59.
[9]吳凱峰,劉萬濤,李彥虎,等.基于云計算的電力大數據分析技術與應用[J].中國電力,2015(2):111-116.
(編輯"李春燕)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ata security governance system for power gri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taking W Power Grid Company as an example
Qiao "Yong1, Qiu "Xin2, Tai "Chengxi2
(1.State Grid Jiangsu Power Co., Ltd., Nanjing 210024, China;
2.Wuxi Power Supply Branch, State Grid Jiangsu Power Co., Ltd., Wuxi 21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power gri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the dual challenges of a surge in data scale and lagging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To effectively address this challenge, the article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data management and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in W Power Grid Company, analyzes the existing data security systems, business types, and data characteristics, clarifies the risk points of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s a data security governance system based on the “grading-staging-blocking” strategy. Confidentiality requirements are embedded in key data management processes to achieve precise governa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ata.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data security governance plan for power grid enterprises, to achieve standardized and scientific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ly respond to new challenges in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Key words: power grid enterprise; data security; data governance; digital management system; safety management
作者簡介:喬勇(1980— ),男,高級經濟師,碩士;研究方向:保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