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黃昏,雪花大片大片簌簌落下,天色加速陰暗。窗邊,我打開圍棋雜志,黑白變幻的局面,就如同此時的天色,我在樓上一覽城市的喧囂,而這喧囂也漸漸被一片寧靜摁在了積雪之下。
雜志上,翻到了他的名字——洛陽第一個圍棋世界冠軍何圖。我們同批學棋,如今我在職場,他在棋壇。我捻起棋子,開始打譜,復盤半個月前何圖和韓國高手在中日韓三國擂臺賽上的對局。隨著棋子漸落于棋盤,局面升溫,我的意識流開始奔騰。
何圖曾對我說:“比賽就是一次盛大的儀式。”落子聚光燈下,萬眾矚目,尤其是國際對抗,重任在肩。可一旦棋盤坐定,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這一刻的情景,很久以前似乎遇到過,可又想不起是在何時。”我理解,當人處于極度的放松和安靜時,時間會變慢,空間會重疊,外界的一切都會消融,只留下和對手的“手談”,這是一種私密而浪漫的對話,是棋手心靈深處的精神家園,對局的二人暫時忘卻了勝負和成敗,只有內心的愉悅。
這種感覺,我們曾經共同擁有。那是洛陽體育場最幽靜的一處角落,三間圍棋訓練房里,每個黃昏和周末都會響起叮叮的落子聲,路人從窗戶看去,是孩子們稚嫩而堅毅的面龐。棋盤上,黑白棋子呈現出奇妙的變幻,如磁鐵一樣吸引著孩子們,局外人無法想像孩子們的內心也隨著棋局的波瀾不停滌蕩,心中的欣喜和失落不斷更替。年復一年,沉迷棋中,忘記了四季更替。無論是冬日落雪還是夏時蟬鳴,無論是春雨霏霏還是秋葉枯黃,總有一群孩子在這兒訓練。偶爾,誰偷瞄一眼窗外的法國梧桐,看看婆娑的樹影偏到了哪里?便有一聲嚴厲的呵斥傳到耳中。循聲而去,是一位近八旬的老者,老人名叫陳岱,職業四段,原是老北京,年少成名,北京的茶館里曾目睹過一代棋圣吳清源少年時的風采。時逢亂世,老人沿著長江流域輾轉半生,辛苦謀生之余,也不忘遍訪天下棋手,練成不凡的棋藝。新中國成立后,老人參加過中日圍棋對抗,后來和無數天南海北的建設者一起來到了工業重鎮、被譽為“共和國長子”的洛陽,擔任體校圍棋教練。在他的圍棋班,走出過中日圍棋擂臺賽先鋒汪見虹、抗韓英雄周鶴洋、女子名人于梅玲等知名棋手。在河南省的青少年圍棋比賽中,洛陽隊像一只勢不可擋的幼獅。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奔跑、打鬧,洛陽的孩子,總是自來熟,認識新同學第一句話會問:“你老家哪的?”接著談論起同學朋友里也有那里的人,自己的老家在哪,它如何如何特別,并由此很快找到許多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皆因我們的父母都是天南海北的建設者。洛陽讓一個個家庭有了落腳的小巢,起飛的平臺。有一天,一個瘦小的身影來到了圍棋班,加入了我們的行列,他就是何圖,很快他和我們打成了一片。下完棋,腦子累,課后打鬧完,身子累,身心俱疲。家長來接,孩子們坐在自行車的后座,迷迷糊糊中一陣劇痛,那是腳夾進自行車輪子里了……
棋中神游之時,手不停擺棋,棋盤上棋子漸多起來,走勢微妙。古人云:“縱橫十九道,千古無同局。”換一個維度:若每個人都是一顆棋子,面對廣闊和未知的世界,充滿變化的時代,加之莫測的命運,沒有任何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會做出怎樣的努力?
何圖的成長中,啟蒙老師史亮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史老師本是中學英語老師,后來辭職下海,每日奔波,非常辛苦,唯一的愛好就是下棋,經常抽出時間坐坐棋館,漸漸地工作的時間越來越少,下棋的時間卻越來越多,索性當了圍棋老師。別人嘲他:天天下棋,能掙什么大錢?但史老師樂在其中,不覺得這是吃虧。
在圍棋教室,他發現了何圖這顆苗子。每到寒暑假,何圖就住在史老師家下棋,史老師帶他到處會棋友。任何的下棋場所,棋盤邊都出現過一個大水壺,一個小水壺——史亮觀戰聊天,何圖下棋。圍棋在洛陽青年職工中非常風行,大家打心眼里喜歡史老師的這個學生,說何圖特認真,有大將風度,無論輸贏,表情冷靜且堅毅,每次大家都陪他下到很晚,就這樣何圖的棋力實現了原始積累。不久后的河南省青少年圍棋賽上,何圖勇奪冠軍,被一位中國圍棋元老稱贊為:“洛陽的常昊。”
我和何圖的分道揚鑣在世紀之交,我走上了考學升學的道路,而他入選了專業圍棋隊繼續圍棋夢。那時,所有的家庭都相信,只要努力,自家的孩子就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前途。升入初中后,我放下了圍棋訓練,每日在書山題海中度過,那時大小考試的排名都會影響分班,在我眼中那可是天下最大的事情,被擠出年級前50名,爸媽就沒什么好臉色,若是被擠出重點班,那可是奇恥大辱了。我和何圖還通信,信里知道了不少圍棋隊的事情。隊里競爭激烈,他的年紀最小,隊員里年紀最大的幾個都十七八歲了,這些半大小子在隊里呆的時間長了,下棋水平大差不差,偏學得很油滑。不但逃課、上網,還拿出師兄的架勢支使著何圖買這買那,替他們做值日。隊里安排,上午下訓練棋,下午到晚上文化課加自習,后半晌學棋上全憑自覺,總有隊員能和教練下上一對一指導棋,而何圖在隊里成績還不突出,單獨接受老師指導的機會不多。在信中,我們共勉,暗里結盟為理想而努力。
兩年后,憑借數學競賽上的優異成績我升入了省重點高中,而何圖也遇到了起飛的平臺。那一年,中國八位最有實力的青年圍棋大師在北京創辦了全商業化運作的漱玉圍棋隊,面向全國招募隊員,食宿免費,每個隊員都能全天候接受一流高手的指教。選拔賽中,何圖一鳴驚人,奪得第一順利入選。小小的年紀,已奔赴北京,追尋自己的圍棋夢想。那年年底,全國業余大賽前,渝城隊希望組建一支能夠沖擊全國冠軍的隊伍,便向漱玉隊借將。漱玉隊強力推薦的不是隊中那些業余6段、7段較有名氣的棋手,而是隊內成績最好的何圖,那時他不過業余4段而已。誰知兩個月后,何圖竟然代表渝州隊在大賽上拿到了全國業余冠軍,從業余4段直升業余7段。賽后,眾多媒體顧不上采訪那些成名已久的高手,朝何圖蜂擁而至。真可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媒體從最初不認識何圖,到開始詢問業內朋友“何圖是誰”,隨后發酵到呼吁棋界關注“何圖現象”,僅僅不到一個禮拜。“何圖現象”背后的酸甜苦辣,又豈是幾句話、幾篇文章能講清楚的?
一局棋譜如同莫扎特的音樂,一開始如涓涓細流,回味無窮,再到后來,仿佛河水緩緩流入了更加廣闊的海洋,聲浪漸大,氣勢磅礴,甚至觀眾會忘記了流水本身的存在,那是一曲對命運至高的贊歌。手中的棋譜漸漸演繹到了中盤,這是一盤棋最精彩的時段,命運的酸甜苦辣,回味起來何止一唱三嘆!
我一心求學和何圖失去了聯系。偶然翻閱圍棋新聞,我了解到,拿了全國業余冠軍之后,他很快成為了職業棋手,接到了圍棋聯賽甲級隊拋來的橄欖枝,小小年紀便坐上了圍甲隊主將的寶座和各路高手同場競技,并奪得世界冠軍。我大學畢業那年,正值北京奧運,我來到了北京,去追逐我的夢想,何圖也入選了國家隊,人在北京,盡管沒有聯系,但是命運讓我們在地理位置上有了奇妙的交集。那時,我沉迷于北京最美麗的秋日,北京的大街小巷充滿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工作之余,每周末我都會去國家圖書館學習,備考研究生。我在國圖最頂樓的陽臺找了一個位置學習,眼睛累的時候,就從最高處向下鳥瞰一樓的噴泉和深綠的植物,室內環形向上的階梯和每層長廊上裝滿書籍的巨型書柜,不由想,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認知是無限的,我和何圖一樣,都在用有限的一生不斷拓寬自己認知的邊疆。
郁達夫筆下最迷人的秋天,不到兩個月就結束了,當華美的樹葉枯黃片片脫落,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強勁而肅殺的寒風,生冷而蕭瑟的冬日,考驗著每一個北漂者的意志。這些年輕的80、90后的人們啊,之前沒吃過什么大苦,現在卻不得不去思考基本的生存,發揮身體的極限去加班、熬夜、苦學、修煉,然后蟄伏在螞蟻窩一樣的出租屋里等待人生的轉折。
不久,國內一批初出茅廬的青少年棋手在世界大賽上嶄露頭角,將國內外一眾名將挑于馬下。這背后,是這批棋手多少年如一日的自律和艱苦的修行,在圍棋道場和國家隊,他們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對局和研究,從早上到凌晨,日復一日,每個人都沒有退路,因為競技體育是殘酷的,勝利者只有一個,贏不下比賽,一切努力白費,一切期待如同泡影。
回到現實,看著手中的棋譜,我略微遲疑地擺下接下來兩步出乎意料的招法,仔細一想,拍案叫絕。我回憶起二十歲出頭的何圖第一次站上世界大賽決賽舞臺的情景,他就是憑借如此強硬的招法力克韓國高手“元大錘”。這位韓國棋手被棋迷戲稱作“大錘”,可見他的力量是驚人的。但那一局,何圖卻以精確的計算,硬朗的風格力克對手,成為了圍棋世界冠軍和家鄉人的驕傲。多年之后,何圖回憶,那場比賽雖然重要,但似乎也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了,只記得自己發揮得不錯,拿出了平日訓練的水平和狀態就越過了那道山峰。那些年,有許多和何圖一樣,二十歲左右在世界大賽上登頂的中國棋手,這情景就好像在當年奧運會的短跑比賽中,運動員跑進十秒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當第一個人完成了這項壯舉,大家才發現,經過嚴格的訓練,自己也完全具備這樣的潛力。這些棋手,是圍棋市場化之初成長起來的精英。
棋譜上,何圖的形勢已經占優,但中盤的局勢依然錯綜復雜,棋盤上每個選擇,都會演變出不同的變化,進而影響一局棋的進程。
選擇成為棋手,便選擇了旅行。每年無數次飛赴各地參賽,見遍不同的人物和風景。棋盤上,面對不同的對手,鋪開不同的棋局,每局棋的故事都不一樣,有勝利的喜悅,有失敗的痛楚。棋盤里的酸甜苦辣,棋手們要與誰說呢?常昊大師曾經說過,自己兵敗豐田杯之后,有幾個月的時間是極度難熬的,不想上網,不愿意出門,默默消化兵敗日本與自己第一個世界冠軍失之交臂的傷痛。棋手輸棋,很難與棋手分享,因為大家都困在局中,自然當局者迷。
下棋是一種旅行,更是一種漂泊,經歷永不停息的痛苦,鍛煉自己堅如磐石的內心和頑強的意志。
在這段旅程中,何圖幸運地收獲了愛情。她也是棋手,也來自洛陽,她是他的傾訴對象,是靈魂的伴侶。她比他小幾歲,當何圖已經奪冠世界名揚天下之時,她還在為成為職業棋手努力。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事業交織在一起,靈魂更是因此有了共鳴。他們見面的機會不多,甚至走在不同的人生規劃里,她下棋,訓練,回洛陽上學,又去了杭州和上海,何圖在國家隊訓練,但他們每次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他們的愛情和命運就像棋盤上相互交織的黑子和白子,纏綿浪漫。多年之后,我參加何圖的婚禮時,我在想,愛情的“愛”和愛下圍棋的“愛”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或許,愛圍棋的“愛”,是指一種被博大、深沉的棋局所感染而產生的一種情感,它是一種既受到啟發又具有挑戰性和成就感的感情,它會帶給棋手一種深入思考的狀態,徜徉于獨立、自由的發展。而愛情的“愛”呢?是一種深沉、強烈而又令人心動的情感,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寄托和渴望,這種感情會帶給人一種無往不利的勇氣,盡管前路充滿波折,命運莫測,但最終相愛的人會奔赴同一個幸福的結局。他們倆的戀愛和婚姻本身就是一步人生的妙手,為他們高興,為他們祝福。
手中的棋譜此時開始進入收官,盡管勝券在握,但還要慎之又慎,大師的收官技術如同仙人勾縫,井然有序,毫無瑕疵,而一個平庸的棋手卻會手忙腳亂,在終局上演一幕幕悲喜劇。
我海外學成歸國,又與何圖相見,此時距離他首奪世界冠軍已經數年,而我也投身家鄉洛陽的圍棋普及事業。談及往事,我們興致盎然,每每都意猶未盡。家鄉的大型圍棋活動越來越多,氣氛也非常熱烈,我多次有幸擔任國內頂級賽事的裁判工作,在賽會上多次見到何圖。比賽前,何圖被一眾人簇擁著去應酬;賽場外,棋迷拿著扇子、本子等著簽名;賽前十五分鐘,攝像機、照相機,長槍短炮拍響成一片;也有迷妹蜂繞蝶隨,爭覽偶像風采。但看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往往涉足一個巨大的名利場,那里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一派絕世風光。這些年,棋手也和明星一樣,引來了無數關注的目光,他們上綜藝,做直播,參加公益活動,在公共平臺上發聲。我陪何圖一起參加過幾次應酬,他飲酒、敬酒和友伴聊棋界的掌故——人情場上,他雖有很老練的一面,卻始終真實而誠懇。有一次酒后,他對我說,他想改變自己的棋風,用一種更加柔軟、靈活的方式去控制局面的進程,避免無效、冗長的計算,這樣也許能延長自己的競技生命。這個何圖,哪怕喝高了,盤桓心中的依舊還是圍棋。
這時,棋譜上顯現了幾個收官的妙手,那是何圖對角上的蠅頭小利置之不理,搶先占據收束的要津,這盤棋他最終戰勝了韓國高手,助中國隊贏得了擂臺賽冠軍。
一局棋譜演繹完畢,華燈初上,門開了,妻兒歸來,我又回到了現實的生活,窗外已經“惟余茫茫”了。何圖,我的朋友,此刻我想對你說:多回洛陽看看,你是一身浸滿洛陽智慧的洛陽之子啊。
責任編輯 高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