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樹流膠病又叫樹脂病、干腐病等,是益陽市桃樹生產上一種常見病害,特別是在管理比較粗放以及樹勢衰弱的果園容易發生。可危害桃樹根頸、主干及各級枝干、果實,目前只能采取綜合措施減輕發病程度。赫山區科技專家服務團經濟作物專家、益陽市農村科技特派員王迪軒團隊通過系統總結桃樹流膠病在益陽市的發生特點,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并在益陽市謝林港鎮云寨村經濟合作社、益陽市優享種植專業合作社等桃園實施,取得了較好的防控效果,現總結如下。
1 發病癥狀
1.1 一年生嫩枝染病
初在皮孔產生小突起,病部皮層下有黃色黏稠的膠液。一般于5月上旬病斑開裂,溢出無色半透明狀稀薄而有黏性軟膠。被害枝條表面粗糙,形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其上散生小黑點。
1.2 多年生枝干受害
病部樹皮表面龜裂,粗糙,水泡狀隆起,并溢出淡黃色、透明、柔軟的樹膠(圖1、圖2)。病部流膠后,病斑逐漸干枯凹陷。病斑多限于皮層,后期表皮常出現破裂癥狀。
1.3 果實受害
主要在幼果期發生(圖3),果面溢出黃色膠質,果實病部硬化,后期出現凹陷,有時龜裂,不堪食用。
2 病 因
流膠病的病因目前尚無定論,一般認為有兩種原因。
2.1 生理性流膠病
主要是經受了外界刺激影響,形成了傷口,導致流膠。如修剪過度,或環剝、環刻樹皮或機械損傷、病蟲害造成的傷口,或凍害、日灼等,或肥水管理不當致樹勢衰弱,或椿象、桃紅頸天牛、介殼蟲、吉丁蟲、食心蟲等蛀干、蛀果害蟲危害易導致果實流膠病發生(圖4)。此外,受干腐病、褐腐病、腐爛病、縮葉病、根腐病、炭疽病、瘡痂病,以及細菌性穿孔病、真菌性穿孔病等的危害,植株衰弱,容易流膠。藥害也會導致樹勢衰弱,引起流膠。
2.2 侵染性流膠病
常見病原Botryosphaeria ribis,稱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世代Dothiorella gregaria,稱桃小穴殼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3 發病規律
侵染性流膠病的病菌以菌絲體、子座、分生孢子器在被害病枝里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彈射出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經傷口和皮孔侵入。一年中第1次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二次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易發生。春季溫暖多雨有利于發病,長期干旱后暴雨天氣,發病重。在管理粗放、土壤黏重、樹體衰弱的情況下,病害易發生。
4 防治方法
防治以新梢生長期為好,采用預防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4.1 農業防治
選擇通風透光、地勢高燥、不易積水的山丘坡地建園,避免重茬。加強苗木檢疫。
每年應施足基肥,增施農家肥等有機肥,合理使用氮、磷、鉀肥。采果后至落葉前(10—11月)施冬肥。穩果后施壯果肥。
在桃樹生長的不同物候期根施、葉噴、涂干海藻功能肥。如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樹體萌動前,每畝追施雙藻滴灌肥10 千克+雙藻糖肽(有機水溶肥料)1千克+雙藻菌露(一種微生物菌劑)1200克。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的幼果膨大期,每畝施雙海藻高鉀(水溶肥)15~25千克+雙藻滴灌肥20千克+雙藻菌露2千克。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果實膨大期,或采收前30天左右,每畝追施海藻有機糖鉀(大量元素水溶肥,4-10-36+TE)20千克+雙藻糖肽500克。
加強葉面施肥。因桃樹果實生長期,結合防病治蟲適當噴施硼肥、磷酸二氫鉀、氨基酸鈣等葉面肥2~3次。或在早春清園時結合噴施清園藥劑加入海藻精或雙藻糖肽1000倍液,在萌芽后至花期結合防病治蟲加入海藻醇硼(液體硼肥)1000倍液和8%胺鮮酯水劑2000倍液,在幼果膨大期結合防病治蟲,加入海藻醇鈣1000倍液或雙藻鈣鎂1500倍液,噴施2~3次。在果實膨大期至采收前結合防病治蟲,噴施雙藻糖肽1000~1500倍液2~3次。
加強管理。采取各種措施降低桃園濕度,避免水澇和過度干旱,低洼積水地注意排水,抗旱時避免大水漫灌。
合理修剪,適時夏剪。將生長期修剪為主改為冬季修剪為主。生長期輕剪,及時摘心,疏除部分過密枝條。傷口及時涂抹愈合劑。
生草或覆草栽培(圖5)。選擇白三葉草或紫云英、芥菜型油菜、黃豆、紫花苜蓿、毛葉苕子等。在夏秋高溫干旱季節,還可在樹盤周圍覆蓋10厘米左右厚的雜草。
避雨栽培。有條件的可在桃園架設避雨棚,對桃流膠病的相對防效達100%,主要是通過架設鋼架蓋膜避雨棚,防止因雨水淋濕樹體而致病。
4.2 清園
冬季做好清園。剪除病枯枝干,對已發生流膠病的小枝,可修剪除去,集中燒毀或深埋。把石灰乳涂白劑均勻涂刷在主干上(圖6),高度一般從地面到主干分枝處。
也可用5~6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涂干、枝2次(冬前1次,花前1次),涂藥前先在雨后膠體膨脹期將主干、主枝桃膠輕刮一下,并將刮下的流膠和裂皮清除出園。在涂抹石硫合劑的同時,對全樹用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噴霧,效果好于僅在冬春季涂刷單一的石硫合劑。并配合在4—6月桃樹生長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全樹噴霧3次,把流膠病控制在初期。
還可采用藥肥涂干法。分別在3月中下旬的萌芽前、6月上中旬的幼果膨大期、8月上中旬的果實膨大期,用濃縮海藻肥3倍液+8%胺鮮酯水劑400倍液+23%松脂酸銅水乳劑50倍液涂抹樹干。
4.3 防治蟲害
及時防治天牛、吉丁蟲、桃蛀螟、卷葉蛾、梨小食心蟲、椿象等害蟲。采用人工捕捉,以及性誘劑誘殺、頻振式殺蟲燈誘殺、糖醋液誘殺、粘蟲膠阻隔等多種方法。嚴重時,應噴施相應的生物或化學農藥防控。
4.4 藥劑防治
由于桃樹易受傷流膠,且傷口不易愈合,可以對病斑直接涂抹內滲性藥劑,效果較好。先用刀刮凈流膠,對皮層和木質部變黑腐爛的部位,刮凈流膠,再將變黑和腐爛組織刮凈,然后涂抹21%過氧乙酸水劑3~5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200倍液、20%噻菌銅懸浮劑20倍液、45%代森銨水劑200倍液、2.12%腐植酸銅水劑原液、5%菌毒清水劑30~50倍液等。
發芽前用藥劑清園。對全園噴施1次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或45%代森銨水劑200~300倍液、3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400~600倍液、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1∶1∶100倍量式波爾多液、60%銅鈣·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劑。
花謝后,可選用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0.15%四霉素水劑800倍液噴施樹干,每隔15~20 天噴1次,連噴2次。
穩果后至成熟期(4月下旬至7月上旬),可選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80%乙蒜素乳油50~1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劑2000~2500倍液、3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800~1000倍液、50%硫黃懸浮劑8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劑800~1000倍液、20%松脂酸銅水劑1500倍液、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噴霧。根據病害發生程度,每隔15~20 天噴1次,共噴3~5次,交替用藥。結合噴藥,土施或在生長季根外噴硼。
也可選用生物藥劑,如200億孢子/克復合芽孢桿菌1500倍液,或100億孢子/克多黏類芽孢桿菌750倍液、200億孢子/克復合木霉菌1500倍液灌根或涂抹流膠病病斑或噴施樹干,每隔20~30 天噴1次,連續3~4次。
基金項目:湖南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項:湖南省科技專家服務團(2022NK4070)。
作者簡介:張新良(1977年—),男,大專學歷,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E-mail:1198782979@qq.com。
#并列第一作者:吳琴(1977年—),女,本科學歷,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
*通信作者:王迪軒,(1967年—),男,本科學歷,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E-mail:wdxuan6710@126.com。